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期調理 讓你保年輕

時間: 2011-06-16

女人最怕的,就是時間的摧殘,在強大的時間面前,任何人都顯得渺小而短暫。然而,歲月也並非完全無情的傢伙,在我們流逝去的時間長河中,必然也會出現改變我們身體狀況的契機。今天我們來說說,如何在初潮的時候,改善自己的體質讓身體更健康。

  現代女人的生活寫照是:晨起就努力工作,好不容易能下班,便趕緊衝回家照顧家人小孩,還不要忘了該安排時間運動、該做好保養、要舒解壓力並且設法對抗老化,一定要努力不讓青春美麗逝去。   不過,似乎總是事與願違。   許多女人在30歲就開始發胖,35歲左右皺紋浮現,40歲時皮膚變得乾燥,到了45歲關節開始僵硬,高膽固醇在50歲左右報到,心血管症狀在55歲開始入侵,大約57歲記憶力就逐漸衰退,到了60歲時因筋骨痠痛或摔一大跤骨折就醫,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症。

掌握時間律動是健康之鑰

  歲月雖然侵蝕着青春,掌握時間卻又是健康之鑰。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蔡仁達表示,依據自然醫學的概念,人的整體健康含括了“物質─能量─訊息─意識—時間”的互動關係。人類自體及周遭世界都不斷按着特定模式循環變化,許多重要的週期,可以在自然界、動植物及人類身上看出端倪,諸如日夜變化、潮汐起落、四季循環,諸如動物的晝出夜伏、飽足與飢餓的交替、月經與動情的韻律等,只是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擾亂了這樣的自然步調,也就危及到人類身心靈的健康。換言之,懂得依循生物內在自然的韻律,就可以有效管理健康。   女人一生變化的“時間點”,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早就說得明白:“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性腺分泌)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免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從14歲左右的初經到閉經的年齡及原因,放諸時下標準,仍然相當準確。長庚中醫分院中醫婦兒科醫師顏宏融就指出,其中所描述的女性生理狀態,相當符合講究科學的西醫所謂的“內分泌學”。

用生理機制管理健康

  從初潮、經期、生產到更年期,女人一生有2/3的時間要與月經爲伍,但是很多女性卻不見得喜歡它。49歲的傅梅譽三、四年來一來經就會有頭暈、頭痛合併嘔吐的情形,得靠打針止痛,近一兩年更是變本加厲,不論頻率或深度都有增加,甚至連先生都覺得她是因爲懶惰在裝病,夫妻感情因此深受影響,她覺得自己身、心都揹負了非常大的痛苦與壓力──而她只是衆多有類似困擾的女性之一。   面對疾病,醫界漸漸開始整合中西醫療法的精華,也愈來愈崇尚自然,如果要運用自然醫學療法來解決女性健康問題,就有必要先了解“物質─能量─訊息─意識─時間”的互動關係,“意識”具有主動的影響力,決定看待事情的角度,然後影響到“訊息”的產生,再激活生理機制的動力,繼而影響到身體的行爲或健康,而這些過程都以時間爲舞臺發生。所以透過正向、積極的意識轉念來解讀疾病,就是邁向健康的重要關鍵。   醫師指出,一個人的先天體質其實與後天的環境、溫度、飲食都有關聯,但女性可說是得天獨厚,可以藉着初潮、月經、懷孕生產及更年期的生理變化,來改善並調理身體狀況。

初潮期——重在“轉骨”發育

  生長潛力最大,且對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與生理機能有很大的影響。   醫師指出,這時期的重點在於“轉骨”發育。“轉骨”,講的就是從兒童進入青春期時。以西醫理論來看,該時期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發生鉅變,生長潛力最大,對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與生理機能影響也很大,所以食補調理重在養肝、補氣、鍛鍊筋骨,利用補肝腎、壯筋骨、養血、補氣的中藥來調養就很不錯,常見藥材包括山藥、續斷、杜仲、冬蟲夏草、黃芪、黨蔘、茯苓、白朮、當歸、川芎、川七、大棗、丹蔘、龍骨、牡蠣、阿膠等,經由醫師把脈、問診,再視個人體質調配,可以與烏骨雞或排骨一起熬湯燉煮食用,在一般女性初經即將來臨前或剛來時服用,確實有助於發育。

