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區別和治療

時間: 2014-07-13

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區別和治療

慢性胃炎通常按其組織學變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類,近年來還參照免疫學的改變,慢性胃炎的簡略分類:

①淺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炎症僅及胃粘膜的表層上皮,包括糜爛、出血、須指明是瀰漫性或侷限性,後者要註明病變部位。

②萎縮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炎症已累及到胃粘膜深處的腺體並引起萎縮,如伴有局部增生,稱萎縮性胃炎伴過形成(hyperplasia)。

③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 gastritis)又稱Menetrier病:以胃粘膜皺襞顯著肥厚如腦回狀爲特徵,好發於胃底和胃體,局竈性或瀰漫性,常伴原因未明的低蛋白血癥。胃鏡下見胃小凹高度增生、下延甚可達粘膜肌層。

消除胃粘膜損害因素的藥物:

①控制HP感染:HP與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胃炎關係密切,殺滅HP的藥物有利於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體外試驗HP對青黴素、氨基甙類、四環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硝基咪唑類、呋喃類及鉍劑敏感。故臨牀常選用以下藥物:三鉀二枸櫞酸鉍鹽(TDB)120mg,日4次,4周爲一療程;羥氨苄青黴素1.5g,日2次,連服8天,改爲1.0g,每日2次,再連服28天;呋喃唑酮0.1g,日3次,連續服用2~4周;甲硝唑0.4g,每日3次口服,連服 14天爲一療程;瑞貝克口服每次80mg,每日2次,連服3~4周爲一療程;等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聯合用藥加強清除HP的效果。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牀表現有哪些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佔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本病的發病高峯年齡爲31~50歲,男性發病多於女性.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基本病變是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與固有膜內炎性細胞浸潤,有時可見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腸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體的減少.病變部位常以胃竇明顯,多爲瀰漫性,胃鏡檢查爲胃粘膜充血,水腫及點狀出血與糜爛或伴有黃白色粘液性滲出物.目前國內按炎性細胞浸潤粘膜層的深淺將本病分爲輕、中、重三度.凡浸潤粘膜淺層1/3者爲輕度,涉及中1/3者爲中度,超過粘膜層2/3者爲重度.
  大多數淺表性胃炎患者缺乏臨牀症狀,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脹悶,噯氣,吐酸,食慾減退,或無規律上腹隱痛,食後加重等諸多表現.慢性淺表性胃炎經治療多能痊癒,若失於治療,則可進一步發展,固有腺體因炎症破壞而減少,可以轉化爲萎縮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以上腹部疼痛爲最常見症狀,也有一些患者可無任何症狀,其臨牀表現如下:
1、上腹痛:疼痛多不規律,與飲食無關,一般爲瀰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極少數患者表現爲絞痛並向背部放射,易誤診爲心絞痛。
2、噯氣:因胃酸缺乏,胃內發酵產氣等因素使胃內氣體積存,導致噯氣發生。
3、腹脹:因食物滯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導致腹脹發生。
4、食慾不振: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有食慾減退或時好時壞。
5、噁心與嘔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動力學障礙、胃逆蠕動影響,出現噁心、嘔吐。
6、便祕與腹瀉:大多數患者有便祕症狀,腹瀉相對較少。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牀表現缺乏特異性。不同的患者臨牀表現各有差異,有的患者可無症狀和特徵,多數患者可有上腹部隱痛、食後飽脹、食慾不振及噯氣等,且症狀時輕時重,可反覆發作或長期存在。茲將本病可能出現的臨牀表現作一歸納。
(1)最常見症狀是上腹疼痛,約佔85%。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律,與飲食無關(有的患者空腹舒適,飯後不舒),一般爲彌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常因進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狀加重,少數與氣候變化有關。這種上腹疼痛用解痙劑及抗酸劑不易緩解。
(2)腹脹,佔70%。常因胃內瀦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3)噯氣,約佔50%的患者有此症狀,患者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
(4)反覆出血也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見表現。出血原因爲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併發的一種胃粘膜急性炎症改變。
(5)其他,食慾不振、反酸、噁心嘔吐、乏力、便祕或腹瀉等。
(6)慢性淺表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陽性體徵。體格檢查時可有上腹壓痛,少數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瞭,經研究發現幾乎任何能影響機體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其中比較明確的病因有:
(1)細菌、病毒及毒素:多見於急性胃炎之後,胃粘膜病變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逐漸演變而成慢性淺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竈,如齒槽溢膿、扁桃體炎、鼻竇炎等細菌或其毒素的長期吞食,可反覆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經發現90%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胃內有慢性炎症改變。
(3)吸菸:菸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長期大量吸菸可使幽門括約肌鬆弛,十二指腸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縮,胃酸分泌量增加,從而破壞胃粘膜屏障導致慢性炎性病變。根據 Eward發現,每天吸菸20支以上者40%可發生胃粘膜炎症。
(4)藥物:某些藥物如水楊酸製劑、皮質激素、洋地黃、消炎痛、保泰鬆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損害。
(5)刺激性食物:長期食用烈酒、濃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過飢或過飽等無規律的飲食方式均可破壞胃粘膜保護屏障而發生胃炎。
(6)循環及代謝功能障礙:胃粘膜的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對各種損傷因素的防禦能力,均與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關。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靜脈高壓時,使胃長期處於瘀血和缺氧狀態,導致胃粘膜屏障功能減弱,胃酸分泌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損害。慢性腎功能衰竭時,尿素從胃腸道排出增多,經細菌或腸道水解酶作用產生碳酸銨和氨,對胃粘膜產生刺激性損害,導致胃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7)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經纖維胃鏡發現或證實膽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手術後十二指腸液或膽汁可反流至胃內,並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彌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反應,導致慢性胃炎。
(8)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粘液層及上皮細胞中首次分離出HP。此後衆多學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養出HP,繼而發現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關關係。故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機理可能主要是通過破壞胃粘膜屏障,使H+反向彌散,最終引起胃粘膜的炎症。
(9)心身因素:由於心理衛生不健康,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憂慮或抑悶狀態,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經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亦會導致胃粘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造成胃粘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應。
淺表性胃炎禁服的藥物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因其胃黏膜已處於充血、水腫、點狀出血與糜爛狀態,因而對其服用的藥物有一定的限制。如誤服或使用下面幾種藥物,輕則加重胃黏膜的損傷,使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症狀加重;重則引起胃潰瘍和不易察覺的胃出血,使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出現貧血、體質下降、抵抗力低下,容易併發其他疾病。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禁服的藥物有:
(1)水楊酸類:阿司匹林,水楊酸鈉。
(2)苯胺類:撲熱息痛,非那西丁。
(3)比唑酮類:保泰鬆,氨基比林。
(4)其他抗炎有機酸:消炎痛,布洛芬。
(5)抗生素類:四環素。
(6)糖皮質激素:強的鬆,地塞米松,可的鬆。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個常見病、多發病,男女老少均可罹患,而且病程長,易復發,對健康影響甚大。
以下才是治療相關內容:
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藥物很多。以前採用解痛劑(如654-2、普魯本辛等),抗酸劑(如胃舒平、硫糖鋁),中藥等,服藥時間長,效果不好。由於慢性淺表性胃炎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主要爲症狀性治療。可根據不同的病情采用:

