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非常重要

時間: 2014-12-03

筆者的經驗:關鍵在於處理好以下三組關係。

一、胃粘膜與胃酸的關係

附錄1

胃酸的腐蝕作用和胃粘膜的屏障作用的關係

胃酸 胃酸雖然是消化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但同時它也是促成潰瘍形成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在正常情況下,胃酸受胃液分泌多少等因素影響,胃液中非壁細胞分泌越多,濃度就越低。人體內自動防止胃酸過高目的就是避免發生粘膜“自家消化”。

胃粘膜屏障 是保護胃粘膜避免被破壞的主要因素。稠厚的粘液覆蓋在胃粘膜上,起着潤滑粘膜和中和、緩衝胃酸的作用,構成第一道防禦屏障。位於粘液下面的柱狀上皮,它的排列十分嚴密,和粘液一起,能夠阻止胃酸傷害到粘膜。胃粘膜的柱狀上皮的再生能力極強,平均四天更新一次,一旦受損害能及時修復,以保持其抵抗力。許多藥物,特別是阿斯匹林、酒精等都是胃粘膜屏障的破壞者,造成粘膜水腫、出血、糜爛而導致潰瘍。膽汁反流入胃內也可以直接破壞粘膜。此外,粗糙食物或儀器檢查的損傷,胃血管痙攣,胃壁缺血,年老體弱,營養不良均可減弱胃粘膜的抵抗力。

胃病分佈及發病羣體?
1、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成年人8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淺表性胃炎
2、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16—30歲僅9%,31-50歲高達38%,而到了51—65歲高達53%,年齡每增加10歲,發病率增加10%
3、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其發病率南方高於北方,城市高於農村,十二指腸潰瘍佔消化性潰瘍的80%,80%發生在25—30歲,胃潰瘍平均年齡約比球潰瘍大10歲;
4、胃癌是我國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23%左右,居各類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沿海高於內地,北方高於南方,男女比例3:1,發病年齡40—60歲佔2/3,40歲以下佔1/4,其餘爲60歲以上。胃癌的發生一般要經歷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最後發展到胃癌。

附錄2

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多發病、常見病。潰瘍的形成有各種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對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觸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腸吻合術後吻合口、空腸以及具有異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絕大多數的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和胃,故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

二、消化性潰瘍 與 幽門螺桿菌的關係

附錄3

幽門螺旋桿菌 西醫清除徹底 中藥鞏固防再次感染

  胃腸專輯透露:80%以上的胃病患者都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85%的胃病患者復發的原因是由於此菌的再次感染,因此徹底殺死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十分重要,目前德勝門中醫院採用國際先進設備“C14呼吸試驗檢測儀”來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具體情況,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採用老中醫專家研發的中藥,來調理清除體內幽門螺旋桿菌,中藥改變其生存環境,讓菌羣無法生存,達到全部清楚效果,中藥調理提高免疫力,再次減少復發概率。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 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定爲I類致癌原,根除HP可緩解部分臨牀症狀,明顯減少十二指腸潰瘍的復發。
首先由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二人發現,此二人因此獲得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長2.5~4.0μm,寬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狀或弧形。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時,除典型的形態外,有時可出現桿狀或圓球狀。幽門螺桿菌是微需氧菌,環境氧要求5~8%,在大氣或絕對厭氧環境下不能生長。(CHEMTRON)幽門螺桿菌檢測試劑爲目前國內使用最廣泛的幽門螺桿菌檢測工具。

目前研究表明,對HP敏感的抗生素有50種以上,但在體內真正有作用的只有:阿莫西林,甲硝唑,痢特靈,四環素,慶大黴素,克拉黴素等。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可使胃內PH值接近中性有利於抗生素髮揮作用,並可增加HP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而胃粘膜保護劑膠體次枸櫞酸鉍)能與炎症滲出物和粘蛋白絡合形成複合體,包繞細菌使之失去粘附上皮能力,並且鉍離子進入菌體使之死亡
2001年中華醫學會消化學會井岡山會議推薦治療方案有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

三聯療法:有兩種方案
1、質子泵抑制劑 + 兩種抗生素。
(1)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 + 阿莫西林 + 克拉黴素
(2)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 + 阿莫西森 + 甲硝唑
(3)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 + 克拉黴素 + 甲硝唑
2、鉍劑+兩種抗生素。
(1)鉍劑 + 阿莫西林 + 甲硝唑
(2)鉍劑 + 克拉黴素 + 甲銷唑
(3)鉍劑 + 阿莫西林 + 克拉黴素
四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 + 鉍劑 + 兩種抗生素。
(1)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 + 鉍劑 + 阿莫西林 + 克拉黴素
(2)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 + 鉍劑 + 阿莫西森 + 甲硝唑
(3)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 + 鉍劑 + 克拉黴素 + 甲硝唑

