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高血壓的治療迷境?

時間: 2014-07-14

  摘要:如何走出高血壓的治療迷境? 導致血壓增高的生活因素有很多種,由於在實際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依然存在着不少誤區,因此欲使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內,必須以消除不利誘因。

  如何走出高血壓的治療迷境?

  導致血壓增高的生活因素有很多種,由於在實際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依然存在着不少誤區,因此欲使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內,必須以消除不利誘因,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進行,認清降壓治療的重要意義,對症下藥,切忌用藥不當,或者擔心藥物副作用,隨意增減藥物及劑量,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損,致殘後而後悔莫及。

  1、服不服藥無多大差別

  要知道,高血壓病人中除5%左右(症狀性高血壓)可通過手術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餘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壓病,這些病人是一種慢性病,往往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其服藥與不服藥的結局是截然不同的,堅持長期用藥者由於使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減少和推遲器官的損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牀意義。而長期不服藥者則由於血壓長期處於高水平,其本身可促進或加速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甚至引起致殘或死亡。因此,要認清降壓治療的重要意義,積極、有效、長期地控制血壓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2、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有的高血壓病人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甚至認爲降壓應該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一般來講除高血壓急症(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外,其餘高血壓病病人均宜平穩而逐步降壓。

  3、不按病情科學治療

  有少數病人,把別人降壓效果好的藥物照搬過來爲己所用,這是既不客觀又不現實的。因爲,同樣是高血壓的病人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卻是大不相同的。如某人用某藥降壓效果非常明顯,則另外一人卻效果不顯,甚至無效。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時,有一小部分人會即刻發生心悸、臉紅等不適症狀,而多數人則感覺良好。因此應當根據病情,因人而異,合理選用藥物,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欲走捷徑絕對是不可能的,甚至釀成不良後果。

  4、憑自我感覺估計血壓高低

  許多高血壓患者平時不測血壓,僅憑自我感覺服藥,平時感覺無不適時少服或不服,一有頭暈、頭痛等症狀時就加大藥量,殊不知,血壓忽高忽低或下降過快,同樣會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症狀。不測血壓,盲目服藥,不僅不能控制血壓穩定,還可使病情惡化,誘發心腦血管疾患。

  5、擔心藥物副作用,不敢長期服藥

  如高血壓不控制,所帶來的危害是致命的,是縮短壽命的,而副作用與高血壓的危害相比,則微不足道。抗高血壓藥物的用藥原則是多種藥物小劑量聯合,這樣可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抵消。但如何聯合,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

  6、血壓一降立即停藥

  有些人在應用降血壓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好轉,血壓降至正常,即認爲已“治癒”,便自行停藥,結果在不長時間後血壓又升高,再用藥使血壓下降後再停藥,人爲地使血壓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這樣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不僅能使病情惡化,使機體產生耐藥性,而且還會導致“高血壓危象”。

  7、單純依賴降壓藥,不綜合治療

  高血壓能引起多種併發症,應根據不同的併發症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目前抗高血壓藥有六大類,幾十種。患者自己很難分清哪種藥更合適。應該去正規醫院,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如高血壓合併冠心病、合併心力衰竭、合併糖尿病、合併血脂紊亂等,用藥應不同。

  8、以症狀有無決定治療與否

  一些高血壓患者血壓雖然很高,平時卻無任何自覺症狀,由於身體沒有其他不適,這些人很少服藥或不服藥,從病理學方面講,無症狀高血壓長期不服藥,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誘發心腦血管疾患。

  9、只顧服藥、不顧效果

  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目標是不僅要將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於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長期穩定,進而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殘率的目的。由於種種原因(如怕麻煩、出差),不定期測量血壓,一味“堅持”服藥,此爲“盲目治療”,會使得血壓忽高忽低,或者出現不適感,並且易產生耐藥性或副反應。初服藥者,可三天測一次;血壓穩定後可每1-2周測一次。以便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種類、劑量、服藥次數,將血壓降至較理想的水平。還有更多的人,不僅不復查血壓,更不去檢查血、尿等化驗,不講究實效。全然不顧血壓是否控制理想?靶器官有否損害?應該說,這種治療在某種程度上是徒勞的,很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的結局,即當發生嚴重併發症時方感到後悔莫及。因此,必須予以糾正。

  10、未治好原發病

  有些高血壓患者患的是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由於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增高的血壓是這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如果高血壓患者未將原發疾病治好,單純採取降壓措施,是沒有效果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