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病因和病機

時間: 2011-07-08
 

肝硬化是一種影響全身的慢性疾病,主要是肝實質細胞廣泛破壞、變性、壞死與再生,纖維組織增生,以及正常的肝結構紊亂。由於瘢痕的收縮,導致肝臟質地變硬,形成肝硬化。肝機能在此過程中逐漸減退,肝臟生成的白蛋白、纖維蛋白原減少,進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併發症。

 病毒、血吸蟲、藥物或化學毒物、長期營養不良、酒精、循環障礙、膽汁淤積、腸道炎症及代謝性疾病如肝豆狀核變性,血色病等均可引起肝硬化的發生。

病理分類的核心是肝臟結締組織瀰漫性增生伴有肝細胞結節狀再生。肝臟受致病因素作用後,肝細胞變性、壞死,有炎性反應,肝細胞冉生,最後導致肝小葉結構被破壞和血管改建,肝臟變形、縮小、變硬而成肝硬化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病理中重要一環。

其病理表現如下

(1)    早期肝硬化:肝大小正常,質稍硬。主要特點是纖維增生活躍,形成大小不一的纖維束,但再生結節不均勻。僅少數假小葉形成。

(1)    晚期肝硬化:肝體積縮小,表面不平,質硬。有較大的多小葉性再生結節形成,肝細胞輻射狀排列的小葉偶可見。假小葉廣佈肝實質。

肝纖維化爲肝硬化的必經階段,肝臟在肝炎病毒、酒精、毒性物質、缺氧或免疫損傷等因素作用下,可引起急、慢性炎症、肝細胞壞死,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產生各種細胞因子,如PDGF、TGF-β1、TNF-α、IL-1等,作用於肝星狀細胞,促進其分化增生並生成、分泌大量膠原纖維,使Ⅰ、Ⅲ型膠原比值增高,大量Ⅰ、Ⅳ型膠原沉積於Disse腔,使肝竇內皮細胞間“窗”的數量和大小縮減,甚至消失,形成肝竇“毛細血管化”,導致門脈壓力增高。同時影響肝細胞與肝竇間營養物質的交換,進一步加重肝細胞損傷。增生的膠原纖維自匯管區間或匯管區與中央靜脈間延伸,形成纖維隔、包繞並分隔殘存的肝小葉,形成假小葉,即肝硬化的典型形態學改變。假小葉內的肝細胞血液循環供應受阻,進一步促進肝細胞再壞死及膠原纖維增生,病變反覆發展,肝實質結構及血管結構破壞加重,導致肝內、外血液動力學障礙及肝功能損害,最終發展爲晚期肝硬化。在肝纖維化形成、發展過程中,伴有肝細胞變性、炎症、壞死以及肝細胞再生。

肝硬化的起病與病程發展一般均較緩慢,可隱伏3-5年或十數年之久,其臨牀表現可分爲肝功能代償與失代償期,但兩期分界並不明顯或有重疊現象。(1)肝功能代償期:症狀較輕,常缺乏特異性,以疲倦乏力、食慾減退及消化不良爲主。可有噁心、厭油、腹部脹氣、上腹不適、隱痛及腹瀉等。(2)肝功能失代償期:症狀顯著,主要爲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所致的兩大類臨牀表現,並可有全身多系統症狀。

下一篇:頸椎病怎麼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