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動脈型 交感神經型 脊髓型頸椎病分類

時間: 2012-03-12

    國醫堂醫院頸椎病治療中心屬我院重點專科,本中心多名專家依據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經我院20多名專家精心研製出“頸椎復位枕”,治療各類頸椎病。運用此方法,7-10天既可消除頭暈、四肢發麻、無力、僵硬、頭痛、聽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無痛苦,不打針、不手術、經"衆僧頸椎復位枕"復位後,患者症狀既可消除。1-2個月既可徹底治癒頸椎病。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1.椎動脈型頸椎病 腦部缺血癥狀:以眩暈與頭痛最爲常見,眩暈性質多種多樣,在頭急劇旋轉或過伸時最易誘發眩暈。頭痛常爲單側,限於枕部或頂枕部,可與眩暈同時存在,或交替發作。此外,由於腦缺血引起的陣發性耳鳴、耳聾、視覺障礙也常多見。植物神經系功能障礙:包括噁心、嘔吐、多汗、無汗、心動過緩過速、呼吸節律不勻等。易誤診爲腦動脈硬化或小腦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頭時身體失去支持而猝倒,不伴昏迷,但多伴有劇烈眩暈或頭痛、噁心、嘔吐、出汗等。

    2.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慢性頸椎病病史。 眼、耳部症狀:例如視物模糊、眼瞼無力、瞳孔 擴大、眼球脹痛、流淚、耳鳴耳聾、咽喉不適等。 頭部症狀:枕、頸、偏頭痛,但與頭的旋轉和俯仰無關。可伴有噁心,但很少嘔吐。 周圍血管症狀:血管痙攣者,肢體發冷、發木。血管擴張者發紅、發熱、腫脹、疼痛。 心臟症狀:可心動過速、過緩,或交替出現。心前區疼痛者相當多見,可誤診爲心絞痛。 還可表現爲視力下降,間歇性視力模糊,一眼或雙眼脹痛、怕光、流淚、視野縮小,嚴重者可失明。這種視力障礙與頸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或大腦視覺中樞缺血有關。
    頸椎病的中藥滲透療法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和減輕症狀,有助於鞏固和加強正規治療的效果,降低頸椎病患者治癒後的複發率。

     3.脊髓型頸椎病: 首先表現爲下肢無力、步態笨拙、顫抖等,逐步發展爲肌肉抽搐、容易摔跌,晚期出現痙攣性癱瘓。按照受壓部位的不同,運動障礙可有下列幾型;四肢癱瘓、截癱、三肢癱瘓、偏癱、交叉癱和脊髓前動脈型(僅有運動障礙而無感覺損害)。 一般先是下肢麻木,逐漸向上發展。但感覺障礙的平面並不整齊,且常低於病變平面。可出現分離性感覺障礙,即痛、溫覺明顯障礙而觸覺正常或輕度障礙。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系脊髓的椎體側束受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無力、跛行,頸部症狀多數輕微易被掩蓋。有的伴有尿頻、尿急、排尿不淨或大小便失禁。

     4.神經根型頸椎病:此型發病率最高,醫學界最早認識頸椎病是從這一型開始。 病人的疼痛主要發生在肩部、肩胛與背部、上臂與上肢,故也稱爲肩臂疼痛綜合徵,或臂叢神經痛。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好發於40~60歲之間的成人,男性較多於女性。病變主要累及頸椎椎間盤和周圍的纖維結構,伴有明顯的頸神經根和脊髓變性。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牀症狀有頭、頸、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並可有進行性肢體感覺及運動障礙,重者可致肢體軟弱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累及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則可出現頭暈、心慌、心跳等相應的臨牀表現。

    頸椎病可致血壓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見,稱頸性高血壓。這與骨質刺激交感神經有關。此時病人單純用降壓藥無效,治療頸椎病後血壓自降。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須知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8-26
1、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局部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藥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8-26
頸椎病的類型:1. 頸型頸椎病;2. 神經根型頸椎病;3.交感神經4.椎動脈型頸椎病型頸椎病,5.脊髓型頸椎病;6.混合型頸椎病;7.發育不良型頸椎病。各種類型症狀都不太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