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有關知識

時間: 2012-06-10
    我是一名醫生,治療骨傷科病已四十多年,確有很多體會,也積累了很多臨牀經驗。但也使我產生了很大的擔心,我發現患有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越來越多,成了常見病。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頸椎病,腰間盤突出已成爲人們的巨大威脅,也越來越趨於年輕化。雖然此類病沒有生命之憂,但是患了此病的人是很痛苦的,同時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和不便。所以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研究,把它控制在萌芽狀態中。

         以前在我的博客和QQ空間裏談過腰椎間盤突出的有關問題,今天談談頸椎病,希望能夠起到普及頸椎病的知識,推廣治療經驗的作用,從而達到使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下面我就談談頸椎病的有關知識。  

       一,頸椎骨的解剖特點:

        頸椎骨在所有脊椎中最小,頸椎骨共有七塊。第一、二、七頸椎骨形狀特殊,屬特殊頸椎,其餘四塊屬普通頸椎。

                1,普通頸椎:椎體一般較小,椎體前緣的高度較後緣爲小。椎體的上面在橫徑上凹陷,在其兩側稍後方有嵴狀突起,稱爲鉤突;椎體下面在橫徑上凸隆,在其兩側稍後方與下位椎骨椎體鉤突的對應部呈斜坡狀。相鄰椎骨的椎體鉤突和椎體斜坡相對合,構成椎體側方關節,稱爲鉤椎關節。鉤椎關節限制椎體向側方移動而增加椎體間的穩定性,還能防止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但在因變性發生增生性變化時,卻能影響位於其側方的椎動脈的血液循環,並能壓迫位於其後方的神經根和椎間動、靜脈。

             普通頸椎的椎弓根較細而短,其椎骨上、下切跡也較淺。因此,頸椎的椎間孔的前後徑和上、下徑均較小,是頸肌神經根易受擠壓的原因之一。關節突呈短柱狀,發自椎弓根和椎板連接處,其關節面平滑呈卵圓形,覆有關節軟骨;上關節面朝上偏後方,下關節面朝下偏前方,都有傾斜角度。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構成滑膜囊關節;滑膜囊較鬆弛而且關節面有傾斜角,此時滑動、運動十分有利。頸脊神經根位於此關節的前方,當此關節變性發生增生變化時容易受到擠壓。頸椎骨的橫突較小,短而寬發至椎體和椎弓根的側方;其根部有一圓孔,稱爲橫突孔,有椎動脈、椎頸脈和椎神經(交感神經叢)通過。

           2,特殊頸椎:指的是頸椎的形態和普通頸椎不一樣。

              1】,第一頸椎又稱寰椎,位於脊柱最上端,上與枕骨相連接。寰椎呈不規則的環形,無椎體、無間盤、無棘突,是由前、後弓和兩側側塊所構成。前弓較短曲度小,前面稍凸隆後面稍凹陷,中部有圓形或卵圓形的關節凹,稱齒突關節面,與樞椎的齒突構成寰齒關節。

              2】第二頸椎又稱樞椎,是頸脊椎骨中最堅固者,其形狀與一般頸椎骨相似,但在椎體上方有指狀突起稱爲齒突。齒突前面有卵圓形關節面,與寰椎前面的關節面構成寰齒關節。齒突側方,兩側各有稍隆凸的粗大骨塊,上有關節軟骨,面向上偏後外,與寰椎下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第一頸脊神經位於此關節的後方,下位的脊神經卻與之不同,都位於椎間關節的前方。

             3】第七頸椎又稱隆椎,它的棘突很長,棘突的末端不分叉而成結節狀,常作爲辨認椎骨序數的標誌。

         3,頸椎椎骨間的連結:除寰椎和樞椎的連結有其特殊性外,樞椎和其以下諸椎骨之間連結基本上是一樣的;由椎體、椎弓及附屬的橫突、棘突、上、下關節突、相鄰椎體間的椎間盤連同韌帶、關節囊等組成頸椎關節。

          二,頸椎病發病的原因:

