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治療的“斷舍離”

時間: 2015-02-11

高血壓治療的“斷舍離”

  二戰期間有一張珍貴的合影,合影中的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對二戰的結局和今日的世界格局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可惜,這三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都因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相繼離世。究其原因,是當時的醫學界普遍認爲隨着年齡增長而帶來的血壓升高(特別是收縮壓)是人體的正常反應,無需干預。

  時至今日,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今非昔比,但即便如此,當我們會診看到一40歲男性因未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導致腦溢血造成四肢癱瘓、失語,對提問僅能用眨眼表達想法,一旁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哭成一團的慘狀時,仍深刻地體會到中國高血壓治療面臨的“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控制率低”的現狀,也更真切地認識到“一人得病,三代貧窮”的現實可能性。

  高血壓是公認的“隱性殺手”,持續血壓升高會悄無聲息地造成諸如心衰、惡性心律失常、腎功能不全、腦血管意外等臨牀終點事件,因而,提升高血壓的控制率刻不容緩。

  我國一直在不斷更新和完善高血壓管理策略,根據最新的中國高血壓指南,策略主要分兩方面,一是診治。我國已不斷加強人羣普查,使高血壓患者能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就診時,首先要通過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明確高血壓診斷,其次要儘早排除由腎臟、內分泌、心血管和顱腦疾病以及藥物、心理、妊娠因素所導致的繼發性高血壓。近期更強調要同時篩查高血壓引起的如左心室肥厚、頸動脈粥樣斑塊或內膜中層增厚、微量白蛋白尿、脈搏波速度增高(反映動脈彈性)等無症狀靶器官損害,進行心血管危險分層。因爲現代的高血壓治療不但要求降壓達標,更要求選用有充分的循證學依據能遏制靶器官損害發展的藥物,以便延緩高血壓進程,防治相應的高血壓併發症。

  二是監測,除了去醫院定期複診,通過診室血壓調整用藥外,現在更強調家庭自測血壓對血壓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高血壓的隨訪在各級醫院都可進行,但高血壓的完整篩查和終點事件的診治還是建議到配備有相應的軟硬件設備和人員的醫院進行。

  除了按時吃藥、定期複診、自測血壓,對發病年齡不斷提前的高血壓人羣,最重要的是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因爲高血壓等慢性病,現在認爲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習慣病”。套用近期的熱門詞,就是要“斷、舍、離”。“斷舍離”,源於瑜珈修行,近兩年被廣泛延伸應用於家居整理和生活管理各方面,說白了就是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斬斷慾望,脫離執念。

  在高血壓治療的生活習慣調整上,一要“斷”:斷絕不顧身體一味“求大求全”、“求多求好”希望“五子登科”的慾望,擺正心態,降低無止境的慾望和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帶來的緊張、焦慮以及受挫時的抑鬱情緒,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致難治性高血壓。

  二要“舍”:捨棄“飯後一支菸,賽似活神仙”的愜意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痛快生活,執行限鹽、限酒、低脂、高纖維飲食;捨棄舒適慵散的生活,堅持每週3-5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從而有效控制體重。

  三要“離”:離開“不頭暈不吃藥,一頭暈猛吃藥”的錯誤服藥方式;離開“周圍人說什麼藥好,就吃什麼藥”,拿自己當“小白鼠”以身試藥的錯誤治療理念。就診時與醫生及時溝通服藥反應和家庭自測血壓狀況,減少隨便停藥、換藥或隨意搭配藥物的發生,進而有效提高血壓控制率。

  隨着醫療改革不斷深入和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經典老藥效價比越來越高,新型藥物推陳出新,高血壓治療藥物不論價格,還是種類都已非常豐富,另外高血壓治療的新技術也在如火如荼地研究和驗證中。我們只要秉持三心,即信心:相信高血壓能被控制;恆心:持之以恆地服藥和監測血壓;耐心:讓血壓循序漸進地達標,在醫患雙方的不懈努力下,相信中國的高血壓現狀終將會被改變。

  (作者李毅剛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