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灸法名家田從豁先生艾灸調理女性經期症狀的案例

時間: 2011-04-03

一、月經後期

月經週期延後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行的,稱爲“月經後期”。如每日次禁言後三五天,或偶然延後一次,下次仍如期來潮的,均不作月經後期論。此外,活在青春期月經初朝後數月內,或更年期月經終止前,經期時有延後,如無其他證侯着,亦不視爲“月經後期”。體虛、受寒、七情、嗜食肥甘厚膩可致本證。

【辨證】主症爲經期延後,量少。血虛血寒見色淡紅或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減輕,畏寒肢冷;或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少寐;氣滯症見月經色紅質稠,行而不暢,有小血塊,精神鬱悶,兩脅乳房脹痛;痰阻證見經血夾雜黏液,色淡,質稠,或平時帶多質稠。

【治則】除痰開鬱,溫經補血調經。

【主穴】關元、三陰交、氣海。

【配穴】血寒血虛加陰陵泉、命門、血海、足三裏;氣滯加京門、足竅陰、蠡溝;痰阻加豐隆。

【灸法】溫和灸,每次選3~5穴,每穴灸10分鐘,每日灸一次,10次爲一個療程。

【病例】王某,女,36歲,已婚生1子。 2002年3月11日就診。16隨月經來潮,每月正常行經一次。2001年6月因生氣後經期延後10天左右,月經量少色淡黯紅,有小血塊,伴小腹脹,胸脅、乳房脹痛,舌質紅,脈弦。診爲氣滯性月經後期,取氣海、京門、足竅陰、蠡溝、命門,每穴懸灸10分鐘,每日一次。10次爲一療程。每一月經後期治療10天。治療3個療程後月經正常,諸症消失。

【按語】注意氣候環境變化,適當增減衣被,不使過熱過涼,以免招致外邪,損傷血氣,引起月經病。注意飲食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滋膩、生冷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胃造成月經不調。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思鬱怒,或七情過極,五志化火,擾及衝任而爲月經疾病。要積極從事勞動,但不宜過度勞累,過則易傷脾氣,可致統攝失職或生化不足而引起月經疾病。要重視節制生育和節慾防病,避免生育(人流)過多過頻及經期、產後交合,否則損傷衝任、精血、腎氣,導致月經疾病。

二、閉經

凡年逾18週歲,月經尚未初潮的,稱爲原發性閉經。月經週期已經建立後,在發生連續3個月以上停經的,叫作繼發性閉經。

【辨證】年逾18歲尚未行徑;或有月經後期量少逐漸發展至閉經。虛證伴見腰痠腿軟,頭暈耳鳴,乏力。氣滯血瘀證見精神抑鬱,少腹脹痛。痰溼阻滯者形體肥胖,胸悶嘔惡,帶多黏稠。

【治則】補腎養血,袪痰通經。

【主穴】三陰交、關元、足三裏、血海。

【配穴】虛證配腎俞、肝俞,氣滯配太沖、地機、合谷;痰溼配脾俞、豐隆、中極。

【灸法】溫鍼灸,每次選3~5穴,每日一次,10日爲一個療程。或溫和灸。

【病例】彭某,20歲,未婚。月經史;初潮15歲,經期3~5天,週期25~27天,量較多,色鮮紅,夾雜少量血塊無痛經史。平素健康,發育營養良好。剛上大學,因改換生活環境,且學習任務重,精神緊張,入學第3個月起即無月經來潮,已有4個月。刻診;面色紅潤,除精神較緊張,偶有煩躁失眠外,餘無不適,舌紅,苔薄微黃,脈緩有力。即用毫針針刺三陰交(雙側)、足三裏(雙側),取強刺激後溫鍼灸,每日一次,三次後即有少量暗紅色月經來潮,夾有較多血塊,經行6天干淨,用紙六包。此後,每月月經均按期而至,量多、加少量血塊。

【按語】就發對功能性失調的閉經療效較好,配合中藥奏效更捷。如爲哺乳期、妊娠期、絕經期出現的停經,及“居經”、“暗經”等爲生理性閉經,無需治療。閉經後應注意加強營養,增強體質,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適當休息。在一段時間內,如月經量逐漸減少應及早檢查,抓緊治療。年滿16歲仍未來月經,應留意發育情況,必要時到醫院做檢查。閉經期間仍需避孕。不可濫用激素類藥物。

