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不一動”法治頸椎病

時間: 2013-10-15

 新聞背景

頸椎病困擾職場人

近日,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等聯合發佈中國首部《企業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狀況大調查白皮書》。這一調查歷時12個月,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1個城市22萬餘人,其中26~35歲佔60.0%,36~45歲佔22.4%,45歲以上佔12%,18~25歲佔5.6%;男性佔76.5%,女性佔23.5%;已婚佔72.2%,未婚佔27.8%。

調查顯示,職場人年輕化明顯,但所患疾病也呈年輕化趨勢,如頸椎疾病、脂肪肝、前列腺疾病和乳腺疾病均有發病提前。超重肥胖和頸椎病是目前困擾職場人的最大健康問題,其中頸腰椎疼痛或個別關節疼痛佔比超過13%。超過60%的人認爲加班已成爲常態化,持久和無緩和的壓力讓職場人的頸椎“未老先衰”。

受涼易誘發頸椎病

小曲今年25歲,剛參加工作沒兩年,繁忙的工作使他平時無暇運動鍛鍊,終日盯着電腦屏幕,加班加點更是常事。往往忙碌一整天之後,頸後就感覺好像背了一座大山,很不舒服。日前,氣溫驟降,小曲的頸部不適突然加重,活動受限,疼痛異常。去醫院就診,小曲被診斷爲頸椎病,醫生告訴他,此病很可能是因爲天冷受涼引發的,注意保暖保守治療多可自愈。

據瞭解,近段時間天氣越來越冷,因頸椎病到各大醫院就診的人數隨之增加。醫師季遠介紹說,頸椎病受天氣影響較大,遇冷受涼會加重病情,其他季節感覺不明顯的頸椎病症狀往往在入冬後會顯現和加劇,冬季正是頸椎病的多發季節。

冬日護頸首要是保暖

冬季防治頸椎病,局部保暖是首要條件。季遠主任指出,頸椎病發病主要是因久坐勞累致頸項部氣血失和、經脈失養,在這種狀態下,驟遇寒冷,局部經脈不通,易發爲頸椎病。

現在的保暖內衣的款式漸漸由以前的小圓領、高領過渡到低領,這樣方便搭配衣服,但卻不利於頸部保健。頸部肌肉大都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局部肌肉保護性收縮,從而導致頸部張力增高,易使頸部力量失衡,頸部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壓迫神經、血管,造成局部缺血,致使頸部疼痛不適。如原來頸部已有病變,就更容易誘發頸椎病。

因此,在冬天,出門最好穿高領毛衣或帶圍巾,通過保暖來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晚上還可以用熱水袋在頸部外敷,這些對頸椎病患者非常有好處。

頸部不適要防微杜漸

快節奏的生活常常讓人顧此失彼,忽略過度勞累引起的一時不適,經年累月,待到病情加重,難以忍受時纔會意識到必須去找醫生聊聊了。殊不知,在最初感覺不適之時就該引起重視,防微杜漸,向醫生諮詢並尋求幫助,將可能出現的大病遏止在萌芽階段。

醫師師彬指出,正常情況下,人的頸椎骨呈弓形排列,有其正常的生理彎曲;而慢性勞損、年齡增加或外傷導致頸椎變直甚至形成反弓狀態後,若經年累月無法恢復,便形成了頸椎病。出門坐車,上班看電腦,下班看電視,小孩成天玩電子遊戲,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變使得頸椎病的發病人羣日趨年輕化。人們整天低頭做事,久坐少動,頭頸部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很容易因肌肉僵持、疲勞而引發頸椎疼痛。尤其是對於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來說,一不小心頸椎病就上了身。

最大的危害不是疼痛,而是併發症

頸椎本身處於整個脊柱的最上端,不但支撐着頭部,還保護着脊髓,是調節內臟、血管和腺體功能的植物神經必經之路,也直接影響着胸椎、腰椎等,並可引起身體其他器官的病變。

季遠主任提醒,頸椎病最嚴重的危害不是頸肩疼痛,而是併發症。臨牀上,嚴重的頸椎病多無明顯的頸肩痛,甚至頸肩部會毫無感覺症狀,其突出的表現爲運動麻痹,併發吞嚥障礙、視力障礙、血壓異常、冠心病、心律失常、胸部疼痛、猝倒、眩暈甚至下肢癱瘓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手麻、肩背部痠痛等往往是頸椎病的前期表現,一旦出現脖子酸脹不適、頸部轉動僵硬或肩頸疼痛、上肢發麻、手指無力等現象,切不可小視,一定要及時就醫。

