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疾病可能導致胰腺癌(圖)

時間: 2011-04-18
牙周發炎了,牙掉了——緊跟而來的,很可能是胰腺癌。

《新知客》9月刊報道 10年間,年輕的胰腺癌病人在世界範圍明顯增加,而且,惡性度更高,預後也更差。2009年8月20日,時尚傳媒集團總裁吳泓因患胰腺癌去逝,年僅46歲。此時,遠在地球另一面的斯蒂夫·喬布斯雖然商場得意,但也飽受胰腺癌之苦多年。

發表在《柳葉刀》上的最新研究表明,胰腺癌或許跟牙周病有關。而補充維生素D則能降低罹患牙周炎的風險。如果喬布斯順利回到了1976年,蘋果公司那個著名的被咬了一口的蘋果LOGO會不會變成富含維生素D的鮭魚或者某種堅果?

牙周炎偷走健康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達那癌症研究所的多米尼克·米歇爾教授通過分析和總結22年來收集的數據得到胰腺癌也許與牙周炎有關的結論。從哈佛畢業後,他就加入了“衛生職業者隨訪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HPFS)項目。這是從1986年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起的一個活動,他們在美國各地徵募到5萬多名從事醫藥衛生工作的男性志願者參與這項研究。從那個時候起,他們就每兩年給志願者寄去一個健康調查問卷,問卷的內容非常詳盡,包括志願者的生活習慣,飲食搭配,健康狀況和疾病情況等等,並且還會通過不定期的抽查體檢,來獲得更爲詳細的生理健康數據。“通過這些調查數據,我們就可以發現不同的營養條件和生活習慣對於一系列重要疾病的影響,其中包括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心臟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米歇爾教授在報告的幻燈片裏寫到。

米歇爾的研究重點在口腔健康和各種癌症的相關性上。2008年,米歇爾和他的同事在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就20多年來的隨訪調查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結果卻讓他們有一些意外。在排除諸如吸菸、飲食、年齡等已知的影響因素後,他們發現與牙齒、牙周健康的男性相比,患有牙周病和牙齒缺損的男性得癌症的概率要高14%,其中,肺癌的危險度要高出36%,腎癌的危險度要高49%,血癌是30%,而最高的是胰腺癌,居然高出54%。

這串數字加上它們的前綴不禁讓人覺得有些觸目驚心。可是這樣的關聯是怎麼產生的呢,米歇爾教授在報告中進一步給我們解釋道:“細菌感染牙周並逐漸破壞牙周骨後,就會引發各種牙周疾病。這會導致患者口腔內細菌產生的致癌化合物水平上升,進而還誘發體內組織出現一系列炎症,而反覆炎症往往會提高致癌的機率。在這項研究中雖然未能最終確認牙周病直接誘發癌症,但卻得出了兩者相關的強有力證據。”

預測隱疾的牙痛

而米歇爾的同行,舊金山營養健康研究所的威廉姆·格蘭特教授卻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在對米歇爾論文的評論中說:“最近發現牙周炎和牙齒脫落與不同類型的癌症都有相關,認爲可能是由於口腔細菌引起的炎症反應造成這樣的相關性。但是這些都還只是假設,真正的幕後操縱者有可能是維生素D。我們都知道,缺乏維生素D會使鈣被酸化而進一步導致牙齒脫落,口腔發炎。而另一方面,那些表現出和牙周炎高度相關的癌症同樣也會被維生素D水平過低引起,因爲維生素D和鈣水平過低會影響細胞之間介質交換,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而HPFS的研究也表明,維生素D水平攝入較高的人羣得癌症的機率要比其他人羣低得多。當然,這也只是另一種可能性,目前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去證明它。”

在中國,胰腺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近20年增長了4倍。患病者以45歲以上者最爲多見,男性高於女性。並且由於其早期症狀不明顯,臨牀上尚無簡單可靠的早期發現方法,約有85%的胰腺癌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所以往往發現之後,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僅有4到6個月。顯然HPFS的研究爲預防胰腺癌帶來了一絲曙光,在5萬多的調查者中,有216名參與者在22年的隨訪中被發現患有胰腺癌。研究者最先發現和胰腺癌相關的因素是吸菸和肥胖。除此之外,科學家們發現,與牙齒、牙周健康的男性相比,患有牙周病的男性得胰腺癌的概率要高1.5倍,而適當的補充維生素D可以改善這一狀況。

扁鵲見蔡桓公時曾說: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意思是說,好的醫生治病,都是在病剛剛纔在肌膚表裏的時候就根除它,不讓它有機會成爲入髓的不治之症。牙掉了,牙周發炎了—緊跟而來的,很可能是胰腺癌或其他不治之症。而我們完全可以及早地採取預防措施,積極維護我們的口腔健康,又逢9月20日的“愛牙日”,讓我們記住米歇爾教授在他的報告最後所說的:“不要讓你口腔裏的細菌偷走你全部的健康。”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12-26
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是一種破壞性疾病,其主要特徵爲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鬆動,它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爲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咬創傷等引起,牙齦發炎腫脹,同時使菌斑堆積加重,並由齦上向齦下擴延。由於齦下微生態環境的特點,齦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齦類桿菌,中間類桿菌,螺旋體等,使牙齦的炎症加重並擴延,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牙周炎已被醫學界定論爲繼癌症、心腦血管疾病之後,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第三大殺手,也是口腔健康的“頭號殺手”。牙周炎出現的一些前期症狀,也成爲口腔“亞健康”惡化的主要...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12-26
牙周炎引起癌症的機率很少,請不要道聽途說。 但是牙周炎還是及時治療的好,平常多刷牙、注意口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