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輸液護理的更好方式

時間: 2012-02-03
【摘要】  目的:。方法 :將8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爲實驗組44例,對照組39例。對照組按常規依次輸完每一組液體,生長抑素另建通路250ug靜脈推注後,以250ug/h速度持續點滴4-6d。實驗組分三期採用不同的輸液方式:急性出血期用快速輸液方式;血壓穩定期用穩定的輸液方式;藥物維持期用慢速輸液方式。 生長抑素250ug靜脈推注後,用微量輸液泵以250ug/h持續泵入4-6d;觀察24、48、72h有效止血率,出血複發率和肝腹水誘發率。結果:實驗組有效止血率高於對照組,出血複發率及肝腹水誘發率低於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實驗採用的輸液護理方式應用效果優於對照組。
【關鍵詞】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輸液方式
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門脈高壓致命的併發症之一,病死率高達30-50,臨牀上能否搶救成功取決於止血效果和肝臟代償狀態,還與靜脈輸液速度和量有關。患者失血後血壓和門脈壓降底,需要補充血容量,過度擴容又使門脈壓增高,容易導致再次出血和誘發肝腹水,因此,控制輸液速度和量十分重要。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對8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採用不同分期的輸液方式。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住院肝硬化合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3例,隨機分爲實驗組44例和對照駔39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齡24-68歲,平均46歲。所有病例均爲上消化道出血,首次出血19例,2次以上出血64例。臨牀症狀具有嘔血和/或黑便、血便、頭暈、心慌、出汗、無力、休克等。出血量和出血程度符合孟慶義主編的《急診內科診療》[1]中所述中重度出血者。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特徵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所用藥物相同,均爲降門脈壓藥、抗酸、止血、護肝藥等。對照組採用常規輸液方式,建立2個靜脈通路,生長抑素250ug靜脈緩推後,繼之以250ug/h速度靜脈點滴4-6d,另一條爲輸血、補液、治療藥液通路,依次輸完每組液體,不限制滴速和量。實驗組生長抑素250ug緩推後,用微量輸液泵以250ug/h速度持續泵入4-6d。實驗組根據治療中病情變化特點,分三個階段調節輸液方式:v1w急性出血期,用快速輸液方式:用靜脈留置針建立2-3條靜脈通路,迅速止血、補液、輸血,及時補充有效血容量,搶救失血性休克。v2w病情穩定期,用穩定的輸液方式:經治療4-6h後,休克症狀緩解,當收縮壓達90-100mmhg,脈搏<100次/min,控制輸液總滴速,以60滴/min速度平穩輸入。v3w藥物維持期,用慢速輸液方式:血壓穩定8-12h後,出血停止3-5d內控制輸液滴速和量,24h入液量1500-2000ml,以15-20滴/分速度緩慢輸入。
  1.3 療效判斷標準:(1)有效止血,① 經治療休克症狀好轉,血壓平穩,脈博<90次/min,腸鳴音正常,無反覆嘔血、解黑便;② 胃管引流液變清無血;③ 胃鏡證實出血已停止。上述3項中任何1項成立即認爲有效止血。(2)繼續出血指證:①有反覆嘔血和(或)黑便次數增多,糞便稀博。色澤轉紅,腸鳴音亢進。② 休克症狀及體徵曾一度好轉,但隨出血以致休克。③ 胃管內仍有新鮮血液流出;④ 紅細胞、血紅蛋白持續下降,尿素氮持續增高。v2w誘發肝腹水:患者有腹脹,腹部叩診有移動性濁音,B超提示有腹水。
  1.4 統計學方法。採用x檢驗,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由表1可見,兩組治療後有效止血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由表2可見,實驗組治療後出血複發率和肝腹水誘發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實驗組療效優於對照組。表1 治療後有效止血時間比較表2 兩組治療後出血複發率和肝腹水誘發率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3.討論
  肝硬化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輸液有其特殊要求:一是輸液量不宜太多、太快,急性出血期輸液太多太快易造成血管充盈,張力增高、出血難止,原則上血壓平穩的情況下,輸液量不宜太多,輸液速度不宜過快;二是止血後3-5d內輸液量太多、太快不但易造成後次出血,更重要的是易誘發肝腹水;三是肝硬化並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過程,當降門脈壓、促凝、補充凝血因子等綜合治療達到一定的協調水平時,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2-5]。
  生長抑素是治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首選藥,用微量泵輸生長抑素的輸液方式,可保證藥液準確、微量、速勻地泵入體內,經臨牀證實,療效安全可靠[6]。輸液過程中,出現換藥、堵管、滲漏造成輸液中斷超過5min,應重新注射首劑。該藥用藥時間長4-6d,應1-2d更換穿刺部位,注意觀察輸注情況,防止出現滲漏和靜脈炎。
  靜脈輸液是搶救肝硬化並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治療手段,我們根據治療中病情變化特點和輸液的特殊要求,採用了分三期不同的輸液方式。快速輸液方式可達到及時補充有效血容量,搶救失血性休克目的;血壓穩定後,採用穩定的輸液方式,可防止輸液太多太快造成血管充盈,張力增高,出血難止;止血後3-5d內採用慢速輸液方式可防止再次出血以及誘發肝腹水。經研究表明,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對照組,值得臨牀推廣應用。
  在實際操作中,慢速輸液方式不易控制。以15-20滴/min速度,1500-2000ml約20-25h才能輸完。由於滴速緩慢,當體位、肌張力、藥液濃度變化均可導致滴速過快或過慢,因此輸液中要勤觀察,隨時調整滴速。如有條件者,建議此用輸液泵輸液,可保證輸液滴速和量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孟慶義.急診內科診療.軍事醫學出版社,2006 :333-334.
  [2] 戴自英.實用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347-1351.
  [3] 姚希賢.臨牀消化病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419-1428.
  [4] 潘國宗,曹世植.現代胃腸病學.科學出版社,1994:1530-1532.
  [5] 許國銘,李石.現代消化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19-435.
  [6] 賈心平,楊建琦,吳潔.微量泵輸生長抑素的效果觀察.護理研究,2006,9(20):2039.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