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影響孩子的一生

時間: 2011-02-01

    "童蒙養正"最良好的時機,就是嬰幼養性。而嬰幼養性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胎教。所謂胎教,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起點。母親在懷胎十月期間,和孩子親密無間地融爲一體,母親的所思,所學,所盼,所愛所爲,都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我。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能爲孩子一生得爲人處世,成人成才,成家立業,幸福成功奠定根基,於是胎教才代代相傳,歷經3000多年而不衰,被稱爲有生學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的先天之本。因此,讓人們纔有這樣的說法-―――3歲看大,7歲定終身。

    孩子一出生,腦袋裏一片空白,心靈猶如一張純淨潔白的紙,主要靠“眼睛”及“耳朵”接受教育。如何先入爲主,輕鬆,容易,自然,有效地在孩子的腦子裏裝進終身受益的東西,如何在這張純淨的白紙上繪出人生優美的圖畫,構建其人生大廈的基石,是天下父母應該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所以0-3歲被遺傳學家和教育家稱爲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成果最容易體現得重要階段,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可惜很多父母卻輕易錯過了這珍貴的機會。

  “人之初,性本善”,是“嬰幼養性”階段教育的形象表述。這段期間的幼兒,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模仿吸收及反覆灌輸的記憶力。其純淨的心靈,對於來自外界的一切好壞信息,只能靠高度直覺的海綿式接納方式來全部吸收,猶如明鏡照攝景物一般,而這也是構成個人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礎的重要時期。此階段的教育,全依靠父母主動地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灌輸。

    經長期實踐和科學論證,母親在孕期如注重自身對外界的感受,不僅有助於自己的德行與氣質的提升,更能使腹中的胎兒受益。自古以來,善爲父母者都十分注重採用胎教方法來化育孩子的作用,懂得讓胎兒和母親一同感受善,就會孕育出善,胎兒和母親一同感受惡,就會孕育出惡。因此,胎兒期是一個人最關鍵的初始塑造期。

    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孕期與母親一同朗讀美麗童話,傾聽悅耳音樂,欣賞優美圖畫的孩子,出生後就會有良好的性格和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有些孩子在三歲時就會對麻將感興趣,則與母親在孕期愛好打麻將將有很大關係;而脾氣暴躁的孩子,有不少均已母親在孕期的情緒惡劣,愛吵鬧有關。 美妙音樂助胎兒成長

    音樂,被稱爲“是通往記憶系統的州際高速公路”。音樂可以影響生命,生命也需要音樂,人類的聽力分絕對音感和相對音感。絕對音感必須在0-6歲之間培養。專家研究表明,嬰兒或6歲以下兒童的耳朵能很好地適應陌生語言的頻率,但過了6歲,聽覺機能便已固定,就會出現耳朵聽不懂的聲音。人以右腦溝通心靈,以左腦來理解分析,而開啓右腦的EQ情商和左腦的IQ智商,早已成爲當今專家,學者乃至大家們所研究,關注,關心的熱門話題。《愛和樂――經典音樂與大腦科學的整合教育》正是爲了開啓大腦,實現優秀的胎兒,幼兒教育,實現“超級配樂學習法”,讓生活音樂化,音樂生活化的。而一些媽媽們就是用如此的經典音樂執着地探尋者音樂胎教之路。她們發現,受過這種音樂浸潤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性情溫和,聰明伶俐,學習輕鬆。如今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都考取了全國重點乃至名牌大學,在北京,上海,廣州甚至國外的校園裏,拼搏完善着他們的人生。

    早在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胎教的記載,後來的漢代《史記》和唐朝前成書的《洞玄子》中也有記載和論述。今天的胚胎學家公認,胎兒在孕育時,第一個生長髮育的感官是耳朵,於懷孕第18周時發育漸趨成熟,第24周時胎兒能聽到聲音。英國倫敦聖喬治健康中心曾對胎兒感官反應進行了研究,他們在10位即將臨盆的孕婦子宮內放置一個顯微麥克風,來測定子宮內的胎兒對來自母體及外界聲音刺激的反應,結果發現外界的聲音可以毫無障礙地被胎兒所吸收。精神醫學研究也表明,孕婦在懷孕期產生不良情緒時,胎兒會出現瞬間心律變緩及缺氧現象,孕婦的情緒變化反應,心理狀態與胎兒的生長髮育息息相關。俗語說的好,“孕婦每天心情舒暢就是最好的胎教”。醫學界證實,正常的新生兒大腦神經細胞爲140多億個,和成人的數量相差無幾,而幼兒期的腦部發育已達到70%-80%,胎兒出生時的聽覺比任何時候都敏銳,在10歲之前能聽到的所有聲音,比其以後一生能聽到的所有聲音還多,隨着年齡的增長聽覺還逐漸減退。因此如果能善加利用“胎教”,等到胎兒出生後,再施以適當的0-3歲的“育嬰”教育,便可以開發訓練幼兒的腦力,讓孩子的未來發展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