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體質調養和飲食禁忌

時間: 2011-02-11

「如何吃的美味、吃出健康」,相信對懷孕中的媽媽而言,是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畢竟懷孕期間一人吃兩人補,因此孕婦的食物選擇可是個大學問。
「陳醫師,我小姑要我請教你說,孕婦有什麼食物不可以吃?」;「大夫,懷孕是不是不可以吃木瓜,也不能吃薏仁?」;「醫師,我婆婆說榴?很補,最近我變的口乾舌燥,會是跟吃榴?有關嗎?」;「懷孕會不會改變體質?陳大夫,爲什麼我懷孕以後,一吃到西瓜就想拉肚子?」這一連串的爲什麼,不僅是筆者在門診中常常要回答的問題,相信也是很多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孕婦飲食的宜忌
基本上,中醫治療很重視『藥食同源』,其中『飲食的宜忌』與使用藥物來防治疾病的原則相同,就是希望藉由得當的飲食攝取(得當者爲宜,失當者爲忌),使原本就處於陰陽(或代謝)平衡的身體能繼續持平,或促使已受干擾(或破壞)的陰陽兩方,恢復其平衡狀態。另外,又因爲中醫對人體生理、病理、發病以及養生防病的基礎理論中,特別強調個別『體質』(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差別。因此,懷孕期的準媽媽並無絕對應禁忌的食物種類,僅是應(一)依懷孕後母體生理的調變通則,調整食物的攝取;(二)依孕前及孕期不同機體狀態(體質),給予相對性建議或限制。 孕期鐵質的補充
孕期婦女的血液變化方面,因生理性血漿容積增加所致的血球稀釋效應,孕婦是理所當然的『得到』貧血,再加上一九九六年臺北醫學院保健營養系的報告指出,臺灣地區六成的育齡婦女有條件性缺鐵性貧血現象;因此,在懷孕第13周以後,孕婦每日應增加30至60毫克鐵質攝取量。 鐵質的來源除一般肉類、豆類、蛋黃、肝臟、烏賊、鱔魚外,菠菜、甘藍菜、莧菜、金針菜、蘋果、葡萄、番石榴均是屬於有補血作用的蔬果,通常食用這些食物並無體質上的特別限制。「陰虛」體質孕婦的飲食建議
中醫臨牀認爲此一「陰血下注衝任,聚以養胎」所致之『相對性血虛狀態』,一般孕婦容易出現有頭昏眼花、心悸少寐、面黃脣白等症狀;若合併出現有皮膚灼熱、咽乾便祕、痔瘡出血、心煩失眠、尿頻色黃等所謂『陰虛』症狀者,則可以吃些甘蔗、絲瓜、蓮藕、白木耳、冬瓜、木瓜、梨子、桑椹、草莓等蔬果,或蜂蜜、芝麻等。但孕婦切忌因爲自覺『火氣大』而多服苦寒的退火草藥。 「脾胃溼熱」體質孕婦的飲食建議
●忌食生冷食物
基本上,因爲臺灣經濟的富足,一般民衆的飲食攝取,多傾向於過量而不均衡。加上溼熱的海島地理氣候,因此各類冰品飲料、生冷瓜果(如西瓜、哈蜜瓜、香瓜、椰子、蕃茄、葡萄柚等),以及苦瓜、竹筍、?白筍、白蘿蔔等寒性蔬菜更是許多人的最愛。因此,筆者在門診中發現,孕婦因爲懷孕前或孕期中『過食肥甘』或『過食生冷』所導致的『脾胃溼熱』體質相當普遍;其常見症狀有:頭重有如毛巾裹頭、頭暈、頭昏、耳塞感、四肢重濁痠痛,容易抽筋或水氣浮腫、胸口痞悶、食慾不佳或頻頻噁心嘔吐、心悸失眠、口淡口水黏膩、口苦喜飲冷(但飲不止渴)、大便軟黏不易排淨或溏稀不實等。 ●少食刺激性食物
這一類型體質的孕婦,除了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孕吐外,陰道感染以及懷孕中末期的不穩定性子宮收縮現象也較常見,爲能減少這些懷孕期的不適或併發早期破水、早產,其飲食習慣,除了應少食,甚至於忌食上述生冷蔬果冰品,以及辣椒、胡椒、榴?、荔枝、龍眼與煎炸物外,就如中醫婦科教材《達生篇》中所言:「飲食宜淡泊,不宜肥濃;宜輕清,不宜重濁;宜甘平,不宜辛熱」,應多以五穀雜糧、紅豆、蓮子、山藥、茯苓膏來健脾胃、除溼熱。 飲食均衡最重要
至於懷孕期是否可以食用薏仁,因爲中醫古籍將其列爲是利水的禁忌食物及藥物,認爲其可能會對羊水量造成影響,最近也曾有研究發現其可能會促進子宮收縮,雖然臨牀上並未發現其有其它重大傷害,但筆者個人仍建議避免食用。 中醫食療理論認爲,各種食物均有其營養特性,在一般情況下,由人體在一定幅度內自動綜合調節,只有患病或某些生理狀態時(例如懷孕期),因爲食物性質與疾病類型或生理狀態有矛盾之時,應有所禁忌。 因此,均衡、平淡而適量的飲食習慣,絕對是懷孕期應遵守的基本『遊戲規則』,如能在懷孕前及懷孕的早、中、末三期,分別再由中醫師來辨分體質狀態,並給予飲食衛教或藥物調理,則更能促使孕期平穩、產期順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