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臨牀症狀

時間: 2011-03-03

  在腸腫瘤患者在疾病的初始階段可無任何症狀。其症狀的產生與出現,主要是由於癌竈的不斷增大,對機體局部和全身造成影響,隨着癌竈的不斷增大,其臨牀症關亦逐漸地表現出來,並不斷加重。個別情況下,即使癌竈不是很大,但其所在部位特殊,亦可較早地出現局部或全身症狀。大腸腫瘤的主要臨牀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腹痛與腹脹或腹部不適、腹部包塊、貧血與消瘦及相關的併發症表現等。由於癌竈所處部位的不同,臨牀表現亦各有特殊性。   1.便血 大腸癌早期病變僅限於粘膜,可無症狀,或僅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即可出現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於大便表面。腫瘤體積小的時候,由於粘膜尚完整,一般不會出現出血,隨着體積的增大,由於炎症、血運障礙、機械刺激等原因,粘臘發生糜爛、潰瘍,甚至腫瘤破潰而發生出血。當少量出血時,肉眼不易察覺,而糞便鏡檢可發現紅細胞,大便潛血試驗呈陽性。出血量較大時,可出現肉眼血便。大腸癌的出血顏色多爲暗紅色,位置越近肛門,顏色越鮮紅。部分病人由於癌竈位於右半結腸或靠近回盲部,且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也可出現類似於上消化道出血形成的柏油樣便。出血量與癌腫的大小不成正比關係,亦不能確定即是癌腫所,所一些非惡性疾患如腸道的結核與慢性腸炎等也可有便血的表現。而大腸癌亦可僅有糞潛血陽性,沒有肉眼便血。由於惡性腫瘤預後差,如能早期發現則可明顯地改善預後。幫對有血便或持續的大便潛血陽性病人,應首先考慮到有大腸腫瘤的可能,並應做進一步的相關檢查。
  2.粘液便和膿血便 由於大腸內有大量細菌,腫瘤表面粘膜受到破壞時,繼發感染,再加上壞死細胞脫落,以及大便通過對腫瘤的刺激、磨擦而產生大量分泌物等,出現粘液便或膿血便。
  3.排便習慣改變 大腸癌時,可出現異常的排便表現,如便稀、便祕、血便、排便次數增加、大便形狀改變等。
  4.腹痛和腹脹 大腸肛門癌患者常出現 的臨牀表現還有腹通與腹脹。其中腹痛的發生率較腹脹的發生率高。疼痛的性質可分爲隱痛、鈍痛與絞痛。按疼痛的時間可分爲陣發性疼痛和持續性疼痛。隱痛多發生在腫瘤侵犯至腸壁肌層後。而當腫瘤侵透腸壁全層並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後,疼痛可加劇並轉爲持續性疼痛。陣發性絞痛多出現在腸梗阻時和腫瘤造成的腸道刺激引起。突發劇痛並伴有腹膜刺激徵則提示腸穿孔。如病竈位於直腸和肛管部位,則腹痛發生率相對較少,其疼痛亦多以持續性疼痛爲主,並在排便時明顯加重。當腫瘤侵及骶叢神經或骶骨後,可引起持續而劇烈疼痛。而當晚期病人由於腫瘤向腹腔進一步轉移擴散後,可出現腹脹。腹脹亦可由急慢性腸梗阻、腫瘤所致腸道功能失調等引起。   1.貧血與消瘦 隨病程進展,病人可出現慢生消耗性症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及發熱,甚至出現惡液質。與便血、攝入不足以及消耗過多有關。
  2.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是大腸腫瘤的主要表現之一。其發生率爲47%~80%。是右半結腸癌的最常見症狀,約佔就診病人的左右;左半結腸癌約佔20%~40%。當腫瘤侷限於腸壁且與其他器官或組織無粘連時,此時捫及的腹部包塊常可推動或隨體位變化。升結腸、結腸肝或脾曲部位發生腫瘤時,此時捫及的腹部包塊常位於相應的部位,活動度相對較小。橫結腸及乙狀結腸的腫塊亦可在右下腹捫及。直腸上段的腫瘤可在恥骨上觸及。當腫瘤外侵併與周圍組織或器官粘連時所形成的包塊,位置相對固定,活動度小。但在這種情況下,腹部包塊的大小並不代表腫瘤本身的真正大小,因爲腫瘤周圍粘連的組織增加了包塊的體積。另外觸及到的腹部包塊不一竅不通是原發腫瘤,也可能是網膜、腸繫膜、卵巢等處的轉移竈或腫大淋巴結。
  3.直腸腫瘤可在直腸腔內捫及表面不光滑、質脆易出血的腫塊或潰瘍,指套有暗褐色血染。   隨腫瘤發生部位不同,臨牀表現也各有不同。
  1.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癌常表現出腹部腫塊、貧血、腹痛、全身乏力與消瘦等症狀。由於盲腸及升結腸爲腹膜間位器官,位置相對固定,其腫塊活動度較小,若腫瘤活動,則上下方向活動度較左右方向小。結腸肝曲發生腫塊時,可隨肝下緣的水平有所升降。當腫塊由於腸周炎而與周圍臟器及腸管粘連時,觸及的腹部腫塊常固定,且邊緣不清,表面不光滑並有一定和壓痛。腹部腫塊繼續增大,部分病人可出現腸梗阻。   2.左半結腸癌 便血是左半結腸癌最常見的症狀,約佔常表現爲糞便表面帶有暗紅色血,易被患者發現而引起重視。也可出現粘液便或粘液膿血便。另外,左半結腸癌所致的癌性梗陰明顯較右半結腸癌多見,因此而致的腹痛也較多見。
