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相關知識

時間: 2012-01-30
溼疹相關知識 作者:admin 新聞來源:本站 發佈時間:2009-4-10

一、什麼是溼疹

溼疹,中醫稱爲「溼毒瘡」或「溼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藥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溼」,是指身體機能受溼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溼」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病因病理 溼疹(eczema)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淺層真皮及表皮炎。病因複雜。一般認爲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臨牀上瘙癢著明,急性期以丘皰疹爲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常以苔蘚樣變爲主,易反覆 ; 溼疹的原因和誘發的因素常因個體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階段而異,因此不易確定。 ; 其誘因可分爲外因和內因。前者在食物方面常見的有魚、蝦等,吸入方面的如花粉、塵蟎、羊毛等,微生物如體表化濃性球菌和淺表真菌的感染,生活環境中的如日光、炎熱、乾燥,各種動物皮毛、皮屑,及各種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合成纖維等。 內因方面如慢性感染病竈、慢性膽囊炎、扁桃體炎、腸寄生蟲;內分泌及代謝改變方面如月經週期、妊娠等因素,血循環障礙常見的如小腿靜脈曲張誘發小腿溼疹;神經精神因素對本病的發生也有密切關係如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等。個體的素質也很重要。個體對各種因素的易感性或耐受性還可受生理或病理生理的影響而增強或減弱 這似乎可以說明,在同一環境和條件,有些人易發溼疹而另一些人則不發病,而有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使患者病情加重,而在其他情況下又不引起疾病再發。根據臨牀表現、發病過程和組織病理所見,有些患者的發病機理可能與遲髮型變態反應有關三 溼疹症狀 溼疹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和慢性溼疹有明顯的特徵,亞急性期常是急性期緩解的過程或是向慢性期過渡的表現。

1.急性溼疹

    表現爲原發性及多形性皮疹。常在紅斑基礎上有針頭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嚴重時有小水皰,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在損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漸稀疏。瘙癢較重,常因搔抓使皮疹形成糜爛面,並有漿液性滲出及結痂。如伴有繼發感染可形成膿皰、膿液及膿痂,相應淋巴結可腫大。感染嚴重時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急性溼疹的分佈常對稱,多見於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嚴重時可擴展全身。 自覺症狀有劇烈瘙癢和灼熱感,可陣發加重,尤以晚間加劇,影響睡眠及工作。有些患者先有皮膚損傷或蟲咬等損害的化膿性感染竈,其膿性液滲出物中的細菌毒素和組織分解產物塗布於周圍皮膚,引起創傷周圍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及膿皰等多形性損害,逐漸向外擴展,如未及時治療,可在遠隔部位,發生紅斑、丘疹及水皰性損害,瘙癢劇烈,稱爲傳染性溼疹樣皮炎(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其皮損紅腫滲出較多,發展快.似急性溼疹,但膿液更多。病程一般爲1—2周,如處理不當或反覆發作可成慢性。

2.亞急性溼疹

    溼疹在急性發作後,紅腫及滲出減輕,進入亞急性階段,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皰疹,呈暗紅色。水皰和糜爛逐漸癒合,可有鱗屑,瘙癢及病情漸輕好轉。有的可因再次暴露於致敏原、新的刺激或處理不當及搔抓過度再呈急性發作或可時輕時重,經久不愈發展爲慢性溼疹。

3.慢性溼疹

    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期遷延而成,或自開始炎症即不十分嚴重,有散在紅斑及丘疹或皮膚搔癢所致的抓痕。久之患部皮膚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蘚樣變,有色素沉着或部分色素減退區和鱗屑等,可時輕時重,延續數月或更久。

    慢性溼疹好發於手、足、小腿、肘窩、股部、乳房、外陰及肛門等處,多對稱發病。由於發病部位不同,表現也有所異。

(1)手部溼疹

    因接觸外界各種刺激因子機會較多。活動頻繁,故發病率高。多數起病緩慢,在手背手指等處出現暗紅斑塊,浸潤肥厚明顯,邊緣清楚,表面乾燥粗糙,直徑可1-2至數釐米或更大,冬季常有裂隙,在足部的跟部常有類似損害。如由足癬誘發產生,是足癬溼疹化病變。