三、體內的益生菌與有害菌的關係

附錄4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病、慢性病,易反覆發作,因而要真正治癒潰瘍病,需要一個較爲艱難持久的歷程,而且潰瘍病的發病、症狀的輕重、潰瘍病的癒合均與一日三餐有密切關係,因此患者除了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按時服藥外飲食治療是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儘管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部位和症狀不盡相同,但飲食治療的原則是相同的,即通過限制飲食中機械、化學和溫熱的刺激,以減低植物神經不穩定性,同時通過合理的營養調節與飲食烹調,中和和抑制胃液分泌,以減輕胃腸負擔,保護胃、十二指腸功能,以達到促進潰瘍癒合,防止復發和併發症的發生的目的。

那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飲食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制訂合理的飲食制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吃飯時少說話,不看書報、電視;
  • 做到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定時進餐,避免過飢過飽,每餐進食量要有一個基本定量。吃得太飽會使胃竇部過度擴張,增加胃泌素的分泌,而使胃酸增多;吃得過少,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潰瘍可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並難以癒合。在發作的急性期,宜少量多餐,白天可每隔2小時進食1次,以使胃液酸度變動的幅度減少。症狀得到控制後,就應恢復平時的一日三餐,同時應避免吃零食或夜宵,飯後不要躺下休息。

2.提倡細嚼慢嚥,保持思想鬆弛、精神偷快,切忌暴飲暴食

  • 因爲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而唾液入胃後不僅能中和胃酸、保護胃粘膜,而且其所含表皮生長因子可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胃粘膜再生;
  • 酒精在體內產生的乙醛對胃粘膜有直接的損害作用,長期酗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3.講究生活規律,注意氣候變化

  • 胃潰瘍病人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癒合。
  • 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

4.加強營養

  • 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營養充足能夠改善全身狀況,促進潰瘍癒合。

a.保證蛋白質的供給。給予充足的蛋白質是潰瘍癒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天每公斤體重不少於1克,應選用易消化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豆漿、豆腐、嫩豆腐、雞肉、魚肉、瘦肉等。豆類中也含有許多上等的蛋白質,但豆類不易消化,必須煮軟後再食用。豌豆煮清淡、鬆軟些,也可健胃整腸。併發潰瘍出血者,緩解期應提高蛋白質供給量,應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5克供給。

b.供給適量的脂肪。脂肪不需嚴格限制,近年的生理學研究已證實,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中,脂肪抑制胃酸的能力最強。當飽餐一頓高脂飲食後,往往會延長飢餓的時間,其原因在於脂肪食物進入小腸後,可刺激腸壁產生腸抑胃素,通過血液循環抵達胃部,抑制多種酶的釋放,減慢對食物的消化,從而減輕了胃部潰瘍面的傷害。從這一點來說,潰瘍病人可適當吃些脂肪。但過高可促進膽囊收縮素分泌增加,抑制胃腸蠕動,因爲高脂肪飲食會抑制胃的排空,使食物在胃中停留過久,促進過多的胃酸分泌;脂肪還能加劇膽汁返流,加重對潰瘍的刺激。潰瘍病人每天脂肪供給量以50~60克爲宜,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狀脂肪,如奶油、蛋黃、奶酪等,以及適量植物油。

c.碳水化合物要充足。碳水化合物既不抑制胃酸分泌,也不刺激胃酸分泌,可以保證充足的熱量供應。可每天供給300~35 0克,選擇易如稠粥、麪條、飩等消化食物。蔗糖不宜過多,因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易脹氣,加重腹脹。

d.維生素必不可缺少要多多吃水果及蔬菜等豐富含維生素的食品。B族和維生素C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美國進行了爲期6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增加膳食中的胡蘿蔔素,可能有預防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每日食用較多的水果與蔬菜的人比少食用者發生潰瘍的機率降低33%,研究人員指出,潰瘍病的形成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外,與腸道內環境因素也有關,建議常吃水果和蔬菜可預防潰瘍病。

5.在潰瘍病急性活動期飲食溫度要適宜,勿過燙過冷。

過熱食物刺激潰瘍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潰瘍面血管擴張而引起出血;過冷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食物溫度以45℃爲宜。

6.調整食品的種類和口味

  • 儘量選擇營養價值高、細軟、易消化食物,如:雞蛋、精白麪粉、豆漿、魚、瘦肉等。選用含纖維少的瓜果、蔬菜,如嫩黃瓜、嫩茄子、嫩白菜葉、西紅柿(去皮、籽)、冬瓜、胡蘿蔔和成熟的蘋果、桃梨等。
  • 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
  • 戒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
  • 戒產氣性食物:如啤酒、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以及土豆、地瓜生蔥、生蒜、生蘿蔔、蒜苗等;
  • 限制多渣食物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乾及各種粗糧。
  • 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糉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
  • 關於牛奶能否服用,營養界已經爭論多年。牛奶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曾被認爲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理想飲料。但最近研究發現,潰瘍病人飲牛奶,可使病情加劇。這是因爲牛奶剛入胃時,能稀釋胃酸的濃度,緩和胃酸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刺激,可使上腹不適得到暫時緩解。但過片刻後,由於牛奶中含有的大量鈣離子,容易刺激胃竇部的G細胞分泌胃泌素,產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因此,潰瘍病患者不宜過多飲牛奶,尤其是酸奶。