  3.直腸癌 直腸癌主要的臨牀表現爲便血及排便習慣的改變。便血是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多呈鮮血或蟬聯紅色血液,與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則罕見。有時便血中含有血塊和脫花的壞死組織。排便習慣改變亦是直腸癌患者的主要臨牀症狀之一。主要表現爲大便次數的增多,每日數次至十數次,多者甚至每日數十次,每次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續性肛門墜脹感及排便不盡感。大便常變細、變形,甚至有排便困難及便閉。部分中晚期直腸癌患者,可因腫瘤侵透腸壁全層並當潤至直腸周圍組織及神經而出現劇烈疼痛。位於直腸前壁的腫瘤如向前浸潤,在男性患者可累及前列腺或尿道而出現尿頻、隸急、尿痛、排尿不暢及血尿等尿道刺激徵。如瘤體浸潤透膀胱可形成直腸膀胱瘻,患者在排尿時有氣體逸出,尿液中帶糞汁。在女性患者癌腫累及陰道後壁時,患者常有白帶增多,穿透陰道壁可形成直腸陰道瘻,陰道內可有非正常的血性分泌物排出糞便排出。部分直腸癌患者還可有腸梗阻的表現,以直腸上段癌多見,多數位於腹膜返折處。梗阻表現可因瘤體表面的壞死組織脫落暫時有所緩解,腫瘤的進一步生長,梗阻症狀復又出現。當過錯全梗阻後,臨牀檢查中除看到整個結腸均有充氣擴張表現外,症狀與上位結腸癌梗阻的表現相同。   4.肛管癌、肛門癌 出血和疼痛是肛管癌、肛門癌的主要表現。肛門部的瘤體在早期即可侵及神經引起疼痛,尤其在排便時,疼痛明顯加劇,患者因此而恐懼排便,造成便祕。任何造成肛管擴張的檢查治療都可使疼痛加重,以致患者常常拒絕檢查。當腫瘤侵及肛門託約肌後可引起大便失禁。由於此部位接近體外,有時癌腫可外翻而突出於肛門的壞死組織、觸之易出血,出血多爲鮮血,附在糞便的表面。由於肛管部位的淋巴引流特點:向上淋巴引起流至直腸下動脈到閉孔和骼內血管旁淋巴結,若出現閉孔淋巴結轉移而累及神經時,患者常有頑固的會陰部疼痛,並向大腿內側放射。淋巴引流和下與肛周的皮膚淋巴管相匯合後引流至腹股溝淋巴結。肛門癌常合併感染,故腹股溝淋巴結多有腫大,如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硬,位置較固定或有融合現象,多提示爲轉移。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18
一.大腸癌病史詳細詢問病史,常可啓示大腸癌的診斷。凡中年以上出現原因不明體重減輕、貧血、大便習慣改變、粘液便、血便、腸梗阻等症者,均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爲發現早期大腸癌,對於一些無明顯症狀但具有大腸癌危險因素的人羣如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本人罹患過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慢性血吸蟲病或接受過盆腔放療、膽囊切除術者,均應定期隨訪和複查。二.體格檢查  全面的體格檢查不僅有助於大腸癌的正確診斷,而且可估計病情的嚴重程度、癌侵襲轉移狀況及作爲制訂合理治療方案的參考。局部徵象尤應注意腸梗阻、腹塊及腹部壓痛體徵。由於絕大多數大腸癌發生於直腸癌及乙狀結腸,故直腸癌指檢應必不可少。凡遇患者...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18
一.大腸癌病史詳細詢問病史,常可啓示大腸癌的診斷。凡中年以上出現原因不明體重減輕、貧血、大便習慣改變、粘液便、血便、腸梗阻等症者,均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爲發現早期大腸癌,對於一些無明顯症狀但具有大腸癌危險因素的人羣如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本人罹患過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慢性血吸蟲病或接受過盆腔放療、膽囊切除術者,均應定期隨訪和複查。二、早期症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屁多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5-18
大腸癌具有起病隱匿的症狀,早期一般沒有無明顯的臨牀表現,病情發展較慢,它是由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通常死亡率較高。因爲經濟越是發達,飲食方面就會吃的油膩、大魚大肉,年輕人工作應酬多,難免會控制不了飲食,但是就是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大大助長了大腸癌的發病率。 一旦出現以上的表現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治療。。。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第4樓 熱心網友 2013-05-18
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早期多無症狀。隨着腫瘤的增大和病情的繼續進展,才顯露出症狀。實際在臨牀上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其局部病變已往往明顯嚴重,甚至到了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