         有直接原因和誘發原因        

      1,直接原因:由於頸椎位於頭與胸椎之間,頭的活動度又很大,還得保持頭部的平衡。這樣頸部就容易發生勞損,由於頸部長期勞損其椎間盤組織及骨與關節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主要包括隨核的含水量減少、纖維環的纖維增粗、玻璃樣變性甚至斷裂;椎體的異常活動,刺激骨膜下新骨形成而成骨刺;韌帶的增生變厚、鈣化或骨化。由於退行性的改變,物理性能也發生變化,如它的耐壓性和耐牽拉力性都降低,使相鄰椎體間的穩定性也降低,出現失穩狀況,這樣更加快退變的速度。

           椎體前緣的骨刺,一般不引起臨牀的症狀,但各別位置特殊或體積較大的骨刺可以壓迫食道,影響吞嚥,壓迫喉返神經可造成聲音嘶啞。

            椎體側方的骨刺可以向橫突孔發展,而鉤椎椎關節的骨刺可以從前方侵佔椎間孔的出路,兩者都是引起神經根刺激及椎動脈供血不全的原因。 

            椎體後方的骨刺連同突向椎管的椎間盤、後縱韌帶等,是引起頸神經根、頸脊髓受壓的主要原因。

        2,誘發原因:引起頸椎病的誘發原因是頸部外傷、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含玩麻將、電腦久坐等)、枕頭過高、長時間的過度低頭、頸部的驟然扭轉、睡姿(臥姿)不正,如睡眠時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或側身時手支撐頭部,受風着涼~~~~~~這些都是誘發頸椎病發生的原因。

     三,頸椎病的分型

       什麼是頸椎病?確卻來講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突出,頸椎骨質增生,韌帶增厚、鈣化等退行性改變刺激或壓迫周圍的肌肉、血管、神經、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及臨牀表現,稱爲頸椎病。

        頸椎病的臨牀表現依據病變部位,受壓組織以及壓迫輕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症狀有的可以自行減輕或緩解,亦可反覆發作,個別病例症狀頑固影響生活和工作。最初爲方便起見,根據臨牀症狀大至分爲四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近些年,依據不同的神經、血管、受累及不同的臨牀表現分爲七型: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混合型、食管型頸椎病。

            1】頸型頸椎病:此型頸椎病比較常見。原因是頸椎組織結構剛剛開始退變,椎間隙和椎間關節失穩,纖維環內的壓力增高,拉動纖維外圍的竇椎神經,反射性的引起頭、頸、肩的疼痛和肌肉痙攣,故急性發作時常認爲是“落枕”。表現的症狀是常在清晨起牀時出現頸項部疼痛,一般呈持續性痠痛或鑽痛,頭痛呈偏向一側,活動時加重,可累積頸項部、肩部和上背部。

             2】神經根型頸椎病:此型乃是椎間關節退變累積或側後方突出物刺激或壓迫頸脊神經根。此型爲各型中發病率最高者,約佔60%。其症狀主要表現頸、肩、背疼痛,此種疼痛可以是持續性隱痛或痠痛,亦可以是陣法性劇烈疼痛。當病變進一步發展,亦可出現沿頸脊神經節段走行方向的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伴有針刺一樣或過電一樣竄麻感。當頸部活動或腹壓增加時症狀加重。此外除上述症狀外,有的可出現上肢發沉、無力、握力減退、持物墜落等現象;枕部疼痛或麻木;睡覺時患側受壓後出現酸脹、麻木感;少數者出現肌無力、肌萎縮等。

            3】脊髓型頸椎病:此型乃是退變並失去了彈性的頸椎間盤突向椎管壓迫脊髓;椎體後方的骨刺、小關節增生,黃韌帶肥厚或鈣化;椎板增厚,使得椎管狹窄,壓迫脊髓等因素引起脊髓功能障礙。

