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治療高血壓】整理自中裏巴人《求醫不如求己》

時間: 2013-08-29
【治療高血壓】整理自中裏巴人《求醫不如求己》【引血下行“三部曲”】
一、推腹法(參見《求醫不如求己》P86~P88)。腹部的“三濁”(濁氣、濁水、宿便)如果不及時排出的話,氣血就難以運行到下肢去,下肢就會由於缺血而出現膝痛、水腫、傷口不愈等很多病症,所以推腹是引血下行的第一步。
二、跪膝法。這是個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在一個不太軟的牀上或在地毯上,跪着行走,氣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於新鮮血液的供養,而使寒氣可散,積液可消,腫痛可化。但有人膝蓋有傷痛,那就先在較軟的牀上跪着不動,逐漸緩緩運動,很快就會適應的,那時膝蓋也就不痛了。
三、金雞獨立。做完了跪膝法,再練金雞獨立,您會突然發現可以閉着眼睛站更長時間了。這是由於跪膝法已經把大量的氣血引到下肢了,下肢有力了,當然腳也就站得更穩了。用金雞獨立可以引氣血把腳上6條經絡(肝、膽、脾、胃、腎、膀胱)的原穴衝開,這樣,氣血纔會運行得更加持久有力。那時,什麼關節炎、高血壓、糖尿足(一種因足部缺血而需截肢的病症),就都與您無緣了。
【腎經】
涌泉穴,相當於足底療法的腎上腺反射區,自古就有臨睡搓腳心百次,可延年益壽的說法。但其最實用的功效是在於此穴能引氣血下行,所以可以治療高血壓、鼻出血、頭目脹痛、哮喘等氣血上逆的症狀。此穴敷藥效果最好。如高血壓,取中藥吳茱萸25克研末醋調成糊,睡前敷於兩腳心涌泉穴,用紗布包裹。通常20小時左右,血壓開始下降,且有持續效果。重症者可多用幾次(平日配合金雞獨立法效果更佳)
太溪(俞土穴):在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此穴是俞土穴,陰經以俞代原,所以也是腎經的原穴。太溪穴治療範圍極廣,是個大補穴,很多人覺得自己腎虛,如感覺腰痠膝軟,頭暈眼花,按按太溪,當時就會見效,比吃補腎藥快得多。具體地說,太溪穴可以治療足跟痛、失眠、耳聾、耳鳴、支氣管哮喘、小兒抽動症、經期牙疼、腎虛脫髮、內耳眩暈症、高血壓、遺精、遺尿、假性近視。
【肝經】
太沖(俞木穴),在行間上二寸,第一二跖骨結合部的凹陷中。此穴是最令我敬畏和感動的人身大穴。肝爲“將軍之官”,太沖穴所表現的功能就如一位橫刀立馬而又寬宏大度的將軍,時時保護着我們的身體,而且有求必應。當我們感到頭暈腦漲(如高血壓),太沖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覺得有氣無力時(心臟供血不足),太沖穴會給我們補足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沖穴令我們志定神安;當我們怒氣沖天時,太沖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它不怒而威,能量無窮:發燒上火,太沖能去熱;身體虛寒,太沖可增溫;月經不調,太沖善調理;陽痿遺精,太沖能改善。慢性肝病的調理,太沖也是必選之穴。此外還善治咳喘、感冒和各種炎症,真是:諸病尋它皆有效,沒事常揉體自安。這種適合各種體質的好穴,我們要倍加珍惜纔是。
【脾經】
公孫穴(脾經絡穴):公孫的含義爲"脾居中土,灌溉四旁,有中央黃帝,位臨四方的意義,黃帝姓公孫,故以此爲名"(《中醫雜誌》1962年第11期《概述腧穴的命名》)。這個命名言簡意賅,正道出了公孫穴運通十二經,將臟腑氣血灌注四肢末端的微言大義。此穴爲八脈交會穴,通於衝脈,衝脈爲婦科主脈,所以公孫是治療婦科諸症的要穴,如痛經,不孕,崩漏。此穴是脾經絡穴,脾胃相表裏,所以一穴可治脾胃兩經之病。所以胃痛、胃脹、胃下垂,都可按公孫取效。就連胃經頭痛(眉棱骨痛),揉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真要感謝"公孫黃帝"對子孫的厚愛。此穴還能治高血壓、手麻、腰痛,真是無微不至,若配以心包經內關穴同時使用,效果更佳。
【心包經】
曲澤穴:在肘橫紋上,曲,這裏代表肝的意思;澤,是滋潤的意思,所以這個穴有滋養肝的功效。爲什麼說“曲”是指肝的意思呢?《尚書?洪範》曰:“木曰曲直”,肝在五行中屬木,曲直是“曲中有直”,也就是“剛柔相濟”,說明了肝木的正常屬性應該是“堅中有韌”的,就像肝所主的“筋”那樣。此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合穴,合屬水,水能養木,又可去火,專可用來以水滅火,以水涵木,以緩解木旺強直,肝火過盛之症,所以最善治痙攣性肌肉收縮、手足抽搐以及心胸煩熱、頭暈腦漲等“肝風內動”之症,即現代醫學所稱的冠心病、高血壓等。
【肺經】
尺澤穴是最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是這種體質。
高血壓在中醫看來通常是陰虛陽亢引起的上實下虛之症。而金雞獨立卻可以很好的引血下行,引氣歸元。將氣血收於肝經的太沖穴,腎經的涌泉穴,和脾經的太白穴。使肝、脾、腎的功能都得到了快速的增強。
【藥食】
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
兩藥功效相似,後者去肝火的功效略強,
主治:肝腎陰虛所致的眼睛乾澀、迎風流淚、視物不明。還有防治高血壓的功效。
【不適宜刮痧】
血壓很高的人也先別刮,儘管刮痧對於高血壓有特效。但是特效的東西,都不是平安藥,如果不能確保安全,還是先回避風險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