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症狀及治療

時間: 2011-06-13

糖尿病的症狀及治療:

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狀?
(1)口腔:口乾、口渴、飲水多、口腔黏膜出現瘀點、瘀斑、水腫、牙齦腫痛、牙齒扣痛、或口腔內有灼熱感覺;
(2)體重:體重緩慢減輕,且無明顯的誘因;
(3)體力:疲乏、常有飢餓感、出汗、乏力、心悸、顫抖、低血糖;
(4)尿液;男性尿頻、尿液多;
(5)眼瞼:眼瞼下長有黃色扁平新生物(黃斑瘤);
(6)皮膚:下肢、足部潰瘍經久不愈;或有反覆的皮膚、外陰感染;皮膚擦傷或抓破後不易癒合,或有反覆發作的龜頭炎、外陰炎、陰道炎;
(7)血管: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
(8)生殖:女性發生多次流產、妊娠中毒、羊水過多、或分娩巨大胎兒者。

糖尿病的症狀及治療,糖尿病飲食治療
(1) 控制總熱能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首要原則。攝入的熱量能夠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爲宜。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熱量達到增加體重。

(2) 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主張不要過嚴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類應占總熱能的60%左右,每日進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應在150克~200克。穀類是日常生活中熱能的主要來源,每50克的米或白麪供給碳水化合物約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麥、燕麥片、蕎麥麪、玉米渣、綠豆、海帶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現在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無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這些食品後,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血糖上升。這是由於人們對“低糖”和“無糖”的誤解。認爲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鬆對飲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無限制的攝入這類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實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無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這些食品都是由澱粉所組成,當人們吃進澱粉食品後,可轉變成葡萄糖而被人體吸收,所以也應控制這類食品。

(3) 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流行病學的調查提出食物纖維能夠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機理可能是膳食纖維具有吸水性,能夠改變食物在胃腸道傳送時間,因此主張糖尿病飲食中要增加膳食纖維的量。膳食中應吃一些蔬菜、麥麩、豆及整谷。膳食纖維具有降解細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纖維食品後,能夠在大腸分解多糖,產生短鏈脂肪酸及細菌代謝物,並能增加大糞便容積,這類膳食纖維屬於多糖類。果膠和粘膠能夠保持水分,膨脹腸內容物,增加粘性,減速胃排空和營養素的吸收,增加膽酸的排泄,放慢小腸的消化吸收。這類食品爲麥胚和豆類。以往的理論是纖維素不被吸收,因爲大多數膳食纖維的基本結構是以葡萄糖爲單位,但葡萄糖的連接方式與澱粉有很多不同之處,以致於人體的消化酶不能將其分解。但最近發現膳食纖維可被腸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鏈脂肪酸可被人體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燕麥的可溶性纖維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這就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急劇升高,因而機體只需分泌較少的胰島素就能維持代謝。久之,可溶性纖維就可降低循環中的胰島素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同時還可降低膽固醇,防止糖尿病合併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4) 供給充足的蛋白質。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質的供給應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質而增加腎臟的負擔。當腎功正常時,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質應與正常人近似。當合並腎臟疾病時,應在營養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質量。乳、蛋、瘦肉、魚、蝦、豆製品含蛋白質較豐富。應適當食用優質蛋白,目前主張蛋白質應占總熱能的10%?20%。穀類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穀類300克,就可攝入20克~30克的蛋白質,約佔全日蛋白質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價值低於動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應適當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併腎病時,應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5) 控制脂肪攝入量。

有的糖尿病患者誤認爲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實不然,現在提倡不要過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嚴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夠延緩和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目前主張膳食脂肪應減少至佔總熱能的25%?30%,甚至更低。應限制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豬油、奶油等動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適當控制。還要適當控制膽固醇,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應適當控制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腎、腦等臟腑類食物,雞蛋含膽固醇也很豐富,應每日吃一個或隔日吃一個爲宜。

(6) 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併發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尤其是維生素B族消耗增多,應給維生素B製劑,改善神經症狀。粗糧、幹豆類、蛋、動物內臟和綠葉蔬菜含維生素B族較多。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較多,應注意補充。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應增加鉻的含量。鉻能夠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含鉻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時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鋅和鈣的食物,防止牙齒脫落和骨質疏鬆。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過鹹,防止高血壓的發生,每日食鹽要在6克以下。

(7) 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酒精能夠產生熱能,但是酒精代謝並不需要胰島素,因此少量飲酒是允許的。一般認爲還是不飲酒爲宜,因爲酒精除供給熱能外,不含其它營養素,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藥後飲酒易出現心慌、氣短、甚至出現低血糖。