(2)肘部溼疹

    常見於肘關節的屈側或伸面,分佈對稱,爲邊緣清楚的斑塊。皮損幹厚覆以少許鱗屑,可有輕度苔蘚樣變。如遇刺激可急性發作。乳房溼疹 多見予哺乳期婦女,乳頭和乳暈及乳房下呈暗紅斑、丘疹和丘皰疹,邊界不清楚可伴有糜爛。滲出和裂隙,瘙癢明顯,可一側或對稱,停止哺乳後易痊癒。

(3)外陰、陰囊和肛門溼疹

    瘙癢劇烈,常因過度搔抓、熱水燙洗而呈紅腫、滲出和糜爛,慢性者呈苔蘚樣變。

(4)小腿溼疹 特別是位於小腿內側下部的慢性溼疹常繼發於下肢靜脈曲張。初起爲暗紅斑,邊界不清楚,繼而出現小丘疹、丘皰疹,易滲出,產生糜爛和潰瘍。久之,皮膚明顯增厚,硬化,伴有色素沉着。重時可誘發自身致敏性皮炎。在四肢、軀幹、面部等遠隔部位突然對稱地出現多數散在或羣集性小丘疹、丘皰疹,有時皮損呈玫瑰糠疹樣分佈及排列,瘙癢劇烈,可伴有淺淋巴結腫大,也可伴有低熱及全身不適。原發病竈好轉後自身致敏性皮炎可逐漸消退。

尚有一些具有特徵性的類型如:

(1)錢幣狀溼疹

    損害由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皰疹組成圓形或類圓形錢幣狀斑塊,境界清楚,直徑約1-3cm。急性時色潮紅有滲出,轉爲慢性後,皮損肥厚,色素增加,表面覆有乾燥鱗屑,自覺瘙癢,好發於四肢。

(2)汗皰症(pompholyx)

    慣發於手掌、跖、趾側面,皮疹爲粟粒至綠豆大小深在半球形水皰,皰壁緊張而厚,皰液澄清,周圍皮膚顏色正常,或輕度潮紅,常成批出現,可有癢感。病程一般2-3周,消退後留下領口狀脫屑,如有繼發感染,皰液混濁,可形成膿皰,局部明顯腫脹、疼痛,相應淋巴結腫大。本病好發於春、秋季節。過去稱之爲汗皰疹,實質上與汗管、汗腺無關,可能是一種溼疹樣反應。

四 溼疹診斷檢查 ; 根據急性期皮損原發疹的多形性,易有滲出液,瘙癢劇烈,對稱發作及慢性期的浸潤、肥厚等特徵診斷不難。急性溼疹需與接觸性皮炎相鑑別。慢性溼疹需與神經性皮炎相鑑別。手足溼疹、汗皰疹易與手足癬相混淆。後者常單側起病,進展緩慢.可有小皰和乾燥脫屑,當蔓延至手、足背出現邊緣清楚的損害時有很大診斷價值,真菌檢查陽性時可以確診五 溼疹治療方法 患者應對溼疹的發病因素,發展規律和防治方法有一定認識,以便能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避免各種可疑的致病因素。發病期間忌辛、辣、酒類食物。對魚、蝦等一般易誘發本病的食物應注意食用後及停用後的效果,不盲目地忌口。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洗燙、肥皂及各種有害因子的刺激。治療全身性疾病,發現病竈應積極清除。

    3(三)中醫療法

    中醫中藥治療溼疹的方法很多,根據不同期的表現,治療也不同。急性溼疹如溼熱重,紅腫滲出時宜清熱瀉火,涼血利溼,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亞急性溼疹宜健脾利溼,方用除溼胃苓湯加減。慢性溼疹則宜養血祛風,活血潤燥,方用四物消風湯加減。

(四)鍼灸療法 常選用的穴位有曲池、足三裏、委中、血海;耳針穴位如肺穴、神門、皮質下及內分泌穴等。

六 溼疹治療藥物可使用溼藥物促使皮膚快速排毒
上一篇:轉(帶狀皰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