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的詳細瞭解

時間: 2011-02-24

症狀:

慢性溼疹往往是由急性溼疹經過亞急性階段轉變而成,但這種變化過程沒有明顯的界線,可同時存在着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的表現。有些病人的初起皮疹已經是慢性溼疹。

溼疹五大症狀及特點:

1.瘙癢性:其特點是持續性瘙癢,依靠分散注意力也無法解決,安靜下來時,瘙癢會加劇,形成繼發性加劇、持續性瘙癢的狀態。

  2.多形性:溼疹表現出的皮疹是多形態的,可分爲原發疹與繼發疹。原發疹中有丘疹、水泡等,發疹中有糜爛、滲出等,病人通常同時發生原發疹與繼發疹。

  3.遷延性:溼疹容易反覆發作,從一部位遷延到另一部位,而且症狀不易消除。如果溼疹在急性治療不當,會轉爲慢性 泛發性:溼疹可以發生於全身任一部位。

  4.滲出性:溼疹,顧名思義,會有滲出液,否則,不流水不易診斷爲溼疹。另外,當溼疹處於慢性期時,皮疹部位可能表現得比較乾燥,但在急性發作的過程中,仍會有滲出液。

  5.泛發性:溼疹可以發生於全身任一部位。

  6.慢性病程:時輕時重,常反覆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尤以精神緊張時爲甚。常由於急性和亞慢性溼疹處理不當,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轉變而來。多侷限於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窩、陰囊、女陰等處,境界明顯,炎症不著.

根據症狀相對應的治療步驟:

1、尋找病因,隔絕致敏源,避免再接觸,禁食酒類及易過敏、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注意皮膚衛生,不用熱水燙洗皮膚,不外用刺激性止癢藥。積極治療全身性疾患。

 2、全身治療:西藥以止癢抗過敏爲主,可選用抗組胺類藥物,鈣劑。中藥以清熱利溼,疏風清熱、養血疏風潤燥爲主。

  中醫在臨牀上將溼疹分:溼熱症,血虛風燥症。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慢性溼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溼”

  偏溼者皮膚的水泡較多,搔後泡破滲出黏體,患者會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症狀,中醫以除溼止癢湯治療。

  慢性溼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溼”的問題,病情日久,患者皮膚會呈現暗淡不紅、滲液少、有淡黃色的脫屑或結痂的斑片,臉色也較蒼白,胃口不好、腹脹、排便稀軟,中醫多采用除溼胃苓湯治療。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溼疹患者屬於“血燥”型,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膚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澱。 

  中醫建議,溼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蓮、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溼食品。

  無論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患了慢性溼疹,都會因劇烈的瘙癢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工作、生活。

  ⑴應該注意的問題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儘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熱水或肥皂水去清冼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在局部塗抹,特別注意的是不能隨便應用激素類藥物在局部塗抹,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惡化或重新發生的常見因素。

  ⑵儘可能地瞭解慢性溼疹、皮炎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

  ⑶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濃茶、咖啡、酒類及其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魚、蝦等海味。

下一篇:溼疹(Eczema)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6-01
好的臉面會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但是臉上有了溼疹 ,就會給美麗打折了。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和煩惱。瞭解溼疹的病因還能夠很好的做好預防,有關溼疹的病因具體介紹如下: 1、精神因素: 生活中如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等也可能誘發或使病情加重。 2、疾病因素: 如內分泌,代謝及胃腸功能障礙,感染病竈等與發病也有關係。 3、外界因素: 如化學制劑、化妝品、香料、染料、清潔劑、動物毒素、蛋類、魚蝦及牛奶等異性蛋白、花粉、塵埃、細菌感染、日曬、寒冷、搔抓等這些都是誘發面部溼疹的發病原因! 4、體內因素: 過敏性體質,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亂,神經精神功能障礙,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病竈感染,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