把握2年關鍵期

  不過,醫師也強調,初潮階段並不是單指初潮來的那一次,而是包含之後的2年內,只要在身體的骨板癒合前都還有機會;同時,也不宜在青春期前就大補特補,因爲補得太早,月經可能會提早報到,將孩子的青春期往前提早,等於拔苗助長;因此,最好是即初潮即將臨前開始補養,持續到骨板癒合爲止。   但如何得知初潮即將來臨?顏醫師提出一個觀察重點,家長可觀察孩子的長高速度及第二性徵,若長高的速度變慢了,第二性徵也開始出現,表示身體已開始爲青春期做準備了。   初潮期階段,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給足營養素,而且要有安定情緒、建立清晰判斷力的作用。因此像去油的牛肉湯、燉豬舌、牛蒡蘿蔔湯就是不錯的食療方,牛肉湯可以補充鐵質,豬舌可提供豐富蛋白質,牛蒡蘿蔔湯有安撫情緒的功效。在初潮期,開始有經血流出,因此,一些補血的食物如豬肝、雞肝,也可以加進來。至於在製作的方式上,最好用燉、煮取代炒、煎,因爲青春期,皮膚易長痘痘。   醫師則補充:“如果先天體質不佳,後天補強固然必要,但食療該是其次,重點要養成定食定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建立好的生活概念。”

初潮調養不可等閒視之

  月事初潮的調養真的很重要,不可隨意爲之,要視情況而定,例如初經後的1~2年內,月經可能不正常,會有周期不準、血量較少或伴隨下腹部疼痛、腰腿痠痛等症狀,此時的痛經大多屬於原發性痛經,這是因爲發育尚未完全,子宮仍較虛寒之故,若症狀輕微,可以再觀察情況,不必做處理,但如果嚴重,就有必要尋求中醫或婦產科及早治療。

經期調理——重在調和氣血,疏肝理氣

  有破壞纔有機會重建,月經週期正好是女性隨時調理的契機   中醫理論認爲,經血爲血所化,若血得溫則流暢,遇寒則凝滯。因此,經行之際,若感受到寒邪,就會讓氣血運行受到阻礙,常可發生月經驟止或淋漓不淨、痛經、閉經等;但若感受熱邪,熱使血妄行,又會產生月經量多、月經提前等症,所以中醫必須依據病人的月經的期、色、量、質,也就是時間長短、顏色深淺、量的多寡,及濃稠稀薄等種種伴隨症狀,加上觀察病人的體型、舌相、脈相來進行辯證論治。   抽文:女性體質自我觀察:每次經期,若吃高卡路里的食物,如巧克力、紅糖水、四物湯、生化湯後症狀會減輕或消失的爲虛症或寒症,若症狀未改善或加重的,則爲實症或熱症。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往往會造成月經失調,不是提早報到就是延遲,如果月經總是提前,肌膚又容易長痘痘,這種情形就是屬於偏血熱的體質;如果量也多,臉色蒼白、食慾差,就屬氣虛。而如果經常遲來,平日感覺工作壓力大,就容易造成肝氣鬱結;若血量少,可能就屬血虛;如冬天手腳冰冷,則屬血寒。先了解了自己的症候再來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藥到症除,否則人云亦云,別人吃什麼自己也依樣畫葫蘆照吃,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不旦改善不了體質,還可能會加重不適症狀。   但有人或許會質疑,如果遇到不只一種症候同時存在,好比“上寒下熱”或“虛實夾雜”時怎麼辦?顏醫師指出,中醫的處理原則是先治標再治本,舉例來說,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中醫的治療會用理氣活血的藥先解經痛,再用活血化虛的藥來消去異位組織,最後纔是調理身體,而這也是中醫治病的3週期。

經期調理嚴選食材

  一般而言,經行之後,需要補陰養血,所以要選擇:   鐵質豐富的食物   內臟、牛、豬、羊肉、蛋黃、魚貝類、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紫菜、海帶、葡萄、蘋果等。   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瘦肉、牛乳、蛋、豆類、豆腐等。   維他命C豐富的食物   草莓、奇異果、木瓜、西紅柿、柑橘類、蘋果、葡萄等。

 醫師建議可吃些黑薑糖、巧克力、紅豆、紫米等;手腳冰冷者多吃深紅、紫色的蔬菜。爲了促進身體排毒和子宮收縮,在生理期第1、2天,可多吃豬肝。而且因體內會消耗較大熱能,可吃甜食不必忌口,只是糖尿病患者,還是要注意。在經期第3-6天,爲了幫助新陳代謝,儘量快速排出廢物,應該改吃腰花,同時過油和過於刺激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要避免,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到了經期結束後,調養重點就要放在恢復及強化體力了,此時可再根據是否月經不順、有生理痛或有經前症候羣來個別處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