           此型比較少見,佔頸椎病的10—15%。

          此型的臨牀表現繁多,有感覺方面的、有運動方面的、有頸脊神經的、亦有脊髓束的。簡單談一下臨牀症狀:最早期的症狀和體徵有頸痛、頭痛、頸部疲勞、進而出現肢體麻木、酸脹、燒灼、疼痛、顫抖、無力等上肢功能或感覺障礙。下肢步態異常,有踩海綿樣感覺、打軟腿或易絆倒。有的出現偏側症狀。有的出現交叉症狀,一側上肢對側的下肢。嚴重者四肢癱瘓臥牀不起。

           4】椎動脈型頸椎病:此型由於頸椎間盤退變、突出;骨質增生,頸椎椎間隙狹窄,直接壓迫椎動脈;整個頸椎高度縮短,椎動脈相對變長、扭曲;關節囊、前後縱韌帶鬆弛,造成椎體失穩,至局部創傷性炎症,刺激交感神經,引起血管痙攣,血流量減少至腦供血不足。

            此型臨牀表現,頭疼、眩暈、複視、噁心、嘔吐、耳鳴、耳聾、多汗或少汗、心動過緩或過速、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落地、口齒不清、失聲、聲嘶、吞嚥困難。也可發生猝倒,對側肢體癱瘓等。

           5】交感型頸椎病:此型由於頸椎間盤的退變及非退變因素(如外傷、炎症等)造成間盤突出或頸椎失穩,刺激或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狀。

              1,交感神經興奮症狀:頭疼、頭沉、頭昏、枕部或枕後疼;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窩脹痛、眼乾、視野內冒金星;心跳加快、心律紊亂、心前區疼痛、血壓升高;血管痙攣、肢體發涼、怕冷、局部溫度偏低;多汗,以頭、面、頸項、雙手、雙足、一側軀體多見。

              2,交感神經抑制症狀:交感神經抑制就是迷走神經或副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臨牀表現是頭昏、眼花、眼瞼下垂、流淚、鼻塞、心動過緩、血壓偏低、胃腸蠕動增加、噯氣等。

             6】混合型頸椎病:此型頸椎病的發病原因,是頸椎及鄰近組織的退行性改變,最後壓迫或刺激周圍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而出現一系列綜合的臨牀症狀。此型的臨牀表現是多種類型頸椎病的綜合症狀表現,只不過是某一型的症狀表現更爲突出,更爲明顯而已。

             7】食管型頸椎病:此型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前突,椎體前緣骨贅、韌帶鈣化等頸椎退變,直接壓迫或刺激食管,導致咽部疼痛、乾澀、吞嚥時出現異物感或不暢,嚴重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等症狀。

               在診斷此型頸椎病前,需與咽炎、食道癌、噴門痙攣、食管瘜室、食管平滑肌瘤等疾病相鑑別,以免誤診。

上一篇:酒精肝的飲食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3-14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其臨牀表現多種多樣,有時確診並非容易。一旦有了這方面的症狀,一定要請專科醫生幫助確診,否則延誤診斷,耽擱治療。 一旦診斷明確,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覆,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不能放棄積極治療。 (2)關於休息: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牀休息2-3周。臥牀休息時頸部肌肉放鬆,對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03-14
┏━┯━┯━┯━┯━┯━┯━┯━┯━┯━┓┃去│ │較│疾│行│症│綜│生│,│頸┃┃了│︻│不│患│性│的│合│性│是│椎┃┃解│骨│錯│。│病│總│徵│頸│頸│病┃┃下│病│的│像│理│稱│,│椎│椎│又┃┃,│康│中│目│改│,│頸│炎│骨│稱┃┃希│︼│藥│前│變│是│椎│,│關│頸┃┃望│,│ │治│爲│一│間│頸│節│椎┃┃能│你│ │愈│基│種│盤│神│炎│綜┃┃幫│可│ │的│礎│以│脫│經│,│合┃┃助│以│ │比│的│退│出│根│增│徵┃┗━┷━┷━┷━┷━┷━┷━┷━┷━┷━┛┏━┯━┯━┯━┯━┯━┯━┯━┯━┯━┓┃ │ │ │ │ │ │ │ │ │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