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要如何正確診斷

時間: 2011-03-10

糖尿病足由於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高治病率和致殘率現在已經越來越得到了糖尿病患者的重視。相反的是,在一些小醫院和一些二三級城市的醫院,糖尿病足卻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醫生爲了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也應當知道自己作爲一個醫者的醫德,對糖尿病足一定要認真的診斷。

  糖尿病足的診斷正確與否,取決於詳細詢問病史及各項檢查綜合判斷,尤其是糖尿病足的病人更爲重要。糖尿病足患者的主訴往往提示疾病的關鍵和檢查的重點,比如,糖尿病患者主訴爲雙下肢行走無力,小腿腓腸肌脹疼,尤其是發生間歇性跛行,應高度警惕由動脈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腓腸肌痛是間歇性跛行最常見的部位,並提示股或股N動脈受阻;主訴爲股或臀部疼痛,則提示糖尿病足的病變可能在骼動脈或髂股動脈受阻;主訴間歇性跛行而且行走距離日益縮短,直到不能行走時,稱爲休息痛;疼痛大多侷限在足趾或足的遠端,夜間疼痛加重,甚至臥牀時疼痛加劇,下肢下垂後有緩解,此時糖尿病足的病變已發展到中期,當糖尿病足的病變到了晚期,肢端隨時可能發生潰瘍或壞疽。因此,對糖尿病足患者診斷時,必須注意充分利用問、視、觸、叩、量、聽診等傳統的檢查方法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出糖尿病足。

  由於糖尿病足發生後對於患者的身心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害,特別是糖尿病足如果發現不及時需要截肢時更是如此。因此作爲醫療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對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足作出正確的診斷。同時,也應該加強患者預防糖尿病足的意識,防止糖尿病足的發生

多發性大動脈炎的西醫藥物治療

根據本病的不同病情進行治療。
 1.活動期
 原則以控制大動脈炎病情活動爲主,輔以改善組織缺血狀態及防治併發症。
 (1)控制感染  感染可引起大動脈炎活動並加重自身免疫反應,故控制感染和抑制自身免疫反應甚爲重要。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結核藥物,用至全身中毒症狀消失,血白細胞正常,其它活動期指標明顯好轉或正常。
 (2)抑制自身免疫反應  對全身中毒症狀重和活動期指標升高者(白細胞高、ESR快、r-球蛋白升高、抗主動脈抗體陽性),在用抗生素的同時,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用量宜小,潑尼鬆20-30mg/d,顯效後開始遞減用量,直至5-10mg/d維持量,用到3個月-2年不等。若減量後又出現活動相(ESR、CRP增高)可再曾量,但要注意激素引起的副作用。服激素期間可配合中醫辨證施治以減輕其副作用。如對激素不敏感或減量中又復發的大動脈炎嚴重病可試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國內採用雷公藤製劑治療收到較好的療效,可單獨服用,亦可與潑尼鬆合用,其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月經紊亂、肝損害。輕症病人可先用非類固醇抗炎劑,常用藥物有腸溶阿司匹林3.0g/d分3次飯後口服,或布洛芬、英太青、普威等任選1種,用至病情穩定,或同時家用雷公藤片口服,用量因人而異,連用3個月。
 (3)抗凝擴容   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環及促進側支循環。常用藥物有筆者研製的脈炎消注射液,國產脈絡寧、複方丹蔘、曲克蘆丁、路路通、前列腺素E等注射液,任選1種,加適量等滲溶液靜點,1日1次,2-3周爲1個療程。有急性栓塞或血液高凝狀態者,可用尿激酶或小量肝素、以及華法林、雙嘧達莫,阿司匹林等,但要注意出血情況。累及肺動脈者,無論有無肺栓塞證據,溶栓及抗凝是有益處的。
  (4)對症治療  用以防治併發症。包括強心、利尿、降壓等治療。降壓藥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託普利、開博通、貝那普利、西拉普利等;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波依定、愛地清等;β受體阻滯劑如普奈洛爾、倍他樂克等;利尿劑。可採用聯合用藥,用量依病人反應及耐受而定,先從小劑量開始,用至血壓恢復正常後減量維持、不宜停藥,控制高血壓可防止重要臟器合併症,對改善預後非常重要。
  2.遷延期(慢性期)
   以控制病情進展與改善血液循環爲主。常用藥物有腸溶阿司匹林300mg/d,雷公藤片2片,1日2次口服3個月。抗凝療法同活動期,每半年靜點脈炎消注射液1個療程。直至病情完全緩解方可停藥。對症治療主要是堅持降壓藥物的服用,長期服用軟化血管藥物如維生素C、E。如再發活動按急性期治療,迅速控制病情,以控制病情,以防新的階段性病變發生。
1. 瘢痕期
 以改善血液循環爲主。基本同遷延期,具有手術指徵者可手術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