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怎麼治療?

時間: 2011-06-20

一、手術治療

手術是治療卵巢惡性腫瘤最重要的手段,除非臨牀估計腫瘤不能切除和有手術禁忌症,均應首先進行手術。

1、全面、確定分期的剖腹手術:適用於術前診斷爲 I 期的卵巢癌患者。包括全子宮和雙附件切除、大網膜切除、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除術、腹腔細胞學檢查(腹水或盆腔、腹腔沖洗液)。

2、腫瘤細胞減滅術:適用Ⅱ期以上病例。

3、二次探查術:行成功的腫瘤細胞減滅術後1年內,又施行了至少6個療程的化療,臨牀檢查及輔助檢查(包括CA125 等腫瘤標記物) 均無異常,再行剖腹探查術。

手術方式分爲徹底手術和保留生育機能的保守性手術。徹底手術的範圍包括雙側附件、子宮、大網膜、闌尾切除和盆腔及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對於腫瘤在盆腔有廣泛種植轉移的病人,主張儘可能做腫瘤細胞減滅術。

二、卵巢癌化療

卵巢癌的化療多采用早期、足劑量、間歇的方法,即在機體能夠耐受的情況下,使用足夠量的化療藥物,在癌細胞產生耐藥之前,儘可能地將其殺滅。目前,國內常用的一線化療方案爲:鉑類藥物+環磷酰胺或泰素。雖然“多療程化療”曾一度被認爲是卵巢癌化療的特點,但現在看來,過度化療(比如做十幾個療程)也是不可取的,因爲這樣反倒可能增加腫瘤細胞的耐藥性,而且副作用也很大。不過,卵巢癌病人化療6-8個療程還是必要的。

過去學術界曾一度認爲,卵巢癌患者化療應該在手術後進行,但最新的研究結果證實,在卵巢癌明確診斷後,中晚期患者可以先接受有限療程的化療,然後再進行手術。因爲卵巢癌發現時,一般已經較晚,腫瘤分佈廣、體積大,想要通過手術將其完全切除,可能會累及小腸、膀胱等其他鄰近臟器,這樣損傷會很大。如果能在手術前化療,則能大幅度提高手術切除率,儘可能減少對其他器官的損傷,提高治療效果,讓病人儘快恢復。

不過,術前化療,也必須滿足3個條件:首先,病人的腹水細胞要呈陽性,即確定有腫瘤細胞存在;其次,CA125水平要高,對化療比較敏感;最後,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的可能性不大。這種化療通常每3周進行1次,做1-2個療程就可以了。

三、卵巢癌放療

卵巢惡性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別很大,卵巢內胚竇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及顆粒細胞癌中度敏感,無性細胞瘤最敏感,手術後再用放療多能控制。由於卵巢癌較早發生腹腔轉移,因此照射範圍包括腹腔及盆腔。肝、腎區加以保護,以免造成放射性損傷。放射量全腹腔爲3000cGY-5000cGY/6-8周。

內照射是指腹腔內注入肢體金(198AU)或磷(32P),可使腹腔表面達到外照射不易達到的劑量,由於其穿透性有限,可用以治療腹腔內表淺轉移,鏡下殘留腫瘤或I期腫瘤術時破裂者,以提高五年存活率。缺點是腹腔必須無粘連,使放射性同位素分佈均勻,否則可引起腸道損傷,造成嚴重後果。一般198AU量爲120-150毫居里,32P爲10-20毫居里。

四、卵巢癌中醫治療

卵巢癌屬於中醫的“症瘕”、“積聚”範疇。《諸病源候論》一書提出的症病死候是:“若積引歲月,人即柴瘦,腹轉大,遂致死。其症不轉動者,必死。”這種描述與晚期卵巢癌的惡病質、腹水、腫塊(症)及預後極其相似。

中醫認爲,卵巢癌的發生,是因爲正氣不足,邪氣內聚,病理上屬於本虛標實。一般在發病初期以攻邪爲主兼扶正氣;後期則以扶正爲主兼祛邪氣。邪氣主要有氣滯血瘀,溼毒壅盛兩種類型;正虛則主要表現爲氣陰兩虛。

氣滯血瘀的表現如:下腹腫塊,堅硬拒按,按之疼痛。陰道不規則流血或閉經,形體消瘦並有腹水,皮膚粗糙,口乾不欲飲,二便不暢,舌有瘀斑瘀點,脈細澀等。治療要用理氣活血、化瘀消症之法,可選用膈下逐瘀湯。藥如:桃仁、丹皮、赤芍、紅花、五靈脂、烏藥、枳殼、香附、莪術、山慈姑各15克,當歸、元胡、鱉甲各20克,川芎10克。陰道出血多者加蒲黃30克(布包),地榆炭30克。

溼毒壅盛的表現是:腹部腫塊迅速增大,腹脹痛伴腹水,陰道不規則出血,口苦,便幹舌暗苔厚膩,脈弦滑數等。治療以清熱利溼、化瘀解毒之法,可選擇五苓散加味。藥如:白朮、澤瀉、大腹皮、車前草、龍葵、桂枝各15克,豬苓、茯苓、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鱉甲各20克。陰道下血量多者,加炒蒲黃30克(布包),三七粉10克(衝);大便燥結加大黃10克。

陰兩虛的表現爲:腹中積塊日久,精神倦怠,形體消瘦,氣短、口乾、食少,腹大如鼓,腹壁脈絡曲張或有陰道出血,時有低熱,舌紅或淡紅,脈弦細。治療可用滋補肝腎、軟堅消症之法,當選用六味地黃湯加減。藥如:熟地、山藥、沙蔘、女貞子、旱蓮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山萸肉、丹皮、龍葵、澤瀉各15克,鱉甲30克。陰道下血量多者加阿膠30克,三七10克;食慾不振加炒內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

微創婦科中心權威專家溫馨提示:西醫在應用放療、化療時或前後,常引起消化道反應或骨髓抑制副反應。因此,配合中藥治療可減少毒副反應,增強免疫力,提高療效。如有嘔吐、食少等消化道反應,可用太子參、黃芪、麥冬、沙蔘、五味子、生地、半夏、赭石、旋復花、佛手等,以健脾益氣,養胃降逆。如出現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者,可配合人蔘、黃芪、麥冬、枸杞子、紫河車、補骨脂、鹿角膠等補氣養陰,益腎填精之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