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體會

時間: 2012-03-24

【摘要】 目的 探討胃癌患者能否早期實施腸內營養的臨牀效果。方法 術前在介入引導下於近端空腸超過屈氏韌帶5~10cm處置入鼻胃管,術中於吻合口遠側20~30cm處空腸置入空腸營養管30~40cm。結果 36例胃癌患者實施腸內營養後體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5kg,營養狀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結論 早期實施腸內營養有利於腸道功能的恢復,改善了患者營養狀況,保證了手術效果,減少了術後吻合口漏等併發症的發生。

【關鍵詞】 胃癌根治術;腸內營養;護理

胃癌患者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多由於癌腫本身對機體的直接影響,營養物質的消耗以及癌腫對機體的間接影響,影響機體消化吸收所致[1]。對手術及術後的綜合治療的療效產生一定的影響,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 作爲其綜合治療的一種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減少術後併發症,並對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極大的幫助[2]。

1 臨牀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6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胃癌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31~73歲,平均57.3歲。本組均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術,術後傷口癒合良好。

1.2 方法

1.2.1 術前使用鼻胃管 術前13例在介入可引導下將鼻胃管置入近端空腸超過屈氏韌帶5~10cm處,外端用膠布固定於鼻翼兩側,通過鼻飼管輸入營養液。

1.2.2 術中使用空腸營養管 術中36例均在吻合口遠側20~30cm處空腸置入空腸營養管30~40cm,術中固定在左側膠布截孔處周圍皮膚,通過腸內營養管輸入營養液。

1.3 結果 36例病人中有13例術前使用腸內營養,糾正了營養狀況,體重增加1~2.5kg,行胃癌切除術,術前無明顯腹脹、腹瀉症狀發生,無營養管相關併發症發生,36例術後6~12h開始實施腸內營養,20ml/h,500~600ml/d後逐漸加量,輸入時間爲7~14天,其中4例發生腹脹,3例發生腹瀉,1例噁心難以耐受,見表1。予以減慢輸液速度,降低濃度,改爲間斷輸入逐漸加量等方法後症狀好轉,腸外營養逐漸被腸內營養替代。 表1 治療前後症狀改善情況

2 護理

2.1 營養管的選擇 我們使用的鼻腸管柔軟易彎曲,對胃酸不敏感,不易刺激鼻腔或咽喉,管道末端圓滑,可防止胃腸道黏膜損傷,並多個側有孔,避免管道阻塞,能夠滿足腸內營養的需要。

2.2 營養管的護理

2.2.1 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鼻腸管,防止滑脫移動,盤繞扭曲。固定時要留有餘地,避免活動時不慎脫出。

2.2.2 防止堵管 每日輸注前後,均以20ml注射器抽取10~20ml溫開水沖洗管腔,防止營養液殘留堵塞管腔,若通管時管腔內壓力過高或阻力過大時,可將注射器改用1ml的,加大壓力利於管腔通暢。

2.3 熟練掌握輸入方法 按計劃設置營養液輸入量、速度,加強巡視及時識別並排除輸液故障,保證腸內營養計劃按時完成,正確記錄24h出入量,觀察患者有無口渴、皮膚黏膜彈性以及尿量的變化。

2.3.1 時間 在術後6~12h行靜脈採血後開始進行營養液的輸入。

2.3.2 速度 在輸入營養液前要認真按輸入量計算輸入速度,輸入過快可引起病人腹脹、腹瀉、噁心、嘔吐[3]。輸入過慢又達不到治療效果。開始以20ml/h輸入,第一天總量爲500ml,以後逐漸加量。我科採用空腸營養泵調節輸液速度,使營養液勻速按計劃輸入體內。

2.3.3 溫度 通常液體溫度調至37℃~38℃。因食物的溫度十分重要,過低容易引起腹瀉,過高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故溫度適宜不但使其舒適,達到增加營養的目的,還可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我科使用的是加熱棒加溫法,在輸液器的輸液管上直接接好加熱棒,使其將輸入的營養液通過加熱恆溫的輸入體內。但應注意的是在加熱棒的外部要進行適量包裹,防止接觸病人皮膚引起燙傷。在輸入過程中要多巡視觀察,給予間斷更換加熱處輸液管的部位,防止長時間加熱引起輸液管軟化。

2.3.4 要求 每次輸入的營養液均應現用現配,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防止污染,配好的營養液可在4℃冰箱內存放24h,過期應廢棄。從冰箱取出的液體不可直接給病人輸入,應先復溫。