三、痛經

痛經是婦科的常見病,以行徑或月經來潮時發生小腹脹痛,甚至連及腰腿爲主要症狀,有時伴有頭暈、頭痛或噁心、嘔吐,嚴重者可見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甚則痛劇昏倒的危急現象。

原發性痛經,月經初潮就有痛經症狀,並隨着月經週期發作,常見於未婚或未育的青年婦女,多由於子宮過小、子宮極度前傾或後屈、子宮頸管狹窄等導致排經困難而發生的疼痛;繼發性痛經,由於某種疾病引起,中年婦女多見,在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等疾病時常可出現痛經。中醫認爲多有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辨證】每於經前1~2天或月經期小腹脹痛,經量少。氣滯血瘀伴見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經淨疼痛消失;寒溼凝滯伴見小腹絞痛並有冷感,得溫痛減,痛連腰背,行而不暢;虛證見隱痛,喜揉按,色淡、質薄,神疲乏力,或腰部痠痛。

【治則】調經止痛。

【主穴】三陰交、關元、中極、合谷。

【配穴】氣滯血瘀加膻中、太沖;寒溼凝滯加地機;虛證加足三裏、腎俞、太溪。

【灸法】着膚灸,每穴5~7壯,每日一次,或用艾條懸灸。經前3天開始治療。

【病例】王某,24歲,未婚,工人。2001年8月9日就診。患者痛經1年多,每逢經期小腹疼痛,拒按,經色紫黯,有血塊,量中等,痛引腰骶。曾多方求治,一直未見明顯效果,每次經前因畏痛都有恐懼感。診見:面色蒼白,口脣發紺,痛苦病容,小腹疼痛,拒按,夜不能寐,胸脹痛,經行不暢,色紫黯,有血塊,舌質黯紅,舌邊有瘀斑,脈弦緊。囑其平臥,溫灸關元穴15分鐘後疼痛緩解。8月11日二診,小腹部疼痛消除,月經量色勻正常,未再復發。

【按語】痛經患者應注意精神調養,切勿在痛前有畏懼感,飲食起居須有常,經期忌食生冷或刺激性飲食,忌涉水、游泳。寒涼、滋膩藥物慎用。勸導患者配合醫囑,堅持週期性治療。痛經病因複雜,容易反覆,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效差。

四、經期頭痛

經期頭痛是指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一二天,出現以頭痛爲主症者。頭痛劇烈者伴有噁心嘔吐、頭脹目眩等症。現代醫學稱之爲經前期緊張症。本病多見於中年級更年期婦女。氣血虛弱邪之所湊、肝鬱化火、氣滯血瘀導致經絡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

【辨證】血虛症見經期或經後,頭暈頭痛、神疲乏力;或兼感風寒,惡寒、流清涕;兼風熱,發熱、流濁涕。肝火證見經前頭痛,甚或巔頂掣痛,頭暈目眩,目脹,煩躁易怒。血瘀症見經前或經行,頭痛如刺如灼,痛有定處,病程日久,經行腹痛有塊,色紫黯。

【治則】活血行氣止痛。

【主穴】百會、鳳池、太陽、合谷、血海、三陰交。

【配穴】風寒加外關;風熱加大椎;淤血重者可加膈腧;小腹冷痛者加灸關元穴。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日一次,經前3~5日開始治療,至行經結束。連續3個月爲期。

【病例】楊某,女,17歲。2002年9月17日就診。患者平素性格內向,沉默寡言,行徑前有不同程度的頭痛,未經治療,隨月經週期自行消失。歷時2年餘。14歲月初來潮,半年內經期無不適感,半年後逐漸感行經前頭痛,近7、8個月逐漸加劇,經量適中,色黯紅加血塊。就診時正值經前期。頭痛較甚以致不能堅持上課,伴小兒腹痛拒按,脈細兼澀,舌邊稍暗,苔薄白。證屬瘀血內阻,脈絡不通,治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取頭維、百會、太陽、關元、三陰交、太沖艾條溫和灸。3次後月經來潮,頭痛及小腹痛已減大半,經量一般,色黯挾血塊,脈細,舌苔同前。治療7次後經淨無不適感,改服逍遙丸,並於下月行經前一週開始繼續治療,共治療三個療程,頭痛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語】預防經期頭痛;本病發生與情志因素有關,必須注意調情志,尤其在經期,必須保持心情舒暢、愉快,以使氣調血和。防治經行頭痛飲食療法:天麻10克,川芎6克,雞蛋一個,煮熟雞蛋後去殼,放在藥中再煮5分鐘,吃雞蛋及藥汁,每日一次,經前連服7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