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血壓值是21世紀人類高血壓研究的里程碑

時間: 2013-07-12

身高血壓值是21世紀人類高血壓研究的里程碑

——紀念身高血壓值誕生3週年

2007年《健康報》發表了一篇關於人們如何運動的文章,提出了運動的種種好處。文章的結尾特地提出了高血壓患者如何運動,血壓160的患者怎樣運動......。由於我在長期的高血壓防治實踐中偶然發現運動中血壓會急劇升高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所以致電《健康報》記者,說明這種宣傳對所有的高血壓患者有誤導的傾向,會引發大批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爲了糾正文章中的錯誤觀點,我撰寫了《血壓換個表述方法》和《瞭解自己心臟的實力》二篇文章發表在2007年9月17日的《健康報》上,用簡單的物理學原理更新了100多年血壓錯誤的表述方法。提示醫生換用通俗易懂的血壓值表述患者的病情以引起患者對高血壓足夠的重視,提示每個高血壓患者必須減少運動以防止心臟猝死的發生。

比如,一位收縮壓180毫米汞柱的患者可能對這一數值滿不在乎,甚至成了炫耀自己身體素質好對血壓升高耐受力強的資本,對醫生建議用藥誤認爲醫生是爲了自己的獎金。如果換個血壓表述的方式告訴患者180毫米汞柱相當於心臟將血液噴到住宅樓的屋頂上,稍加運動時的血壓升高會將血液噴到2樓上,隨時會引起心臟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臟猝死,這樣的解釋就會令患者爲之一振,洗耳恭聽醫生的勸告,注意控制自己的血壓了。正是由於人們的運動是強迫心臟做額外勞動使心臟的負擔加大,所以高血壓病患者避免運動。我們的醫生只注意到了運動後血壓的下降,但對每個人運動時的血壓升高水平一無所知。長期以來我國的健康教育者忽略了人體血壓的動態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所以將很多患者推到了心腦血管病發病的邊緣。即便是挑戰生理極限的年輕人的運動會也是如此,這就是爲什麼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場和運動員駐地架設300臺心臟除顫器的原因了。

由於人類缺少真正動態血壓的檢測設備,我們現在對血壓的研究都是基於相對靜態的血壓水平,即便是24小時血壓監測也難以監測到運動中的血壓。國內外流行病學專家對血壓水平1、2、3級的分級概念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典範,誤導了臨牀醫生的同時誤治了患者。因爲人類勺型血壓的特點被流行病學專家給抹掉了,用每個人瞬間的血壓值說明病情的本身就是錯誤的。情有可原的是相對動態血壓的臨牀研究歷史也僅有十幾年,既然瞭解到這一點就應該取消分級的概念,況且流行病學專家僅僅是將20毫米汞柱作爲界限分了3級,就像調侃音樂家數到“7”一樣。音樂家能夠用變化的7個數組成了人類美妙的音樂旋律,但是流行病學專家用了3個數錯誤的定格了高血壓患者的一生。最不可思議的是所有的臨牀醫生像接到聖旨一樣詢問患者“您的血壓最高到過多少”?就人爲的把他們列入了另冊,1級、2級、3級。而且,只要過去達到過180以上,怎麼報數也是3級,和不識數的沒啥兩樣。

接下來的是,既然我們可以找到血壓計錶盤對應的血壓噴射的實際高度,那麼人的身高與血壓噴射的高度之間必然存在着內在的聯繫。俗稱“山多高水多高”,哺乳類動物進化離不開自然規律,任何人站立時血液都會達到自己的頭頂,籃球明星姚明的血壓不可能和咱們普通人的血壓一樣高。《健康報》曾有一篇文章提及姚明的血壓高一些,這就對了,他的血壓如果是120毫米汞柱是上不了賽場的。用個人身高的毫米數除以汞的密度13.6換算出的毫米汞柱值就是身高對應的身高血壓值。按照醫學家觀測到的人體收縮壓每天20毫米汞柱的波動範圍,用身高血壓值減20毫米汞柱的區間值就是每個人心臟供血的最佳狀態,即理想的血壓值範圍。而這種計算方式得出的數據恰恰都落在了流行病學專家爲人類血壓設置的正常血壓範圍。因此,我在2008年3月30日在《健康報》發稿《高血壓前期應該治療》,用表格分別列出了1米90、1米77、1米63、1米50身高對應的身高血壓值爲140、130、120、110毫米汞柱。

由於身高血壓值的問世解決了臨牀醫生在工作中多年的困惑,甚至一些多年影像檢查正常但頭暈明顯被誤診誤治的頸椎病患者,雖未達到140/90的高血壓標準但超過了身高血壓值,僅用了幾分錢的降壓藥就心曠神怡了,用醫生的話說患者的感激之情是無從言表就差下跪了。有些醫生千里迢迢找到我想進一步瞭解如何進一步用好身高血壓值。比如:患者的血壓經服用降壓藥從200毫米汞柱降到了110毫米汞柱,是否繼續應用降壓藥物?這是每個醫生都會遇到的客觀問題,在沒有身高血壓值之前,醫生是沒有膽量讓患者繼續用藥的,患者更是沒有膽量繼續服藥的。現在用身高血壓值的觀念就頓開茅塞,如果身高是1米50的必須繼續用藥,而且降到100毫米汞柱才使最理想的血壓。

另外,降壓的速度應該是多少?過去教科書明文規定降壓速度不能過快,可是我們的NAH降壓治療方案往往是一天幾十毫米汞柱甚至一百毫米汞柱的往下降,其血壓下降的水平、速度和患者安全有效程度令所有高年資醫生震驚,這就是源於基礎理論的正確,在這個過程中,考量了醫生技術水平的高低,這是衛生適宜技術的核心所在。恰恰是一些醫生現在還不能掌握這一技術,所以將降壓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新葯品的說明上而延誤了患者的治療。因此,爲了廣大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的降低推廣這項適宜技術責無旁貸勢在必行。

一位學者擔心,如果將人的血壓降到這麼低,J點的下降會不會增加心血管病事件?如果您知道了動脈硬化發生的基本原理是血管內皮損傷導致的就明白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導致血管內膜損傷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壓升高使血液對血管內壁的撞擊力增加損害了內膜細胞層。原來我們將正常血壓下限定爲90毫米汞柱,休克血壓的標準定爲<90毫米汞柱,即便我們將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到休克血壓的診斷標準,換算出心臟噴射血液的高度是1米22的水平,這麼大壓力的血流是不會在噴射的過程中發生血栓的,而這種壓力下的血流恰恰是對血管壁損傷最小的血壓。沒有血管壁的損傷就不會有動脈硬化的基礎,冠狀動脈硬化的基礎也是血壓升高。所以,沒有高血壓就沒有冠心病。正是人們長期將1米90身高的140毫米汞柱的血壓作爲用藥治療的標準,因此延誤了很多身高低於1米90的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從而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醫生試圖用輸液、放支架、血管搭橋、中藥活血化瘀、西藥抗凝治療延緩病情發展,就是沒有把降低血壓當成主要目標,所以幾十年沒有阻擋心臟猝死事件的發生。

人類本不應該有這麼多的冠心病、腦卒中,正是因爲醫生執行了錯誤的高血壓治療標準才使我們國家每年心臟猝死54萬,腦卒中每年遞增9%,纔有了中國心導管、頸動脈導管、頭顱鑽孔放血、心臟搭橋技術的爐火純青。

身高血壓值是人類21世紀高血壓研究的里程碑,開創了21世紀人類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新紀元,但願這個標準值更新所有醫學教材的相關部分,爲每個人放飛心的希望。

下一篇:口腔潰瘍的問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