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患者 勿盲目進補

時間: 2013-08-19

本報記者 於偉

  52歲的陳先生經醫院檢查確診爲中期右半結腸癌,且伴有淋巴結轉移。進行手術、放化療後找到、省名中醫郭勇教授調理身體。調理了一段時間,他卻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總覺得噁心難受,沒什麼胃口,整日覺得倦怠乏力。

  一開始,郭勇還以爲是化療導致肝功能受損引起的副反應,就給他查了下肝功能,但結果在正常範圍內,其他腫瘤指標也都正常。經詢問才得知,爲了促進身體康復,自從陳先生患病後,每天吃五六根蟲草,每星期還至少吃兩三頓甲魚。

  “大部分腫瘤患者總是誤以爲‘病了就是虛了,虛了就要補,補得越多就越好’,結果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可能會因爲進補不當而使體質下降甚至導致疾病進一步發展,得不償失。”郭勇從事腫瘤工作30多年,每次門診要看五六十個病人,他發現幾乎所有的腫瘤病人,除了常規的手術、放療、藥物治療外都在配以食補,然而真正補對證的並不多。

  郭勇說:“蟲草和甲魚都是好東西,都有調節免疫、增強體質的作用,但蟲草味甘性平,陰虛火旺、溼熱內盛、實火或邪勝者是不能吃的,而陳先生正好是個溼熱內盛的人,吃蟲草等於火上澆油。他來的時候,舌苔很厚膩,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很差很差。甲魚含高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它的邊緣肉裙部分還含有動物膠質,不容易消化吸收,患有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等消化系統疾病者不宜食用,更何況是一個大腸癌患者。”

  停掉甲魚和蟲草,吃點蘿蔔、苦瓜,這是郭勇開給陳先生的食療處方。一個星期後,陳先生噁心難受、疲倦等症狀果然緩解了,胃口也逐漸好了起來。

  “溼熱證是大腸癌患者的重要證型。”郭勇說,這是他收集分析了從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來他門診的100例大腸癌患者、473張處方發現的。他說,大腸癌辨證分型爲四型,分別爲脾氣虧虛、溼熱內蘊、邪毒內蘊、氣陰兩虛。舌苔黃膩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舌象症狀,溼熱證是大腸癌的重要臨牀證型。因此,清熱化溼是大腸癌的重要治療原則。四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和三根湯(藤梨根、虎杖根、水楊梅根)是他治療大腸癌的基礎藥方,四君子湯用來健脾補虛,三根湯用來清熱解毒。

  “要進行正確合理的食補,針對自身的體質狀態,有針對性地選擇食品,才能起到補益的作用。”郭勇說。

  以毒攻毒的方法也要慎重。臨牀上就不時有患者拿着民間流傳的方子來諮詢他,最典型是以蛇舌草、半枝蓮爲主方的方子。“蛇舌草和半枝蓮都是苦寒的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在一二十年前確實也曾用於各種腫瘤尤其是消化道及淋巴腫瘤,但那是在放化療技術不好的情況下迫不得已才使用的,且主要用於北方人,南方人是不適合的。由於江南氣候特點,大多數南方人體內溼氣較重,脾胃功能相對較差,難以耐受蛇舌草、半枝蓮這類苦寒藥物的。”

  “中藥也有一定的毒副反應。”郭勇說,近年國內文獻報道,藥物性肝損病例中,中藥所佔的比例爲11.13%~28.68%不等。自古以來,中醫對中藥的毒性作用也有明確的記載。現代研究也表明,許多中藥有神經毒性、腎毒性、心臟毒性、消化道損傷等。因此,大腸癌患者在考慮中醫藥治療受益人羣問題時,應充分考慮中藥的毒性,即使是平補之品,長期服用也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大便膿血、大便祕結、乏力等是大腸癌患者常見的症狀,郭勇提醒,若出現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如便次增加、腹瀉、便祕,糞便帶黏液、膿、血,腹部出現定位不確切之隱痛,或腹部不適、脹氣等,應及時就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