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飲食四原則

時間: 2011-04-09

     冬季氣候寒冷,受寒冷氣溫的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都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才能提高人們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冬季是飲食進補的最好季節,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以下是冬季飲食應該注意的事項。

1.要有豐富、足夠的營養
    冬天的寒冷影響着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強肌體的禦寒能力,這就會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補充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爲主。

    冬季的膳食中應多補充產熱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提高肌體對低溫的耐受力。除此之外,還應該着重考慮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鴨肉、雞蛋、魚、牛奶、豆類及其製品等。

    目前,含澱粉的糖類仍是我們攝取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在嚴寒的冬天,糖類往往因滿足不了人體對熱能的需要而容易造成肌體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引發感冒、哮喘、氣管炎等舊病復發。所以,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適當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體質偏弱而無嚴重疾病的人,則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適當選用一些藥食兩用的食品,如紅棗、薏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蓮子、山藥、扁豆、桂圓、山楂等,再配合營養豐富的食品,就可達到禦寒進補的目的。

2.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
    冬天蔬菜的數量少,品種也比較單一,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冬季過後,人體往往容易缺乏維生素,如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特別是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等症狀。

    因而,在冬季,婦女和老人應增加無機鹽和維生素的攝入,尤其是保證鈣和鐵有充分的供應。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肝臟、胡蘿蔔、南瓜、白薯等食物;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所以應注意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的缺少很有關係。專家建議,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蔔、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爲蔬菜的根莖裏所含無機鹽較多。

    冬季進補禦寒,如忽略了人體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賴食物禦寒,過多地食用高熱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類等,容易引發和加重心血管病。因此,冬天應堅持適當的體育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打球等,這樣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對營養的消化吸收,真正達到食而受益的目的。

3.冬季飲食調養三宜
    一宜粥食。古代養生家多提倡深冬喝些熱粥,《飲膳正要》中認爲,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溫補陽氣。如若在粳米粥中加點紅棗、赤豆後食用可使人感覺周身溫暖,精力倍增。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飯)”的習慣。

    二宜溫熱之品,以取陽生陰長之義,故冬季宜吃牛羊肉、狗肉、桂圓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晚餐喝一小杯酒,對中、老年人養陰大有裨益。

    三宜堅果之品。冬日應多吃點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4.冬季飲食調養四忌
    一忌生冷食物。冬天氣候寒冷,切忌吃粘硬、生冷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小孩,更應吃熟食、熱食。因爲生食冷食不易消化,會損傷脾胃。

    二忌食苦寒的食物。苦味之物能泄,易傷陽氣,擾亂閉藏之氣,有損脾胃;大寒之物,易引起泄瀉。但也不宜食用大熱的食物,因爲多吃大熱的食物,易生內熱;熱傷胃陰,也會損害脾胃。

    三忌飲烈酒。冬天可適當飲低度酒,最好飲葡萄酒。但只能少飲,多飲有傷脾胃。也不要喝過熱的飲料,否則易造成廣泛的皮膚粘膜損傷。

    四忌過多食用橘子。橘子是含熱量較大的水果,一次性過多食用,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導致“上火”,出現口舌乾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因此,橘子不宜食用過多,若已“上火”,可用海帶50克,洗滌後切碎,煎水代茶飲,可以“去火”。
 
 意冬季飲食有忌
 
狗肉、火鍋、砂鍋菜、白薯、浸酸菜都是冬季的美食,但過癮的同時,可別忘了健康飲食。

吃狗肉後忌喝茶

寒冷的冬天,人們非常愛吃狗肉火鍋,狗肉不但肉嫩味香,營養豐富,而且熱量大,增溫禦寒能力較強。因此,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

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爲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叫做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被人體吸收。

火鍋三不宜

吃涮羊肉,不宜單純講究肉“嫩”。雖然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來纔有味,但這樣做容易染上旋毛蟲病。

第二,吃炭火火鍋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爲,吃火鍋時往往是人多房間小,室內溫度高、空氣不流通,室內缺氧,木炭燃燒不透,就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

第三,不宜貪食火鍋湯。火鍋的配料多是肉類、海鮮和青菜等,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煮後形成的濃湯汁中,含有一種濃度極高的叫“卟咻”的物質,經肝臟代謝生成尿酸,致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而引發痛風病。

不宜經常食用砂鍋菜

使用砂鍋燉制的菜餚,由於加熱時間過長,動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質降解,水的化解能力減弱,凝膠液體大量析出,使其韌性增加,食用時口感差,不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鍋燉菜,原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損失率高。另外,由於密封較嚴,原料中異味物質也難逸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還存於原料及湯汁中,在熱反應中,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忌吃有黑斑的紅薯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紅薯,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污染。黑斑病菌排出來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的肝臟有害。這種毒素用水煮、蒸和火烤,其生物活性均不能破壞,故生吃或熟吃有黑斑的紅薯均能引起中毒。

忌食未醃透的酸菜

未醃透的酸菜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將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爲高鐵血紅蛋白,使紅細胞失去攜氧功能,導致全身缺氧,出現胸悶、氣促、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狀。此外,亞硝酸胺類化合物還是致癌物質。

    很多女性便會感到全身發冷,手、足等末梢部位尤甚。爲什麼女性更怕冷?研究表明,耐寒能力較差的女性與男性相比,血液中鐵元素含量不足,血漿甲狀腺素水平降低。鐵是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擔負着身體內氧的運輸代謝功能,若女性膳食中含鐵較低,易患缺鐵性貧血,致使營養素得不到充分的氧化,產熱不夠就容易感到寒冷;甲狀腺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使基礎代謝增高,皮膚血流循環加快,如果長期缺碘便會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機體的禦寒能力也會因此降低。
  
  因此,營養學家指出,女性應每日攝入18毫克鐵,但大多數婦女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如果在飲食上選用一些補氣助陽的食物,可使代謝加快,分泌功能增強,可有效地改善畏寒現象。當然,除了保證一定的食量,攝入充足的熱量外,應有意識地多吃些富含鐵質的食物。比如:
  
  ●肉類肉類中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獐肉、公雞肉、鴨肉、鵪鶉肉、鯽魚肉、烏龜肉、章魚肉、草魚肉的禦寒效果爲最佳。它們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產熱量多,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之功效。
  
  ●根莖類據研究,女性尤其是老年人怕冷與機體內無機鹽缺乏有關。胡蘿蔔、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將它們與肉類禦寒食物摻雜食用。
  
  ●含鐵食物缺鐵性貧血的女性容易怕冷,因此應多食一些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血、蛋黃、驢肉、豬肝、牛腎、羊舌、黃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
  
  ●含碘食物人體的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而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生產”,碘卻得靠外界補充。海帶、紫菜、貝殼類、牡蠣、沙丁魚、菠菜、魚蝦等食物含碘豐富,不妨選擇食用。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爲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爲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的供給量以佔總熱量的15至17%爲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蛋白質爲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象更爲突出。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 C、並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祕結等症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裏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鹹,即可補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