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家談原發性肝癌的病機和治療(圖)

時間: 2012-08-15

    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一般歸屬於中醫學肝積、積聚、臌脹、黃疸、Y瘕、肝水、脅痛、肝脹等範疇,其起病隱匿,進展迅速,預後極差,素有“癌中之王”之稱。目前,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手段仍以早期手術爲主, 但在臨牀中大多數病人在診斷時常不適於根治性切除。近年開展的肝功脈灌注加檢塞療法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但對遠期療效和生存率的提高還不理想。中醫治肝癌雖未有很成熟的治法和藥物,我國每年約有10萬人發病。

    在男性癌症病人中,本病人數佔第三位,在女性中佔第四位。本病死亡率很高,僅次於胃癌、肺癌而居第三位。由於症狀隱匿,早期診斷有一定困難,據有人統計的全國3254例肝癌治療情況分析,手術切除的療效雖然是最好的,但只適用於9.3%的病人。同時,化療抗癌與放射抗癌療效不甚敏感,且有一定禁忌,這使得中醫藥治療本病的方法受到關注。

    中醫無肝癌這一病名。根據肝癌具有右上腹腫塊這上症狀,部分醫家認爲《內經》記載的“月巴氣”,“在右脅下,若覆杯”,如“伏樑”,“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難經》所說的“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諸病源候論》所說的“肝積”等病症中可能包含了本病。各地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病因病機 :   

    1.氣滯血瘀: 七情所傷,肝氣鬱結,或感受外邪,阻滯氣機,致氣滯不暢,日久導致血行不暢,進而形成血瘀,瘀血內積於肝,成爲肝之積症。

    2.溼熱蘊毒: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或七情所傷,肝鬱氣滯,橫逆犯脾,脾虛生溼;或外感溼熱之邪,溼停鬱而化熱,溼熱蘊毒,停滯於肝臟,而成肝之積症。

    3.肝腎陰虛: 肝病日久,肝鬱化火傷陰;或溼熱內蘊,灼傷陰津,致肝陰虧虛,久而傷及腎陰,遂成肝腎陰虛,臟腑失和,氣血運行不暢,痰濁內生,積聚於肝臟,而成肝積。

    4.脾虛溼困: 素體脾虛,或久病損傷脾氣,脾虛則生溼,溼困於脾,運化失司,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停滯於肝,而成肝積之症。

    此外,尚有肝氣鬱結,肝鬱脾虛,肝膽溼熱,肝胃陰虛等病因病機。

    中醫對原發性肝癌的辨證治療有:

    1.中醫對氣滯血瘀:活血化瘀,行氣消積。處方:柴胡、黃芩、白芍、鬱金、桃仁、?蟲、白朮、大黃、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術15克,半枝蓮、鱉甲(先煎)各3O克。 加減:有尿赤便祕等熱象加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龍葵;伴苔膩、脈弦滑或濡,胸悶噁心等加制半夏、茯苓、菌陳。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湯、大黃?蟲丸、雲南白藥。

    2.的辨證治療溼熱蘊毒:解毒瀉火,清利肝膽。處方:菌陳、山梔、黃芩、苦蔘、鬱金、莪術各9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各30克。 加減:肝區隱痛,頭昏目幹加當歸、白芍、川芎;腹水加車前子、澤瀉、腹水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菌陳蒿湯、牛黃醒消丸。

    3.中醫對原發性肝癌的辨證治療肝腎陰虛:滋養肝腎,化瘀消症。處方:生地、鱉甲(先煎)各20克,女貞子、旱蓮草、白芍、丹皮、山萸肉、丹蔘各15克,西洋參(另燉)10克,半枝蓮、七葉一枝花各30克。加減:腹脹加川樸、大腹皮;有出血傾向,加重西洋參,再加仙鶴草、生藕汁。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滋水清肝飲、二至丸。

    4.中醫對原發性肝癌的辨證治療脾虛溼因 :健脾益氣,除溼消脹。 處方:黨蔘20克,白朮、雲茯苓、山楂各15克,陳皮5克,法半10克,丹蔘18克,苡仁、徐長卿、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各30克。 加減:發熱伴大汗用白虎湯加減;便閉腹脹用承氣湯加減;肝區痛加川楝子、延胡,或白芍、甘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常用成方: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