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遠離低血糖

時間: 2012-02-13

      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期高血糖環境對人體其它臟器的慢性損傷。但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對人體的危害一般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而低血糖對人體的“摧殘”可能在短暫的幾個小時內發生,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打擊。不管糖尿病患者採用口服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治療,都可能發生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併發症。

糖尿病人易出現低血糖

      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也就是人們經常簡稱的“血糖值”,對於人體是很重要的。正常人血糖波動於3.3-8.9毫摩爾/升之間。不論是空腹還是餐後,在這一範圍內人體全身器官都可以從血液中得到足夠的葡萄糖,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逐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並釋放出能量供全身的組織和器官新陳代謝之需。血糖過高,會加速血管硬化,引起心臟、腎臟、眼睛等併發症。但如果血糖在2.8毫摩爾/升或以下時,患者會出現早期低血糖症狀。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小於等於3.9毫摩爾/升就屬於低血糖範疇。

      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始終存在着低血糖與高血糖這一矛盾。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在降血糖的過程中,通常由於胰島素注射劑量過大、降糖藥服用不當、又要時間跟吃飯時間不協調、體力活動量加大、飲酒等原因,會使血糖降得過快或過低,從而出現低血糖症狀。

      低血糖可發生在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病人身上,但對糖尿病人來說,由於接受降低血糖的治療,所以低血糖會隨時發生在任何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身上,特別是一些需要嚴格控制血糖的病患者,或者是血糖值起伏很大的病人。

中午和夜間留心低血糖症狀

      由於我國居民的生活習慣式早餐食譜簡單,上午工作量大,中午不及時進食,晚餐後至次日清晨時間漫長又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補充,所以,中午及夜間更易發生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在白天他的血糖控制得很好,晚上血糖就會降低,尤其是夜間0-3點,有可能發生低血糖。而這時候恰恰人在熟睡,沒有症狀。

      低血糖症狀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關,一般地說,低血糖的症狀包括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和精神症狀。輕度低血糖反應主要表現爲出汗心慌、臉色蒼白等。重讀低血糖反應表現爲進食、飲水困難,表情淡漠,頭暈頭痛,重度低血糖無法站立、進食和飲水困難。夜間低血糖常在睡夢中發生不易被察覺,糖尿病患者可通過以下線索判斷自己有無夜間低血糖:有無噩夢,出汗,汗溼衣服,晨起頭痛、乏力等。

      長期的糖尿病患者,由於某些對低血糖反應的機能受到破壞,所以可能無任何警覺性狀態,發生低血糖是並不察覺,當血糖地到某一程度就馬上昏迷,這是非常危險的。

低血糖可危及生命

      控制高血糖,使糖尿病患者的一條“清規戒律”。但控制高血糖就像走鋼絲,血糖降少了不行,降多了有低血糖危險,甚至很多患者死於低血糖昏迷。

      1、刺激心血管系統,促發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卒中等。

      2、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癡呆,嚴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發生低血糖要小心

      糖尿病與高血壓常常合併存在,多數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往往同時有肥胖、血脂代謝紊亂和較嚴重的靶器官損害,屬於心血管危險的高危羣體。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不僅發病率高,而且發病早。無論男、女患者,發病率隨着年齡的增長、病程的延長而增高。

      當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出現胸悶、氣短、頭暈、手腳發麻等症狀時,必須雙管齊下,既要查血壓,又要測血糖。如果是因爲高血壓引起的,就必須服用適量的降壓藥,但是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如果是低血糖引起的,患者必須適量補充含糖食品,使血糖升到正常的範圍之內。

預防低血糖做好自我監管

      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好日常的血糖監測工作,掌握降糖藥的劑量,既達到降糖的目的,又不會出現低血糖。特別是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使用胰島素的緣故更容易出現低血糖回症狀。

      其次,調整好飲食量,保持均衡,避免低血糖。特別是因爲感冒、心腦血管病等不能正常進食或腹瀉影響吸收時,要及時減少降糖藥劑量。

      第三,過大的運動量也會引起低血糖,因此,每天保持相對恆定的運動量。

      糖尿病患者在家中最好能備個血糖儀,一旦患者出現低血糖的症狀,首先要測血糖值,確診後立即給患者吃“糖”。即補充吸收快的含糖食品,如含糖飲料、餅乾、點心、饅頭等。有意識障礙症或口服食品受限着可儘快靜脈輸入葡萄糖液體。同時,要查明低血糖發生的原因,以便確認是否需要調整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防止復發。而對於外出旅行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能夠隨身攜帶一些糖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