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量化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時間: 2013-12-03

通過數據來幫助分析、判斷和指導糖尿病防治的一切活動都可以被看成是量化管理,但歸納起來主要內容包括目標量化管理、飲食量化管理、運動量化管理、病情監測量化管理、用藥量化管理、時間量化管理六個方面。

1、目標量化管理

糖尿病的管理必須有明確的控制目標,沒有目標管理的方向和力度就無從把握,管理的效果也無從評價。爲了規範和指導糖尿病管理,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都制定了明確的量化控制指標(見8.),圍繞這些目標開展管理將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發展,同時可避免因過度管理而造成的不良後果。

目標量化管理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控制措施之一。2007版中國2型糖尿病指南制定的血糖達標值爲:糖化血紅蛋白(HbAc1)小於6.5%。研究表明,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關死亡就降低21%,心肌梗死降低14%。

2、飲食量化管理

飲食是與代謝及血糖關係最密切的因素,飲食控制也是糖尿病管理中看似簡單其實卻很難的一項基礎性防治措施。營養是生命活動的基礎,糖尿病患者飲食既要保持熱量的總體平衡,也要保障膳食結構的合理。由於飲食種類繁多,進食量又難以把握,這些都給飲食量化管理造成較大的困難。飲食控制不好,運動及藥物療法的誤差隨之加大。所以,要做好糖尿病的量化管理,首先必須藉助於一些專用工具,如管理軟件、配餐軟件、食物營養秤等,將飲食控制在目標範圍之內。

3、運動量化管理

運動量化管理的概念在很多的腦海中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我運動了呀?時間也不短呀?爲什麼效果還不好?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適不適合運動?適合做哪些運動?何時運動?應該達到多大的運動量纔有效果或者效果最好?運動量應該如何與飲食量及藥物劑量配合?這些都需要從量上面進行把握。運動量化管理實際上就是科學地運動,而不是隨隨便便的運動。

4、病情監測量化管理

有人說自己病情好壞能夠感覺出來,這種定性的方法是很不科學的。其一,如果都能感覺出來,那就不會得糖尿病了;其二,隨着病情的加重和慣性,患者的感覺會逐漸適應和遲鈍,等感覺到明顯不適時,往往已經比較嚴重,換句說法就是爲時已晚。病情監測結果是指導糖尿病控制的主要依據,不能及時準確地監測病情,糖尿病的管理就無從談起。這就和打仗一下,試想一下,如果敵情都不知道,這個仗能打好嗎?沒有病情監測,醫生和患者都將成爲“瞎子”和“聾子”,延誤治療或盲目治療效果都不可能很好,甚至導致傷害。糖尿病監測需要不間斷進行,多數情況下需要在家中又患者自行完成,監測對象包括血糖、血脂、血壓、體重等,這些重要指標必須進行量化,不能跟着感覺走。量化監測同樣有一些方案可以借鑑,在什麼階段需要做哪些監測?檢測的頻率是多少等等。

5、用藥量化管理

藥物療法需要醫生與患者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監測結果制定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患者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實時進行調整,比如根據進食量或血糖值調整胰島素的注射量。口服降糖藥、降壓藥、調脂藥都需要根據目標值做動態調整,這些都是用藥量化管理的內容。

6、時間量化管理

時間管理對糖尿病人來說也十分重要。血糖的波動有明顯的時間性,何時側血糖最能說明問題?何時吃藥或注射胰島素最有效?何時運動最好?何時應該加餐?這些都應該在時間點上進行明確的計劃,不是隨隨便便,想起來再做。時間恰到好處可以進一步強化或保障其它治療措施的效果。所以,對於時間管理,患者也必須給以足夠的重視,要通過量化管理建立起規律、守時、嚴謹的生活作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