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

時間: 2011-10-06

     股骨頭壞死屬於骨傷科疑難雜症之一。近年來, 由於外傷、飲酒、亂用激素藥物等原因, 發病率日漸上升。流行病學調查證明,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細胞、骨髓細胞和脂肪細胞等)死亡所引起的病理過程,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原因很多, 如髖關節的創傷、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多種疾病(如風溼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動靜脈炎及慢性酒精中毒等)都可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國內學者對我國股骨頭壞死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患病率爲平原農民11. 76 / 萬, 城市居民9. 57 / 萬, 工人7. 92 /萬, 山區農民6. 29 / 萬, 沿海漁民5. 53 / 萬。股骨頭壞死的易患人羣有以下幾種: (1) 有髖部創傷史者;(2) 長期或短期大量應用類固醇激素者; (3) 長期大量飲酒者; (4) 患有風溼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等) 者;(5)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者; (6) 患有高雪氏病、血友病、鐮狀細胞性貧血及有過減壓病史者等。這些人若出現髖部不適的症狀時, 應立即到醫院做相應的檢查, 以免貽誤病情。調查資料還顯示, 40~50 歲股骨頭壞死發生率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屬於中醫“骨蝕”範疇,已有數千年的文字記載。其發病率日漸增高,屬骨傷科領域中的疑難雜症之一。怎樣才能使病人有效地改善功能,減輕病痛,終止疾病的發展過程,是目前國內外醫學界極爲關注的課題。 

    所謂骨壞死, 就是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骨組織營養終斷, 骨細胞死亡即發生了骨壞死。骨壞死是一個過程, 與死骨不一樣。死骨的產生是骨壞死的結局, 即完全失去了活性, 並從正常的骨組織中分離出來, 二者界限清楚, 它已成爲一種異物存在骨中。人體骨骼、肌肉、神經、臟器所有組織器官的營養, 都是由血液來輸送的, 哪裏血液供應不足, 哪裏就營養缺乏,壞死就在哪裏發生。此類壞死叫缺血性壞死, 因爲是在無菌條件下發生的, 所以又叫做無菌性壞死。骨壞死可發生在人體很多部位, 發生在股骨頭的叫股骨頭壞死。 

    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臨牀表現爲, 患者通常無明顯不適可以沒有髖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隨着病情的發展, 可出現髖部疼痛, 其特點表現爲髖關節陣發性隱痛或鈍痛, 並向大腿內側放射, 疼痛可反覆發作, 而且在休息後減輕。患者於長時間休息後開始運動時會出現髖部僵硬, 這種髖部僵硬感在活動後又恢復正常; 有時髖關節在屈曲、外展後再外旋時可誘發出響聲; 病變進一步發展, 出現髖部疼痛加重, 關節僵硬, 髖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出現持續性跛行, 患側肢體不能負重而需要藉助柺杖來支持體重。總之, 股骨頭壞死的綜合表現主要是: 疼痛、跛行、功能障礙。目前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一般是從三個方面着手檢查: (1) 是否有股骨頭壞死發病的好發因素; (2) 股骨頭壞死的症狀和體格檢查特徵; (3)結合股骨頭壞死的影像學檢查。詳細詢問病史非常重要, 病人應該配合醫師仔細回顧是否有髖部創傷史、服用激素史、大量飲酒史以及其它的股骨頭壞死好發因素, 這些都有助於幫助醫生判斷。股骨頭壞死患者早期髖部疼痛、跛行和髖關節功能障礙症狀可以不明顯或容易與其它疾病症狀混淆, 在臨牀上易被誤診爲其它疾病, 需要認真詢問、鑑別。目前鑑於臨牀上治療的病人診斷已明確,均爲中、晚期病人,X 線檢查是臨牀最常用的檢查方法, 並且X線診斷技術仍爲判斷病期和療效的主要客觀指標。但對早期病例的發現仍有賴於其他先進檢查手段的應用。隨着科學的發展, CT、磁共振(MRl) 、骨同位素掃描、骨內靜脈造影、骨髓內造影和骨內壓測定等技術在醫院內普遍的開展, 使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斷率也得到了提高。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核心問題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一般認爲骨壞死通過各階段不斷髮展,可導致股骨頭承重面塌陷,最後造成髖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骨壞死進行期至退行性骨關節炎晚期約需3~5年,該病對人體直接影響是髖關節疼痛,功能障礙,肢體短縮。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目的是解除或緩解疼痛,恢復髖關節功能,避免肢體畸形。西醫目前採用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包括髖關節置換、股骨頭鑽孔減壓法、血管移位植入、帶蒂髖骨塊移植、部分滑膜切除以及各種截骨術等,但對於手術療效的判定仍缺乏客觀指標和足夠數量的遠期隨訪資料。 

    中醫認爲此病屬“骨蝕”範疇。中醫認爲“壞死”是氣滯血瘀所致,血液循環障礙屬於“瘀”,局部缺血、瘀血、出血、血栓形成都屬於“瘀”的範疇。中藥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以及使增生或變性的組織復原的作用。從多年實踐中筆者體會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人體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和減退時,均可出現“血不濡內,氣不衛外”,抗病能力低下。特別是體質虛弱、肝腎脾功能低下的病人,往往出現骨質疏鬆,成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潛在原因。病變發生後,骨與軟骨挫裂傷,氣血不能貫通,經脈失去周流,血液循環嚴重障礙導致肢體失去營養,使骨的再生和修復能力減退,因而產生局部缺血性骨壞死。 

    目前國內對於股骨頭壞死的治療臨牀多以手術療法爲主, 其近期效果明顯, 但遠期效果不理想, 並且給病人帶來巨大的手術痛苦和高額的費用。而中醫藥綜合療法以保留骨結構及其功能爲目的, 從整體觀念出發, 內外並治, 筋骨並重, 以動靜結合爲原則而進行辨證論治, 彌補了手術療法之不足。關節疼痛是股骨頭壞死患者最常見的症狀, 疼痛時重時輕反覆發作, 其原因是在治療過程中因爲過度負重、死骨吸收、天氣變化等因素使髖關節疼痛加重, 再就是靠近關節面的壞死骨被吸收, 也會產生酶類和蛋白分解產物, 這些產物刺激滑膜, 會產生劇痛, 但疼痛必然會隨着死骨的慢慢吸收縮小而減輕, 待死骨完全吸收關節面修復光滑後, 疼痛就會逐漸消失。但新生骨是肉芽組織增生而逐漸纖維化所形成的骨質, 這時雖然可以停止服藥, 但這種新生骨質仍不耐負重, 時而患者會感到輕微疼痛。這種新生骨還需要2~3 年自然硬化塑形的過程, 在硬化塑形後疼痛才能完全消失。所以, 在治療的過程中, 有時髖關節疼痛加重並不是病情在加重和治療無效。 

    綜上所述,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現代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一種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已初現曙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璀璨的祖國醫學必將爲現代股骨頭壞死治療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更多的患者遠離病痛的折磨,以矯健的步伐重回人生之路。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