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和治療

時間: 2011-11-26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於1875年首例報道。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醫學國際組織委員會,將本病定名爲特發性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區別於各種特異性炎症。但由於臨牀的一致性,目前,國內外學者仍多沿用潰瘍性結腸炎這一病名。
  本病在統計學方面有重要意義。由於本病病程漫長,其病情輕重不一,常易反覆發作。據統計本病歐美國家發病率較高,患病率約佔40/10萬~100/10萬;發病率約佔3/10萬~11.5/1 0 萬。在國內目前尚未見精確統計報告數據,但近年來似有增多趨勢。臨牀以20~40歲年齡者多見,男女發病率差別不明顯。
  潰瘍性結腸炎診斷依據
  腸炎根據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肛腸學會,1987年制定的“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斷分型及治療標準”。
  (1)臨牀方面:具有慢性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覆性發作性或持續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少數腸炎患者僅不出現血便。既往史體檢中要注意關節、口腔、眼、漿膜、皮膚、肝脾等腸外的臨牀表現。
  (2)乙狀結腸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①受累結腸粘膜呈現多發性淺表潰瘍,伴有充血、水腫;病變多由直腸起始,往往累及結腸,呈瀰漫性分佈。②腸粘膜外觀粗糙不平,呈現細顆粒狀,組織脆弱易於出血,或可覆蓋有濃性分泌物,似一層薄苔附着。③結腸袋往往變平或變鈍,以至紐袋消失,有時可見到多個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結腸粘膜活檢病理變化呈現炎性反應,同時常可見到粘膜糜爛,隱窩膿腫,結腸腺體排列異常及上皮改變。
  (3)鋇劑灌腸可見:①結腸腸管縮短,結腸袋消失,或結腸呈管狀外觀。②複發性潰瘍或有多發性假息肉表現。③結腸粘膜粗糙、紊亂或見細顆粒樣變化。
  (4)病理檢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等特異性感染性結腸炎與肉芽腫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
  (5)判斷方法:①根據臨牀方面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之(1)、(2)、(3)三項之一及 (或)粘膜活檢可診斷本病。②結合臨牀方面和鋇劑灌腸有(1)、(2)、(3)三項之一者可以診斷本病。③臨牀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典型改變者,診斷成立。④臨牀方面有典型症狀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或鋇劑灌腸檢查無典型變化者,應列爲“疑診”,應予追蹤檢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