①保護胃粘膜藥物:硫糖鋁、胃膜素、猴頭菌片、麥滋林—S等;

②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如抗膽鹼能藥物阿托品、普魯本辛、654-2等,H2受體阻滯劑甲氰咪肌、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還有前列素E!、洛賽克等;

③膠態鉗制劑:德諾等;④促進胃腸蠕動藥物:胃復安、嗎叮啉等,還有新研製成的西沙比利。一般治療安排4—6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選用或加用另一種藥,聯合用藥不宜在同類藥中選擇。還可以中藥治療,可根據患者的臨牀症狀及特點,結合病因、病理,進行辨證分型施治。
一般可採用雷尼替丁十慶大黴素口服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效果好,副作用少,複發率低。具體的方法是:
(1)雷尼替丁:每次2片,每天一次,睡前口服,連服2周3;
(2)慶大黴素片:每次2片,每天3次,連服3周。若個別病人服用慶大黴素後上腹不適,可改爲卡那黴素,每次0.5克,每日2次口服。若患者上腹疼痛明顯,可加服654—2或心痛定,疼痛緩解後停用;上腹飽脹明顯者,可先服3天乳酶生(每次1.5一3.0克,每天3次),再服雷尼替丁十慶大黴素;伴有消化不良時,第1周配伍多酶片;遇症狀嚴重,噁心、嘔吐,不能進食的病人,先靜脈滴注慶大黴素,肌注胃復安,待嘔吐停止能進食後再行口服慶大黴素十雷尼替丁治療。
淺表性胃炎,吃東西稍不注意就難受。堅持喝蜂蜜水,堅持一個多月,效果較好。方法是每天早上起牀後,用溫開水衝對一杯蜂蜜水(蜂蜜和水量可根據自己飲水的習慣掌握)空腹服下,活動一個多小時後再吃早飯。堅持每天喝一杯,漸漸代替飲茶的習慣。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怎樣調養
總原則: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於消化,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少食多餐;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1、消除病因。徹底治療急性胃炎;戒菸戒酒;避免有刺激性的食品和藥物;治療口腔慢性感染,飲食規律等。
2、多吃軟食。食用易於消化的食品,儘量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細嚼慢嚥,讓牙齒把食物完全磨碎使食物能與胃液充分混合。免用生冷、酸辣和硬質食品。少食多餐,粗糧細做。胃病患者可食5次飯,示範舉例如下:
早餐:大米粥50克,花捲50克,煮雞蛋1個,醬豆腐1塊。
加餐一:牛奶300克加糖10克,餅乾15克。
午餐:大米軟飯100克,餾魚片100克,菠菜雞蛋湯。
加餐二:豆漿300克加白糖10克,蛋糕25克。
晚餐:大米粥50克,發糕50克,肉末炒土豆泥150克。
3、如有營養不良或貧血,應多給蛋類、多食新鮮蔬菜和動物肝臟、腎臟等。
4、胃酸過多者,應禁用濃縮肉湯及酸性食品,以免引起胃酸分泌更多,可用牛奶、菜泥、澱粉、麪包等,味要清淡,少鹽。
5、胃酸過少者可給濃肉湯、肉汁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幫助消化,促進食慾。
慢性淺表性胃炎保健小處方
1、生活有規律,心情樂觀,戒菸忌酒,切勿暴飲暴食或飢飽不均。
2、少食多餐,避免難消化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如咖啡、辛辣之物。
3、有胃悶脹、泛酸、噯氣者,宜用嗎丁啉或胃復安,飯前半小時服用。
4、有胃部脹痛者,可用解疼劑或其他有止痛作用的胃藥。
5、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有極少數人惡變胃癌,因此每年須進行一次胃鏡複查。

