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老年肝硬化,要注意什麼?

時間: 2011-12-29
通常肝硬化起病隱匿,病程發展緩慢,病情較輕微可潛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數因短期大片肝壞死,3~6個月便發展成肝硬化,常分如下幾期,①代償期:可無症狀或症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以乏力,食慾減退出現較早,且較突出,可伴有腹脹不適,噁心,上腹隱痛,輕微腹瀉等,上述症狀多呈現間歇性,因勞累或伴發病而出現,經休息或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營養狀態一般,肝輕度大,質地結實或偏硬,無或有輕度壓痛,脾輕或中度大,肝功能檢查結果正常或輕度異常,②失代償期:症狀典型,主要表現爲肝功能減退或門靜脈高壓症兩大類臨牀表現,同時可有全身多系統症狀。
1.肝功能減退症狀
(1)疲乏無力:其原因爲:①進食熱量不足;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中間代謝障礙,熱能產生不足有關;③肝臟損害或膽汁排泄不暢通時,血中膽鹼酯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④乳酸轉化爲肝糖原的過程發生障礙,肌肉活動後乳酸蓄積過多。
(2)體重下降:主要原因食慾減退,胃腸道吸收障礙及體內蛋白質合成減少所致。
(3)食慾不振,伴噁心,腹脹,腹瀉等症狀:由於門靜脈高壓引起胃腸黏膜充血所致。
(4)腹瀉:爲大便不成形,由於腸壁水腫,吸收不良(脂肪爲主),煙酸缺乏等。
(5)腹脹:爲常見症狀,午後及夜間爲重,可能由於消化不良,胃腸脹氣,低血鉀,腹水和脾大所致。
(6)雙脅脹痛或腹痛:肝細胞進行性壞死,脾周及肝周炎症均可引起雙脅脹痛,門靜脈炎,門靜脈血栓形成,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潰瘍,膽系感染,膽石症均可發生上腹痛。
(7)出血:出血傾向多見,由於凝血因子缺乏及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而出現皮膚黏膜瘀斑或出血點,鼻出血,牙齦出血,女性可出現月經過多,嘔血與黑便的常見原因是肝硬化門脈高壓,側支循環形成,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痔靜脈曲張,十二指腸靜脈曲張及腸繫膜上靜脈均可引起出血,以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多見,出血量大迅猛,常可嘔吐大量鮮血並便血,可迅速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出血量大時,亦可排較紅色血便,痔靜脈出血較少見,爲鮮紅血便,門脈高壓性胃炎伴糜爛,消化性潰瘍,腹水,病人腹壓增高,致反流性食管炎,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但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緩和。
(8)神經精神症狀:興奮,定向力,計算力異常,嗜睡昏迷,應考慮肝性腦病的可能。
(9)氣短:活動時明顯,脣有發紺,杵狀指,見於部分病人,血氣分析時血氧飽和度降低,氧分壓下降,有報道是由於右支左分流引起的,肺內靜脈瘻,門靜脈至肺靜脈有側枝血管形成。
(10)低熱:約1/3的病人常有不規則低熱,可能與肝臟不能滅活致熱性激素,如還原尿睾酮所致,此種發熱抗生素治療無效,如出現持續發熱,應除外潛在的泌尿道,腹水,膽道感染,並應除外肝臟惡性佔位性病變。
(11)皮膚表現: ②蜘蛛痣及肝掌:患者面部,頸部,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靜脈所引流區域出現蜘蛛痣和(或)毛細血管擴張,在手掌大魚際,小魚際和指端腹側部位有紅斑,稱爲肝掌,認爲均與雌激素增多有關。 (12)內分泌表現: ②醛固酮增多,肝臟是醛固酮滅活的主要部位,肝硬化患者晚期常有醛固酮增多現象,對腹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門脈高壓症 門靜脈系統阻力增加和門靜脈血流量增多,是形成門靜脈高壓的發生機制,具體表現如下:
(1)脾大:脾臟可中等度增大,有時可呈巨脾,上消化道出血時,脾臟明顯縮小,可觸不到。
(2)側支循環建立開放:門靜脈壓力增高超過200mmH2O時,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迴心血液流經肝臟受阻,導致門靜脈系統多部位與腔靜脈之間建立門-體側支循環,臨牀上有3支重要的側支開放,①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②腹壁靜脈曲張;③痔靜脈擴張,此外,肝與膈,脾與腎韌帶,腹部器官與腹膜後組織見靜脈,也可相互連接。
(3)腹水:提示肝硬化進入晚期失代償的表現,出現腹部膨隆,腹內壓力增高,嚴重者可有臍疝,高度腹水橫膈升高可致呼吸困難,上消化道出血,感染,門靜脈血栓,外科手術等可使腹水迅速形成,腹水的形成爲鈉,水的過量瀦留,與下列腹腔局部和全身因素有關:①門靜脈壓力增高:壓力大於300mmH2O時腹腔組織液回吸收減少而漏入腹腔;②低蛋白血癥:白蛋白低於30g/L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滲;③淋巴液生成過多,超過胸導管引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門淋巴管滲出致腹膜;④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致腎鈉重吸收增加,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⑥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致腎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前列腺素,心房肽及激肽釋放酶-激肽活性降低,從而導致腎血流量,排鈉和排尿量減少。
(4)胸腔積液:腹水患者有5%~10%伴胸腔積液,常見爲右側,雙側及左側少見,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低蛋白血癥,奇靜脈,半奇靜脈系統壓力增高,肝淋巴流量增加以至胸膜淋巴管擴張,淤積和破裂,淋巴液外溢形成胸腔積液,腹壓增高,膈肌腱索部位變薄,並形成孔道,腹水漏入腹腔。
3.肝臟觸診 肝臟性質與肝內脂肪浸潤,肝細胞再生與結締組織增生程度有關,早期肝稍大,肋下1~3cm,中等硬,表面光滑,晚期縮小,堅硬,表面結節不平,邊銳,肋下不能觸及,左葉代償增生時劍突下可觸及。 1.有病毒性肝炎,長期酗酒,營養失調,服損肝藥物等病史。
2.肝大,質地較堅硬,表面不光滑,常同時有脾大者。
3.有肝功能減退及門脈高壓的臨牀表現。
4.某些肝功能試驗呈陽性改變,其中重要的有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比值降低或倒置,蛋白電泳出現β-γ橋;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等。
5.超聲波,CT或磁共振檢查發現肝大或縮小,表面不光滑甚至凹凸不平,門靜脈及脾靜脈內徑增寬,脾大,腹水等。
6.腹腔鏡,肝活檢病理檢查發現假小葉形成。資料參考: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6-26
宜“三高”飲食即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熱量飲食。首先選擇富含維生素的食品,維生素B類對促進消化、保護肝臟和防止脂肪肝有重要生理作用;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並具有解毒功能;脂溶性維生素A、D、E對肝都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作用。進食一定量的含有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食品如魚、瘦肉、蛋及乳類等,較高的蛋白飲食對保護肝細胞、修復損壞的肝細胞有重要意義。一般每日供給100-120克。有腹水或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者,可增至每天2-3克/公斤(體重)。但是如果患者併發肝昏迷則需要控制蛋白飲食。充足的熱量可減少對機體蛋白質的消化,減輕肝臟負擔,肝硬化患者每日食物熱量以2500-2800千卡較爲適宜,即每日每公斤體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