7.適當控制一些調味品,食物不宜過酸、過甜或過鹹,要清淡爽口。

  • 食鹽的使用。潰瘍病患者鈉代謝降低,致使體內鈉儲留,多餘的鈉可增加胃液的分泌,所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以3~5g爲宜。
  • 應限制辛辣、濃烈的調味品,因爲這些調味品如辣椒、芥末、咖喱粉、肉湯、濃茶、咖啡、巧克力、可樂飲料和酒類等都是胃酸分泌的強烈刺激物。
  • 不宜食用大量的糖

8.避免服用對胃腸具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阿斯匹林、保泰鬆、布洛芬、消炎痛以及強的鬆等;

9.建議戒菸

  • 煙中含有尼古丁,尼古丁能刺激胃粘膜,引起粘膜下血管收縮和痙攣,導致胃粘膜缺血、缺氧,從而起到破壞胃粘膜的作用。
  • 尼古丁還使幽門括約肌鬆弛,胃運動功能失調,使膽汁及十二指腸液返流入胃。由於膽汁中的膽酸對胃粘膜有很大的損害作用,會容易發生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潰瘍病。
  • 吸菸會增加胃的蠕動,促進胃酸分泌,胃酸含量的增加,亦可對胃粘膜發生損害作用,使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損,發生胃炎和潰瘍等病變。
  • 吸菸還影響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使胃粘膜微循環血管擴張,改善胃的血液循環,對保護胃粘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前列腺素合成一旦減少,胃粘膜的保護因素也隨着減少,這樣就會給胃粘膜的修復增加困難。
  • 據統計資料表明:每日吸10支菸的人,20%-30%可患有胃炎,每日吸20支菸的人40%可患有胃炎。據有人對國內吸菸人羣的調查發現,在吸菸人羣中胃癌的發生率爲萬分之19.3,在不吸菸的人羣中爲萬分之4.3,兩者相比,增高是很明顯的。

10. 供給適量的膳食纖維

潰瘍病人在膳食中減少膳食纖維時,易產生便祕,故可常吃香蕉、蜂蜜、果汁、菜汁、洋粉凍等,以起潤腸作用。

11. 烹調方法:

潰瘍病所吃食物必須切碎煮爛;可選用蒸、煮、氽、軟燒、燴、燜等烹調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煙燻、醃臘、醋熘、冷拌等方法加工食物。以免造成食物不易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增加胃腸負擔。

總的來說,對於潰瘍病急性發作或出血剛停止後,建議進流質飲食,每天6~7餐。每天2次牛奶,若牛奶不習慣或腹部脹氣者,用豆漿代替,或加米湯稀釋。其他可給予米湯、蒸蛋羹、稀藕粉、豆腐腦等。通常牛奶及豆漿加5%蔗糖以防胃酸分泌增加,並注意鹹甜相間;並選無刺激性及易消化流體食物;對於無消化道出血,疼痛較輕,自覺症狀緩解,食慾尚可者,可進厚流質或細軟易消化的少渣半流質,如雞蛋粥、肉泥爛麪條等,每天6餐,每餐主食50g;加餐可用牛奶、蛋花湯等。此期以極細軟易消化的食物爲主,並注意適當增加營養,以免發生營養不良,影響潰瘍面癒合;禁食碎菜及含渣較多食物;對於病情穩定,自覺症狀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者,飲食仍以細軟易消化半流質爲主,每天6餐,每餐主食不超過lOOg,可食粥、麪條、面片、小餛飩、小籠包、清蒸魚、軟燒魚、氽肉丸等。避免過飽、防止腹脹,仍禁食含粗纖維多的蔬菜,避免過鹹等;對於病情穩定,潰瘍基本癒合並漸康復的患者,選用軟而易消化食物爲主,主食不限量,除3餐主食外,另增加2餐點心,此時仍不宜進食油煎炸及含粗纖維多食物。

發表於:2008-01-22 09:39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12-05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長期得不到治癒,容易導致胃穿孔,最後只能手術切除。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並非那麼難以治療,單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來說,在居多胃病中,是比較容易治癒的。十二指腸潰瘍具有反覆發作的臨牀特點,正確地進行預防護理尤爲重要。一般來說,胃痛初起,多與情志不遂,飲食不節有關。因此,在預防上要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攝。患者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抑鬱或過度緊張;工作宜勞逸結合,防止過度勞累,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切忌暴飲暴食,或飢飽不勻,一般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爲宜,避免辛辣、肥甘飲食及烈性白酒的刺激。對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在一定時間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戒除吸菸等不良習慣。慎用對胃腸粘膜有刺激作用的化學...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12-05
直接癌變的可能性比較小,一般會導致穿孔,嚴重的患者穿孔必須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