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抗病毒可別傷了腎

時間: 2012-03-10

  自1999年拉米夫定(LVD)及其後阿德福韋酯(ADV)、恩替卡韋(ETV)及替比夫定(LdT)4種核苷(酸)類似物在我國上市應用以來,由於它們快速、有效的抗HBV作用,其後帶來肝功能及肝組織學的改善,並且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等優勢,這些藥物獲得了肝炎科醫師的青睞,使成千上萬的患者受益。但隨着治療時間的延長亦帶來病毒耐藥變異、停藥病情反覆等問題,因而應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乙肝的長期性及安全性非常重要,以下問題值得強調。

1. 在幾個核苷(酸)類似物藥物說明書上均提示該藥應用對象爲16歲以上的代償性肝炎患者,但目前臨牀已廣泛用於肝硬化、失代償性肝硬化、肝移植及乙肝其他併發症患者,此點應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及理解,因爲患者的依從性是保證長期、安全治療的重要條件。

2. 醫師對治療的長期性必須有充分的認識並告之患者。目前仍缺少核苷(酸)類似物抗HBV治療何時停藥的確切指標,雖然指南規定,HBeAg( )患者治療後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ALT復常,出現HBeAg血清轉換1年以上(監測2次,每次至少間隔6個月);HBeAg(-)患者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ALT復常1.5年以上(監測3次,每次至少間隔6個月)可以考慮停藥。但在臨牀工作中發現按此標準停藥,仍有患者出現病情反覆。故對達到此標準要求停藥的患者,應密切進行病情監測,及時發現病情反覆、及時治療。

3. 爲保證患者達到治療後HBV的長期抑制,核苷(酸)類似物的最大問題是耐藥變異的發生,因而用藥過程中加強監測、管理非常重要,包括HBV DNA、ALT、HBeAg及耐藥變異的定期檢測。臨牀中確實發現少數患者在治療前後未規範進行HBV DNA的檢測,難以發現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病情反覆,存在耐藥和治療失敗的風險。

4. 關於核苷(酸)類似物藥物應用過程中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的問題。在替比夫定臨牀試驗中發現部分病例血清CK升高(替比夫定12%,拉米夫定對照組爲8%),經觀察絕大部分病例爲輕、中度升高,無明顯臨牀表現,有的與運動有關,僅極少數證實爲肌炎。一般毋需停藥,可自行恢復。其他核苷(酸)類似物用藥後亦可能出現CK升高,爲保證新葯的安全應用,在應用過程中,仍應對此問題,尤其是在某些特殊人羣中予以一定關注。

5. 關於根據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目前應用的4種核苷(酸)類似物,除阿德福韋酯因有潛在的腎損害而小量應用外,其他藥物均無明顯腎損害,但此類藥物均經腎臟排泄,如腎功能減退或不良患者,應調整劑量,以避免藥物蓄積中毒。40歲以上的患者隨着年齡的增長,血清肌酐清除率(CCr)會逐年下降,爲確保用藥安全,對中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者,應根據其CCr調整藥物劑量(如表1).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