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溼疹肛周潮溼瘙癢肛周尖銳溼疣 治療

時間: 2011-11-29

肛門溼疹

肛門溼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以瘙癢、有分泌物滲出、皮疹呈多形性、易復發爲主要特點。任何年齡的人,均可發生。

 一、病因病理 肛門溼疹病因複雜,常見因素可以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變態反應:這是發病的主要原因,有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因素。如病竈感染、致敏食物等,使皮膚髮生敏感作用,加之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溼熱、寒冷、衣物、外用藥物、染料等,均可誘發致病。

(二)疾病因索:在患病過程中,病人對過敏物感受性增高,容易誘發,如消化不良、營養失調、胃腸疾病、腸寄生蟲、肛瘻、痔、肛裂、脫肛等,也爲常見誘因。

(三)神經功能障礙及內分泌功能失調:常可因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憂鬱,失眠等誘發本病。

二、症狀和診斷 肛門溼疹分爲急性和慢性兩種:

(一)急性溼疹:發病餃快,初起時,患部發熱、潮紅、發癢、腫脹,分佈對稱,邊界不清楚,可逐漸向健康皮膚蔓延,稱爲紅斑性溼疹。繼而出現散在或密集的小米粒大的丘疹,形成一片,稱爲丘疹性溼疹。如炎症繼續發展,則丘疹充滿漿液,變爲丘皰疹或水皰,稱爲水皰性溼疹。水皰感染成膿皰後,腹股溝淋巴結可發炎腫痛,也可出現毛囊炎、癤腫或發熱,稱爲膿皰性溼疹。經過搔抓,膿皰或水皰破裂,漿液或膿汁流出,瘡面溼潤糜爛,滲液往往有腥臭氣味,觸之疼痛,稱爲糜爛性溼疹。當滲出液乾燥後,形成粘着的痂皮,稱爲結痂性溼疹。經過治療,各型溼疹的炎症逐漸減輕,患部覆以細微的白色糠秕狀脫屑,稱爲鱗 屑性溼疹、亞急性溼疹。以上各種類型溼疹,常2-3種並存,但有一爲主,從而作相應處理。急性溼疹,病程短,一般數天或2-3周,即可治癒,但易復發。

 (二)慢性溼疹:急性溼疹日久不愈,可轉爲慢性溼疹。其特徵爲水腫及炎症的減輕,皮膚乾燥增厚,呈棕紅色或帶灰色,皮膚彈性減弱或喪失,肛緣伴發皸裂、瘙癢,皮膚呈苔癬樣變化,病程可綿延數月,甚至數年。無論急性或慢性溼疹,根據病程形態的多型性、瀰漫性、變厚和浸潤、有瘙癢等,即可診斷爲溼疹。

三、治 療

(一)內治法: 1.急性期:凡出現肛周皮膚潮紅,有紅色丘疹、滲液、糜爛結痂,明顯瘙癢或癢痛,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數者,證屬溼熱下注。治宜清熱利溼,涼血疏風。溼重於熱者,宜用除溼胃苓湯加減;熱重於溼者,宜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2.慢性期:凡出現肛周皮膚變厚,色紫暗,表皮剝脫或有皸裂,瘙癢難忍或癢痛交替發作,心煩失眠,舌苔白,脈沉細或沉弦者,證屬血虛生風,溼熱凝聚。治宜養血疏風,健脾利溼。選方常用:制首烏24克,白朮10克,車前草15克,澤瀉10克,白蘚皮10克,桃仁10克,花粉10克,當歸10克,蟬蛻10克,殭蠶10克,防風10克。如脾虛,食慾減退,便溏、身軟無力者,用參苓白朮散加減,以健脾化溼。 此外,可配合使用抗組織胺藥和非特異性抗過敏療法;如病情嚴重者,還可酌情使用皮質激素等。

(二)外治法: 1.對局部紅腫糜爛,滲液較多者,用馬齒覽30克,或生皮硝10克,蒼朮20克,黃柏20克,煎水外洗,洗後用3-4%硼酸液溼敷。 2.對腫脹、滲液不多者,可外用普連膏、氟氫可的鬆軟膏和中藥溼疹膏外敷。 3.對皮膚增厚、粗糙有鱗屑者,用薰藥卷薰患處,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鐘,溫度以病人能耐受爲宜。然後外用普連膏或可的鬆軟膏,也可外搽糠餾油軟膏或黑豆餾油軟膏。 四、預防 除去各種可疑病因,避免致敏物的再度刺激,局部忌用熱水和肥皂搽洗,避免搔抓、摩擦,不吃刺激性食物,積極治療肛瘻、肛裂、腸寄生蟲及胃腸等疾病,對預防肛門溼疹都很重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