胃痛頭痛久治不愈需排查頸椎問題

頸椎病極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誤診率很高。如長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胃部不適、噁心嘔吐等,當作胃病治療卻沒有明顯效果,很可能是頸椎病在作怪;頸椎壓迫了四肢的運動或感覺神經,會造成四肢不能自主或有麻木感,極易誤診爲腦中風;頸椎壓迫椎動脈使大腦和內耳缺血,出現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胸口發悶等症狀,極易誤診爲冠心病、腦瘤或顱內高壓等。

季遠主任建議,40歲以上的患者如出現慢性或一過性頭暈頭痛、耳鳴耳聾、噁心嘔吐、胃痛胸悶、視物不清、語言含糊、吞嚥困難、四肢無力麻木等症狀,但又查不出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建議最好排查一下頸椎的問題。

“兩不一動” 九成患者可康復

常有人問:“爲何我整天什麼事都不幹也得了頸椎病?”其實,正是這種長時間的不動使得神經肌肉緊張疲勞,進而導致頸椎病。所以,防治頸椎病不能期望“無爲而治”,必須動起來。

師彬主任指出,目前九成以上的頸椎病患者都可通過保守治療輔以正確的鍛鍊方法實現康復。但在頸椎病急性發作期,則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如果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要局部限制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而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進行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防治頸椎病關鍵是要做到“兩不一動”,“兩不”就是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要受風寒;“一動”就是要經常活動,加強頸背部肌肉的鍛鍊是防治頸椎病的重要措施。久坐的上班族切記不要總保持一種坐姿,要經常變換一下姿勢,或每隔1小時左右就站起來活動活動,如聳肩、擴胸、擡頭等,都能加速血液循環,確保身體的經絡暢通。活動時幅度不宜過大,頻率可慢些。

另外,患者還可以到醫院進行推拿治療。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推拿治療,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軟化粘連瘢痕,解除小關節嵌頓和錯位,從而利於頸椎病早日康復。

頸椎病防治DIY

DIY是英文DoItYourself的縮寫,譯爲自己動手做。下面介紹一些頸椎病患者的自我治療經驗,以供參考。

按摩後頸法

我得了頸椎病,又長期坐辦公室,整天頭暈、脖子痛、肩膀酸,醫院要我每週去做“牽引”,因工作忙,堅持不了。後一位朋友教我自我按摩,辦法是雙手十指交叉,放在脖子後,用手掌按摩後脖頸100次,然後單手各按摩50次。按摩時下頜微擡,以使後頸處於鬆弛狀態。半年多來,我每天早晨起來按摩,天天堅持,有時晚上也做一次。現在,我的頸椎病已好了。(北京 柯秦)

鳳點頭與鶴吸水法

作爲一名頸椎病患者,我與親朋、病友交流時收集到兩種古代流傳頸椎病自我保健方法,詳述如下。鳳點頭:閉上眼睛(避免老年同志暈眩),身體不動,用頭在空中書寫繁體“鳳”字,每天7~8遍。鶴吸水:身體不動,下頜擡起,抖動前伸,同樣7~8遍。我堅持了5個月,自感頸椎不適明顯減輕。(濟南 王兆華)

幹搓臉法

去年秋天,我得了頸椎增生,左手手指麻木,幾次去醫院治療無效。後在朋友建議下采用幹搓臉法,不到半年就好了。方法是:十指伸直舉同臉高,下上搓臉,每天早晚各一百次,連續半年便好。此法由於肩頭同時活動,還可治肩周炎,並有美容作用。(聊城 孫超)

攪舌法

我患頸椎病多年,久治不愈。一次,我在攪舌做牙齒保健操後,頸椎部感覺有些輕鬆,便留意了。我每天堅持做攪舌數次,1個月後頸椎竟不再痠痛,半年多來也沒有犯病。方法是,舌尖在牙牀內側或牙牀外側,順一個方向轉圈攪動,待後腦勺感到痛脹時(約有14圈)停下休息一會兒,再向相反方法轉圈攪動,這樣反覆3~4次即可。(臨沂 李康爲)

拍打法

我患頸椎病十幾年,經多次理療、按摩等都未治癒,朋友介紹拍打可治頸椎病,於是我買了一個橡膠錘,每晚看電視或躺在牀上,用橡膠錘錘打患處30分鐘,現已痊癒達兩年之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