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因素飲食習慣如何處理無症狀腎結石

時間: 2012-10-10
   28歲的小石四年前體檢時發現右腎下盞結石,12毫米,無積水,無痛。這四年來,每次疲勞後化驗小便常規,常有蛋白、隱血及白細胞升高,但無發熱等其他症狀,吃了抗菌素後可有所好轉,但經常會復發。小石希望有辦法徹底根治這一健康問題。     小石所患的泌尿繫結石在我國的發病率爲1%~5%,南方高達5%~10%。近年來,我國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有增加趨勢,是世界上3大結石高發區之一。     泌尿繫結石的形成原因目前還不明確,常見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飲食習慣、職業、泌尿系統的梗阻、感染、內科代謝等。     以往認爲體力勞動者因出汗多,尿液濃縮,容易形成結石。但越來越多的辦公室白領成爲新的尿石症患者,可能的原因包括:快速的工作節奏導致飲水量減少、空調環境的體液無感蒸發導致尿液濃縮、多坐少動的工作習慣不利於小結石的排出、亞健康狀態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機會。     一些症狀不明顯、無腎積水的腎結石,容易被患者及醫生所忽視,誤認爲只要多喝水就可以。其實,對於大於10毫米的結石,極少能順利排出體外而不引起相關的併發症。因此,越來越多的泌尿科醫生開始接受這樣的觀點——積極處理大於10毫米的腎結石。     結石如同細菌寄居的碉堡,抗生素無法完全將其殺滅,因此內科保守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這種情況下,建議將結石處理掉。     對於7-20毫米的腎結石,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經皮腎鏡取石術(PNL)、輸尿管軟鏡等。具體辦法可在抗生素的保護下,做體外衝擊波碎石,效果還是比較肯定的;但對於特殊成分的結石(如胱氨酸結石),ESWL效果不理想,如果無法將結石震碎,可考慮做輸尿管軟鏡下激光碎石術,手術採用了人體的自然腔道,因此對病人的損傷很小,同時碎石的效果也是比較肯定的;而經皮腎鏡取石術雖然具有很高的結石清除率,但對於無積水的病例,發生術中出血等併發症的機會要明顯高於前兩種方法,因此並不作爲這類病例的首選方法。     無論是體外衝擊波碎石還是輸尿管軟鏡碎石,其手術目標都是將結石粉碎至3毫米以下的小結石,因此術後有必要輔助排石治療。     具體包括:(1)每日飲水2000~3000毫升;(2)口服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等)或鈣離子通道拮抗劑;(3)中醫中藥:常用的成藥有尿石通等;(4)溶石療法:推薦應用於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5)適度運動:根據結石部位的不同選擇體位排石,如跳繩、倒立等。     統計數據顯示,有過腎結石病史的患者,再生結石的可能性約爲60%,因此預防結石的復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排除一些特殊原因,比如是否有泌尿系統的梗阻因素、感染因素、內科代謝因素等,這些因素一部分可以通過外科手段或內科調整得到糾正,可減少復發的機會;大量喝水,保持每天的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另外,如果碎石治療後,有結石排出,還可以通過結石成分分析瞭解結石的成因,從而調整飲食結構,也可減少復發的機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