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古方治慢性腎炎一

時間: 2011-11-08

慢性腎炎的病因和症狀:慢性腎炎包括腎盂腎炎和腎小球腎炎,多數患者大都得過急性腎炎,或者急性腎炎沒有根治,經過多年的耽誤轉成慢性腎炎,也有一開始就是慢性腎炎的,就是因爲症狀不明顯,所以不大引起患者的注意和重視。等到出現明顯的症狀,再去檢查,往往就有水腫,高血壓,潛血或血尿,尿蛋白等指標不及極,患者感覺全身疲乏無力,腰痠,腰疼,小便有大量的泡沫,臉色蒼白,頭疼、頭昏,頭暈,甚至有噁心、嘔吐,口腔異味,皮膚瘙癢等症狀,這些變化,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不一,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盡相同,年輕人往往以血壓偏高爲特徵,但沒有頭昏,頭暈,心悸等感覺,這都是因爲年輕人心臟功能好,血管系統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代償功能比較強,測量血壓往往不爲患者所重視,即使發現血壓偏高,往往也是偶然發現的。遷延日久,更有甚者可發展成爲尿毒症。◎慢性腎炎的外治法--首創水道穴位敷藥治慢性腎炎。
穴位給藥:是指通過藥物作用在人體的穴位之上,出現迅速而強大的藥理效應,從而發揮藥物和穴位治療的雙重作用,達到更好地調整機體功能和治療疾病的目的的一種給藥途徑。中醫穴位給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今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漢代的《五十二病方》就有穴位貼敷給藥的記載;外治法在明清得到長足的發展,清代吳機師《理瀹駢文》(瀹讀yuè )中所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醫理藥性無二。而神奇變幻。上可以發泄造化五行之奧蘊。下亦扶危救急層見疊出而不窮。且治在外則無禁制。無窒礙。無牽掣。無沾滯。世有博通之醫當於此見其才。”
也就是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改內服爲外用,同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人體穴位給藥具有法簡效宏,藥物劑量雖小、但起效快、使用方便等特點,如果再使用濃縮劑形,穴位給藥應成爲現代給藥體系中重要的給藥途徑之一。◎治療慢性腎炎--水道穴敷藥的操作方法。
選穴爲水道穴,此穴又稱胞門、子戶、氣門,屬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伸手四指併攏,在臍中下4指下3寸,再距離前正中線兩指2寸的地方,男左女右,做個記號,把膏狀藥劑敷於此處。此穴主治泌尿系統,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 小腹脹滿、腹痛、痛經、小便不利等。

取穴方法見下圖(男取左水道穴,女取右水道穴):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