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早期症狀及影像學檢查(圖)

時間: 2013-08-29


早期症狀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間歇全程無痛性血尿,可表現爲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血尿出現時間及出血量與腫瘤惡性程度、分期、大小、數目、形態並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和盆腔疼痛爲首發表現,爲膀胱癌另一類常見的症狀,常與瀰漫性原位癌或浸潤性膀胱癌有關,而Ta、T1期腫瘤無此類症狀。

其他症狀還包括輸尿管梗阻所致腰脅部疼痛、下肢水腫、盆腔包塊、尿瀦留。有的患者就診時即表現爲體重減輕、腎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爲晚期症狀。

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可通過三種途徑(經腹、經直腸、經尿道)進行,可同時檢查腎臟、輸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臟器(如肝臟等)。經直腸超聲顯示膀胱三角區、膀胱頸和前列腺較清楚。經尿道超聲應用不太廣泛,需麻醉,但影像清晰,分期準確性較高。國外報道經尿道超聲判定腫瘤分期,與病理分期相比,結果顯示非肌層浸潤性腫瘤準確率爲94%~100%,肌層浸潤性腫瘤準確率爲63%~96.8%。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還可顯示腫瘤基底部血流信號,但膀胱腫瘤血流徵象對術前腫瘤分期、分級幫助不大。

總之,超聲檢查不僅可以發現膀胱癌,還有助於膀胱癌分期,瞭解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及周圍臟器侵犯,尤其適用於造影劑過敏者。

2. 泌尿系統平片和靜脈尿路造影(KUB+IVU)泌尿系統平片及靜脈尿路造影檢查一直被視爲膀胱癌患者的常規檢查,以期發現並存的上尿路腫瘤。但初步診斷時此項檢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置疑,因爲其獲得的重要信息量較少。泌尿系統CT成像(CTU)可替代傳統IVU檢查, 可提供更多的檢查信息,並對泌尿上皮腫瘤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而缺點是更多的射線暴露量。

一組793例膀胱腫瘤患者上尿路腫瘤發生率僅有1.1%(9例),而IVU只對6例做出診斷。但如果懷疑有T1G3腫瘤(該類腫瘤可致上尿路腫瘤發生率增加7%)、浸潤性膀胱腫瘤或膀胱腫瘤併發腎盂、輸尿管腫瘤以及有腎積水徵象時仍有其應用價值。

3. CT檢查傳統CT(平掃+增強掃描)對診斷膀胱腫瘤有一定價值,可發現較大腫瘤,還可與血塊鑑別。近年來,多排(64~128排)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可以發現較小腫瘤(1~5mm),但是原位癌仍不易被發現,不能瞭解輸尿管情況,分期準確性不高,腫大淋巴結不能區分是轉移還是炎症,不能準確區分腫瘤是侷限於膀胱還是侵犯到膀胱外,而且既往有腫瘤切除史者可因局部炎症反應所致的假象而造成分期過高。因此,如果膀胱鏡發現腫瘤爲實質性(無蒂)、有浸潤到肌層的可能或瞭解肝臟有無病變時可進行CT檢查。

一組浸潤性膀胱腫瘤患者行CT檢查,診斷準確率只有54.9%,39%分期偏低,6.1%偏高。但患者若存在尿道狹窄或膀胱有活動性出血不能進行膀胱鏡檢查,CT仍有其優越性。

CT仿真膀胱鏡可獲取與膀胱鏡相似的視覺信息,雖不能完全替代膀胱鏡,但有其應用價值,是膀胱鏡較好的替代和補充方法。

施行CT仿真膀胱鏡時,一種方法是將尿液引出,用氣體充盈膀胱,然後進行掃描,將所獲數據進行三維重建。採用CT仿真膀胱鏡檢查準確率爲88%,CT仿真膀胱鏡對>5 mm的腫塊能準確識別,並可以顯示小至2mm的粘膜異常。CT仿真膀胱鏡檢查還可經靜脈或經膀胱注入造影劑進行對比。

國內一項研究對膀胱癌患者行螺旋CT多平面重組(MPR)、三維(3D)重建和CT仿真膀胱鏡(CTVC)成像,結果顯示CT對腫瘤術前分期準確率爲87.7%,軸位圖像能較好顯示浸潤深度。MPR可更直觀觀察腫瘤起源、向周圍侵犯情況及其與輸尿管的關係。3D和CTVC能清楚顯示腫瘤大體形態及其與輸尿管開口的關係。

4. 胸部檢查術前應常規拍胸部X線片,瞭解有無肺部轉移。對肺部轉移最敏感的檢查方法是胸部CT。

5. MRI檢查傳統MRI對膀胱癌檢查並無明顯優越之處。MRI檢查膀胱,T1加權像尿呈極低信號,膀胱壁爲低至中度信號,而膀胱周圍脂肪爲高信號。T1加權像有助於檢查擴散至鄰近脂肪的腫瘤、淋巴結轉移以及骨轉移情況,甚至可評價除前列腺以外的鄰近器官受侵犯情況。T2加權像尿液呈高信號,正常逼尿肌呈低信號,而大多數膀胱癌爲中等信號。低信號的逼尿肌下方的腫瘤出現中斷現象提示肌層浸潤。因此,MRI有助於腫瘤分期。動態MRI在顯示是否有尿路上皮癌存在以及肌層侵犯程度方面準確性高於CT或非增強MRI。由於膀胱腫瘤的平均表觀彌散係數(ADC)較周圍組織低,彌散加權成像(DWI)能更好的對腫瘤的T分期進行術前評估,且在可能在評估腫瘤侵犯周圍組織中有價值。

應用MRI仿真膀胱鏡診斷腫瘤效果較好(包括較小腫瘤)。膀胱癌患者行MRI膀胱造影,以術中或膀胱鏡結果作爲參考標準,仿真膀胱鏡重建與多維重建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

在分期方面,應用增強劑行MRI檢查進行分期,可區分非肌層浸潤性腫瘤與肌層浸潤性腫瘤以及浸潤深度,也可發現正常大小淋巴結有無轉移徵象。例如,應用鐵劑作爲增強劑可鑑別淋巴結有無轉移:良性增大的淋巴結可吞噬鐵劑,在T2加權像上信號強度降低,而淋巴結轉移則無此徵象。最近有人評價釓增強MRI對膀胱癌分期的準確程度,MRI分期準確率爲62%,32%出現分期過高,但在區分非肌層浸潤性腫瘤與肌層浸潤性腫瘤或區分腫瘤侷限於膀胱與否方面,MRI分期準確率則分別提高到85%和82%。

在檢測有無骨轉移時MRI敏感性遠高於CT,甚至高於核素骨掃描。

6. 骨掃描一般不做常規使用。只在浸潤性腫瘤患者出現骨痛,懷疑有骨轉移時使用。

7. 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一般不用於診斷,因示蹤劑FDG(氟脫氧葡萄糖)經腎臟排泌入膀胱會影響對較小腫瘤的診斷,而且費用較高,限制了其應用。目前,PET/CT主要應用於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術前分期,但有關腫瘤分期目前研究較少,例數不多,因而結果也不甚相同。儘管已有使用新型示蹤劑(如膽鹼、蛋氨酸)的報道,有限的數據顯示11C-膽鹼可能是檢測淋巴結轉移的一種很有前途的示蹤劑,但還需進一步證實。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