(8) 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以有利於減緩葡萄糖的吸收。

(9) 應控制油炸食品,粉條薯類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類和水果,應學會自行掌握各種食品交換的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平衡營養。

小兒糖尿病的症狀與治療

  小明近段日子經常夜間尿牀,媽媽覺得小明才3歲,夜間尿牀是很平常的事,只是要他白天別玩得太“瘋”,晚餐後不再飲水。可是小明仍舊尿牀,並且白天精神萎靡,常說腹痛。媽媽帶他來醫院檢查,醫師詳細問了病史並做了檢查後,說小明得了糖尿病。

  小兒也會得糖尿病?

  近年來發現,小兒得“成人病”的現象並不少見,糖尿病即是其中之一。小兒患糖尿病者當然較成年人少得多,但已不是罕見病了。糖尿病在嬰幼兒年齡階段較少,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

  發病原因

  遺傳是小兒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人統計,雙親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的發病率爲3%~7%;雙親均爲糖尿病者,子代發病率可達30%~50%。此外,環境因素、免疫因素被公認爲與糖尿病發病密切相關。

  小兒糖尿病的表現

  糖尿病如發生於成年人,常有多食、多飲、多尿症狀,其遠期併發症是微血管病變所致的眼、心、腎和神經系統損害。嬰兒患糖尿病時,多飲、多尿難以被發現。幼兒患者因夜尿多而可出現突然的遺尿,由於遺尿症在幼兒年齡階段相當普遍,因此可能被家長忽視。小兒遺尿症專科門診對尿牀的患兒必作尿液常規檢查,爲的就是篩除隱藏在“遺尿症”中的幼兒糖尿病。

  小兒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個月內可被確診。小兒糖尿病的致命危險是酮症酸中毒,而不是微血管病變所致的遠期併發症。患兒年齡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發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常表現爲多尿、嘔吐、腹痛、嚴重脫水、神情呆滯甚至發生昏迷。

  小兒糖尿病的治療

  1.住院治療 糖尿病分1型(原稱胰島素依賴型)和2型(原稱非胰島素依賴型),嬰幼兒時期就發病的糖尿病絕大多數是1型,而成人在中老年階段發病者絕大多數是2型。小兒被診斷爲糖尿病,必須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醫生會爲孩子擬好食譜,並用胰島素治療。年齡越小,飲食控制越難,只能多次檢測血糖,並調整胰島素的用量。患兒出院後,家長應參照住院時的食譜安排飲食,並每天注射胰島素。

  Tips怎樣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是治療1型糖尿病的關鍵藥物。胰島素針劑有短效、中效、長效三種,品種的選擇和劑量要根據病情而定,藥量不足會發生酮症酸中毒;藥量過大,又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影響藥量的因素很複雜,故應由醫生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指導用藥。

  現在,“胰島素注射筆”已經問世,它是普通注射器的改良,用噴嘴壓力和極細針頭將胰島素注入皮下,可大大減少皮膚損傷和注射時的精神壓力,此法一是極方便,二是幾乎毫無痛感,患兒樂於接受。

  2.心理治療

  小兒糖尿病是伴隨終生的疾病,治療的目的是防止發生酮症酸中毒和遠期併發症,使患兒能健康成長。患兒被診斷爲糖尿病後,既要進行飲食控制,又要經常驗血。每天定時注射胰島素,患兒可能會拒絕合作。父母應充分愛護、關心患兒,盡力幫助患兒克服可能產生的自卑、悲觀等種種心理問題,鼓勵孩子增強信心,與疾病作鬥爭。

  3.運動治療

  運動對糖尿病患兒有重要意義,運動可使熱量平衡、控制體重,並能促進心血管功能。能量的來源主要是由脂肪代謝和肌糖原分解所提供,運動使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高,從而增強葡萄糖的利用,有利於血糖的控制。運動的種類以選擇運動強度不大的“有氧運動”爲宜,項目應是孩子感興趣的。運動的時間要根據不同的年齡而定,有人主張患糖尿病的學齡兒童每天應參加不少於1小時的適當運動,年齡較小的患兒運動時間可酌情減少。

  生活照顧

  糖尿病患兒的免疫功能較差,容易發生各種感染性疾病,較常見的有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膚急慢性感染。如發生了這些疾病,必須及早積極治療,因爲這些疾病的治療效果較正常孩子要差,這樣又可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