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頸椎病的防治

時間: 2011-06-25

概述: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一詞,至今存在着不同的概念。早在本世紀初,Bailey(1911)因發現5例頸神經根和脊髓受壓繫頸椎骨關節炎所致故命名爲頸椎增生性骨關節炎。1937年Esberg認爲椎體邊緣的突出屬軟骨性,故稱之爲椎外生性軟骨瘤。以後學者認爲此種現象系椎間盤病變、小關節增生所致的椎間關節僵硬,故Spondylosis在字典上譯爲椎間關節僵硬。Lestini及Wiesel(1989)將頸椎病解釋爲"是影響頸椎各節段的一般性疾病。它包含椎間盤退變、椎體骨贅、小關節及椎板增生、韌帶肥厚、節段間失穩,是一種隨年齡增長的改變"。這樣頸椎病又包含了頸椎退行性改變的過程。王賢才等所譯的英漢醫學辭海認爲:cervical spondylosis指頸椎關節僵硬,侵犯頸椎、椎間盤周圍韌帶與結締組織的退行性關節病,由於脊神經受壓迫,有時有向下放射到臂部的感覺異常"。其將頸椎病侷限在頸椎退變及部分神經根受刺激產生壓迫症狀的範疇。        在國內對頸椎病的認識亦存在着較大差異。趙定麟認爲:因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症狀和體徵者,稱之爲頸椎病。此概念包含了頸椎本身退變及其合併症。        第一次頸椎專題座談會(1984)定義爲:"因椎間盤退行性病所致失穩和壓迫組織而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者稱爲頸椎病"。本定義包含了頸椎退變過程及合併症,而忽視頸椎退變本射擊所產生的關節僵硬。        1992年在青島召開的第二次頸椎病專題座談會上對本病的定義必爲: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出現相應的臨牀症狀者稱之爲頸椎病。其仍強調了頸椎退變的合併症而非退變本身。        由於對頸椎病概念上存在着分歧,因此有人希望用頸椎綜合徵、頸椎間盤綜合徵、頸肩綜合徵等名稱來泛指頸椎病變。        Spondylosis應指脊柱因退變所產生的關節僵硬不適,適用於腰椎、胸椎及頸椎。頸椎病(C.spondylosis)應指頸椎間盤及小關節本身因退變而產生的頸椎關節僵硬不適現象,主要指脊柱退變的第三期。即重穩定期或固定畸形期;節段性失穩是導致關節僵硬的中間過程,可作爲脊柱退變的一個特殊階段;至於對鄰近組織壓迫所產生的症狀、體徵,應視爲頸椎病的不同合併症,而不應視爲頸椎病本身。

病因:
      (1)外傷:外傷所致的頸肩痛,是指由於閃、 挫所致的筋絡、筋膜、肌肉等軟組織受傷(包括急、慢性損傷)以及關節錯位造成的症狀 ,即所謂的骨錯縫 、筋出槽症狀。        
(2)風寒溼痹、經絡受阻:由於風 、寒、溼三種外邪侵入身體,流注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肢體與關節疼痛、痠麻、重 着及屈伸不利等。包括了大部分的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體徵。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久病體弱,肝血不足,腎精虧損,經脈失去濡養,可致肢體 筋膜弛緩,手足痿軟無力,不能隨意運動、肝腎不足,氣血虧損。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頸椎病包括了椎動脈型、神經根型和脊髓型頸椎病的大部分症狀 。        
(4)痰溼凝阻、經絡瘀滯。由於肺、脾、腎功能失調加上寒熱燥溼等外邪因素影響了津液的正常輸布和運行,停聚在機體某個部位,造成氣血、經絡運行不暢,這樣又導致了人體出現新的功能障礙。包括了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的許多症狀。

病理:
      (1)椎間盤退化;30歲以後纖維環彈力降低可產生裂隙,軟骨板也有變性,特別是 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彈性也減少,最後可致纖維化和鈣化。整個椎間盤的退化,導致椎間變薄,X線片上可見到椎間隙狹窄。       
     (2)小關節改變:當椎間隙狹窄時,小關節所承受的力量因而增加,日久也可引起損害,使椎間孔相應變小。         
     (3)韌帶改變:黃韌帶在中年以後多有肥厚改變,顯著肥厚時可使椎管變小,脊髓後方可受壓迫。前縱韌帶、後縱韌帶因急性外傷或慢性勞累,也會有微小撕裂,繼發纖維化或鈣化,鈣化影也可在X線上顯示 。       
     (4)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韌帶損傷引起血腫鈣化,小關節過度磨損等,均可引起骨質增生、骨質增生以頸5、頸6爲好發部位。骨刺既可以發生症狀,也有穩定的作用,這與骨質增生的部位有關。如頸椎側後緣骨質增生時,可影響椎動脈的血流 。

症狀:
      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 出汗異常。具體來說,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 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裏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表現;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噁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 、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當然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頸椎病病人身上表現出來,往往是僅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

      詳細地詢問病史和仔細體查是獲得正常診斷的基礎,由於新的檢查手段的出現,使醫生放鬆了病史的詢問和體查,影響了診斷率的提高,是當前應當防止和糾正的傾向。        要取得正確有用的病史,首先應對頸肩部局部解剖及其生理病理有深刻的瞭解,其次熟悉導致頸肩痛各種疾病的特點,根據前述病因分類或自己組成的分類診斷邏輯,考慮可能的致痛病因,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檢查。有時在發現意想之外的體徵時,應重新追問病史。應具有對知識的探索慾望,對病人的負責精神去做出正確診斷,切勿淺嘗輒止,只領先特殊檢查,以致出現誤診或漏診。        對臨牀症狀典型,X線片表現符合臨牀所見,再結合其他必要的檢查,一般不難以確診。但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十分典型的病例畢竟爲少數,絕大多數屬於不典型者。加之本病易與其他疾患相混淆,因此,如果通過全面檢查後仍不能確診時,則應酌情選擇相應的、有針對性的特殊檢查,並在鑑別診斷的基礎上進行確診。

治療:
      (1)理筋手法:有消散瘀血,鬆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的作用。在頸部行點按、拿捏手法,手法部位可擴展至上背部痛點。       
(2)枕頜牽引法 可作坐位牽引或臥位牽引。牽引姿勢以頭部略向前傾爲宜,牽引重量,時間的長短等可根據患者的反應而靈活掌握。枕頜牽引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擴大椎間隙,流暢氣血,緩解症狀,且很少有不適。       
(3)藥物治療:治宜補肝腎、祛風寒、活絡止痛爲主,急性發作,頸臂痛較重者,治宜活血舒筋,主要是辨證施治,對症下藥。

預防:
      (1)要注意頭頸部的正確姿勢,每天堅持作前傾,後仰、左右旋轉 1-2次,堅持10分鐘。       
    (2)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採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型枕頭,以維持頸椎棘突 向前的生理弧度。       
    (3)枕頭的高度應以10釐米左右爲宜。       
    (4)平時工作的體位,做到既不擡頭又不低 頭的舒適姿勢。長時間工作時1小時要活動一下頭頸部,使頸韌帶肌肉得到適當休息。       
    (5)仰頭看電視 時勿使頸部疲勞,最好與眼睛保持同一水平。這些措施不僅可以預防頸椎病,還可防頸椎病的復發和病 情加重。

下一篇:頸椎病的防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