中醫養生4法調養高血壓病

時間: 2013-09-20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亦是導致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血壓判別標準:成人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高血壓病是以動脈血壓增高爲主的臨牀證候羣。早期症狀可見頭暈、頭脹、胸悶、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約半數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常伴有後頸牽拉或板樣感覺。對人體心、腦、腎、血管等重要器官損害嚴重。據今年5月8日,衛生部《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披露,我國高血壓病人已超2億。該病是導致腦中風的衆多危險因素之一。

本病屬於中醫“眩暈”、“頭痛”等病的範疇。中醫根據辯證施治,在這一領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效果,得到廣泛關注。

高血壓病分兩型:原發性高血壓——約佔本病的90%,發病與情緒波動,精神緊張,遺傳、肥胖、高鹽飲食等有關。繼發性高血壓——血壓升高僅是某些疾病的表現之一。該病城市患病率高於農村,腦力勞動高於體力勞動。過去認爲,此病在45歲以後多發,可現在越來越年輕化,30多歲高血壓患者隨處可見。

一、發病原因

高血壓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是由於人體高級神經活動障礙引起大腦皮層及皮層下血管運動神經系統的調節障礙,導致全身小動脈痙攣,產生動脈壓增高而起。繼而腎血管痙攣而造成腎缺血,引起一系列體液變化,人體內分泌液參與這一複雜的反應過程,造成全身內分泌液的減少和流失,從而逐漸促成全身小動脈的硬化。這些病變部位又可向大腦皮層發出病理性衝動,使皮層功能紊亂,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了疾病慢性逐步加重的過程。

綜上所述,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高級神經大腦皮層活動障礙密切相關,除過度的腦力勞動或精神緊張之外,種種的心理因素,如:心理不平衡,過度緊迫感,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等,均是大腦皮層功能紊亂而引起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但遺傳與生活方式對血壓都有影響。具體包括下列幾方面

(1)、肥胖體質:成人體重與血壓有明顯的關係。體重升高的人與體重穩定的人相比,前者血壓升高明顯,而隨着體重的下降,血壓也隨之下降。

(2)、飲食不節:過度攝入動物脂肪或大量飲酒,低鉀、高鹽,均可使血壓升高。

(3)、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不良情緒,心理壓力等因素,可導致血壓升高。

(4)、遺傳因素: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5)、環境與職業:有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

二、高血壓證候

高血壓的患者,雖多無明顯症狀,或僅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及其乏力,但心腦腎重要器官都在不知不覺地受到損害,最終可導致腦中風、尿毒症、冠心病等嚴重併發症而致死亡。

三、施養要點

凡明確診斷爲高血壓的患者,應長期堅持藥物治療,並使血壓降至正常範圍,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免於受損。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心腦血管病是老年人多發疾病,高血壓爲其禍根之一。但高血壓是能防治的,其辦法是改變長期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加強自我保健。

1、精神調攝

中醫學認爲,高血壓患者大多痰溼、瘀血、氣鬱、陰虛陽亢的體質有密切關係。如長期壓力過大,精神緊張、抑鬱、急躁,造成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引發或加重本病。即所謂情志不節易於化火,痰火夾氣上升,使病情加重甚至發生腦中風。用腦過度可暗耗心血,加重陰虛,使陰不制陽,肝風內動而加重病情。因此精神調攝非常重要。學會調節情志,釋放不良情緒,培養愉悅心情,保持開朗樂觀的性格。處世隨和,克服偏執,不苛求他人。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即情緒激動。腦力勞動者注意別用腦過度,勞逸結合。

2、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少進食鹽和膽固醇高的食物,控制體重,食量以不使體重超重爲度,避免發胖。少吃動物脂肪、內臟、蛋類等含脂肪、膽固醇高的食物,多吃魚、水果。蔬菜、黑木耳等。保持低鹽飲食。食鹽每天6克左右,少吃味精。不吸菸,不飲酒。

3、起居調護

高血壓發病與中樞中樞神經紊亂有關,應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精神緊張,生活要有規律,有條件者午後不妨躺半小時。大便要通暢,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

4、運動鍛鍊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游泳、體操、太極拳、氣功等。活動時收縮壓升高伴心排量和心率增加,但舒張壓不升高,經過一段時間鍛鍊後靜息血壓可下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