縮性胃炎可用藥物治療,並應定期檢查,以防癌變
【處方】
1.所食食品要新鮮並富於營養,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攝入。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如鮮辣粉等。
2.節制飲酒,不吸菸,以避免尼古丁對胃粘膜的損害;避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及皮質激素類藥物等,以減少胃粘膜損害。
3.定期檢查,必要時作胃鏡檢查。
4.遇有症狀加重、消瘦、厭食、黑糞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怎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1)一般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不論其病因如何,均應戒菸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紅黴素等,飲食宜規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積極治療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竈。
(2)弱酸治療:經五肽胃泌素試驗測定證實低酸或無酸患者可適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鹽酸0 5~1 0ml,飯前或飯時服,同時服用胃蛋白酶合劑,每次10ml, 1天3次;亦可選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療,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3)抗幽門螺旋菌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內細菌孽生,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檢出陽性率很高。應用抗生素類藥物,對促進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症狀改善有一定療效。常用於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法是:三鉀二櫞絡合鉍(TDB,DeNOL),每次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羥氨苄青黴素膠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靈)100mg,1天3~4次。這些藥物不僅能清除幽門螺旋桿菌,而且對減輕和消除伴同的活動性胃炎有幫助,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治療作用的藥物還有慶大黴素、黃連素、甲硝咪唑、四環素、氟哌酸等。
(4)抑制膽汁反流和改善胃動力:消膽胺可絡合反流至胃內的膽鹽,防止膽汁酸破壞胃粘膜屏障,方法爲每次3~4g,1天3~4 次。硫糖鋁可與膽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結合,也可用於治療膽汁反流,方法爲0 5~1g,1天 3次。亦可給予熊去氧膽酸(UDCA),每次100mg,每日3次。Stefaniwsky認爲膽汁中對胃粘膜最有毒害作用的是去氧膽酸和石膽酸在膽汁反流患者胃液中膽汁酸以膽酸和去氧膽酸爲主, UDCA僅佔1%。服用UDCA,胃液內膽汁酸以UDCA爲主(可佔43±15%),而膽酸,去氧膽酸和石膽酸濃度明顯下降,從而減輕後兩者對胃粘膜的損害作用。胃復安、嗎叮啉、西沙比利等藥可增強胃蠕動,促進胃排空,協助胃、十二指腸運動,防止膽汁返流,調節和恢復胃腸運動。具體應用方法:胃復安5~10mg,每日3次;嗎叮啉10mg,1天3次;西沙比利5mg,每日3 次。
(5)加粘膜營養:合歡香葉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細胞再生能力,增強胃粘膜對胃酸的抵抗能力,達到保護胃粘膜作用,劑量爲50~60mg,每天分3次服用。也可選用活血素,劑量爲每天80~90m g;或選用硫糖鋁、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6)五肽胃泌素和激素:五肽胃泌素除促進壁細胞分泌鹽酸,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還對胃粘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粘膜有明顯的增殖作用,可用於治療低酸無酸或有胃體萎縮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劑量爲 50μg,早餐前半小時肌注,每天1次,第三週改爲隔日1次,第4周改爲每週2次,以後每週1 次,3個月爲一療程。
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故可以試用短程強的鬆等作免疫抑制治療。本法應尤適用於PCA陽性並惡性貧血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但臨牀效果亦不太確切。
(7)其他對症治療:包括解痙止痛、止吐、助消化、抗焦慮、改善貧血等。對於貧血,若爲缺鐵,應補充鐵劑。大細胞貧血者根據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分別給予補充。方法是維生素B1250~ 100μg/日,連用20~30天;葉酸5~10mg,每日3次,直至症狀和貧血完全消失。
(8)手術治療: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療或隨訪過程中出現潰瘍、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見明顯病竈,但胃鏡活檢病理中出現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結合患者臨牀情況可以考慮作部分胃切除,從這類病人的胃切除標本中可能檢出早期胃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