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線治療溼疹

時間: 2012-07-10
2009-04-18 04:34 )        溼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爲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佈,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
   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佈。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溼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
(1)急性溼疹:
  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處理適當則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但常反覆發作並可轉爲亞急性或慢性溼疹。
(2)亞急性溼疹:
急性溼疹炎症減輕後,仍有劇烈瘙癢,皮損以丘疹、結痂和鱗屑爲主,可見少量丘皰疹,輕度糜爛。治療恰當數週內可痊癒,處理不當,則可急性發作或轉爲慢性溼疹。
(3)慢性溼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不愈二轉爲慢性溼疹;亦可開始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爲慢性溼疹。其表現爲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損多爲侷限性斑塊,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外陰、肛門等處,邊緣清楚。病程慢性,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
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溼疹、耳周溼疹、陰囊溼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溼疹等。《醫宗》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佈。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溼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
近年來,溼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
發病原因
溼疹的發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一)遺傳因素 某些類型的溼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二)環境因素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溼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包括羣體環境與個體環境,人類的羣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範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由於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境對溼疹的影響更加密切。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複雜的環境性變應原,包括:
(三)感染因素 人類的食物品種極多,一般可分爲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在近代的食物中還經常應用一些化學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櫞酸、香精、合成染料等。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反應,從而導致溼疹的產生。
(五)藥物因素 藥物因素是某些溼疹,尤其是溼疹型藥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來說任何藥物均有引起溼疹性藥疹的可能性: ①溼疹型藥疹爲後天獲得,雖然和過敏素質與遺傳有密切關係,但藥物過敏不能直接由親體遺傳; ②溼疹型藥疹一般均發生於多次藥物接觸後,而絕少發生於首次接觸者; ③溼疹型藥疹的首次發病均有潛伏期,一般至少經1周左右,而再次發病則無潛伏期,可以即刻發病; ④溼疹型藥疹的激發劑量一般均較低,患者一旦致敏,則往往可由極少量的藥物接觸麗致發作; ⑤溼疹型藥疹一般具有典型的症狀或體徵;⑥溼疹型藥疹患者僅見於少數用藥患者。
(六)其他因素 溼疹的產生尚可由苦悶、疲勞、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等神經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溼、乾燥、摩擦等氣候、物理因素所引起。此外慢性腸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腸寄生蟲以及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皆是溼疹發生的原因。 治療 第一應該儘量尋找過敏原。有的時候過敏原很難找,總也查不清楚,因爲人接觸的東西太多。病從口入,可以自己記錄一下,前三天吃什麼東西,假如幾次都是因爲吃某個東西皮疹加重,以後記住就不要吃了。   第二,患了溼疹會很癢,抓撓往往使得皮膚病變更加厲害。實際上皮炎越抓越癢,越癢越抓,造成惡性循環。因此癢的時候不要去抓,往往會越抓越癢。
  第三,皮疹可以吃一些抗過敏的藥物,要癢得很厲害,可以吃一些撲爾敏、抗組胺藥物。一些外用藥,最常見的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有20幾種,而且激素有強弱之分。我們主張不要一開始用最強的,而且最強的藥不適合長期使用,長期使用有副作用。還可以用一些外用藥膏、藥水 埋線治療
主穴:曲池、血海、大椎、風市。
配穴:面部配合谷;頭部配外關;背腰部配委中;胸腹部配足三裏;陰部配三陰交;侷限性溼疹配阿是穴。
操作:用注線法。穴位消毒局麻後,用2號羊腸線裝入12號穿刺針,刺入穴位。膈俞用斜刺法;餘穴用直刺法,待有酸脹感後,注入羊腸線2釐米,每15天埋線1次,4次爲一療程。 典型病例 王xx,女,31歲。四肢皮膚粗糙發癢,抓後皮損脫屑,結血痂已年餘,經反覆治療效果不佳。近2個月前瘙癢加重,食慾不振,口乾,便祕,小便黃。取穴曲池、血海、膈俞、三陰交、環跳。2次埋線後症狀基本消失,再鞏固治療2次病癒,隨訪2年未復發。 埋線療法治療溼疹多以辨證取穴爲主,以清熱活血養血,配合皮損局部以涼血止癢,在皮損邊緣埋線時,以能儘量使其針眼有較多出血爲佳。如皮損糜爛較重,應適當配用藥物以保護創面。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避免過敏原的繼續刺激和精神刺激,並應防止潮溼,減少洗滌,儘量少搔抓局部。
| 添加到蒐藏 | 瀏覽(28) | 評論 (0)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