3 輔助檢查及護理

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及白蛋白的變化。準確留24h尿測定氮平衡以評價腸內營養效果,觀察患者的血糖、血脂的變化。做好口腔護理及引流管處皮膚的護理。每週造口周圍換藥2~3次。

4 營養液的選擇

對於有胃癌患者來說,腸內營養製劑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胃腸道功能和疾病有無特殊禁忌。我科36例中僅有5例糖尿病患者採用了瑞代營養製劑,餘31例使用瑞能,它爲淡淡的水果香味的乳狀液體,是一種高脂肪、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的腸內全營養製劑。特別適用於癌症患者的代謝,能促進免疫功能增加機體抵抗力,膳食纖維有利於維持胃腸道功能。其營養成分來源於天然食品,與正常人普通飲食成分相似,對人體無毒性作用。

5 心理護理

(1)行腸內營養前,應提前告知病人及家屬,使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2)向病人講明擬採用的置管途徑,應用腸內營養製劑的種類、灌注方法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等。

(3)向病人及家屬介紹腸內營養的優點及對治療原發病的益處,介紹營養對於小腸的運動和吸收功能最早恢復。提供EN支持增加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入,減少體重的丟失,糾正負氮平衡改善營養狀況,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重要性。必要時介紹成功典型病例,以增強病人的信心。

(4)在應用過程中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提高病人安全感。

(5)對長期應用者,可介紹具體用法,讓家屬自行實施。

許多病人對腸內營養有畏懼心理,尤其是經鼻插管的不適感,使病人不易接受,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另外,有的病人對腸內營養的效果持懷疑態度。這些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對安全、有效的實行腸內營養十分不利。即使病人勉強接受了治療,一旦施行過程中稍有不順利或出現輕度的併發症,將導致病人極度不配合,甚至拒絕應用。因此,做好腸內營養病人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

6 討論

傳統觀念認爲只有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後,纔可對病人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既往這些病人無營養支持或依靠胃腸外營養,但胃腸外營養有許多併發症。與腸外營養相比,腸內營養具有符合生理狀態,有利於胃腸道結構和功能的恢復。病人術後處於高分解代謝狀態,腸內營養是營養支持的首選途徑,它符合生理,有助於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腸道細菌移位[4],是腸外營養不可替代的。

術前應用:(1)增加手術的耐受力;(2)降低手術的風險;(3)改善營養狀況。術後應用:(1)加速胃腸功能的恢復;(2)減少術後併發症;(3)降低二重感染。

7 體會

本組病例腸內營養的護理,無術後腸瘻、營養管周圍皮膚感染及護理併發症發生。研究表明腹部手術後數小時就有腸蠕動,術後胃腸道麻痹僅侷限於胃和結腸,術後6~12 h小腸就有消化、吸收功能。筆者對胃癌術後病人早期施行腸內營養具有重要意義:(1)促進腸蠕動,有利於胃腸道功能的早期恢復;(2)維持腸黏膜屏障的功能,減少細菌移位的發生;(3)改善術後的營養狀況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較而言,腸內營養比腸外營養,安全、經濟[5],對護理和設備要求低,併發症少。筆者應用留置鼻腸管對胃癌患者術後進行早期營養支持,滿足了患者營養需求。同時應注意觀察輸注過程中患者的反應,如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及時進行處理,並注意檢測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狀況改變。我科對36例胃癌根治術後患者進行腸內營養的支持,在導管留置期間患者均耐受良好,無不適及併發症,腸內營養實施順利,無導管脫出、阻塞及返流、嘔吐、腹脹、腹瀉、發熱等現象出現。

【參考文獻】
1 李國立, 李寧, 黎介壽.胃癌病人的臨牀營養支持. 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6(11):486-488.2 陳孝平.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3 周立生,劉俊,江韜.胃癌術後早期腸內營養的意義.上海醫學,2006,8(29):544-546.4 劉俊,夏強,裘正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腸外與腸內營養,2004,11:229-231.5 劉洋,王梅.胃癌術後患者的不同營養治療費用比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衛生經濟學,2006,5(8):372-377.

下一篇:胃癌的書後護理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多吃些小分類易消化吸收類的,特別是三餐營養搭配,吃得好吃得對身體就會康復好。我教你如何吃纔是有營養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刺激性的,比如辛辣的,變質的,醃製的等,病人的飲食一定要熟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