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卡住咽部的急救措施

時間: 2011-07-07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如果有人發生嚥住透不過氣來,紅十字會推薦使用 “五加五” 的方法來實施急救:

第一個 “五”: 用手掌擊被救人的背部(肩胛骨之間) 5次。

第二個 “五”: 對腹部擠壓5次,步驟如下:

站在被救助者身後,兩臂環繞抱住其腰部,使其向前輕微傾斜。

一隻手握成拳狀,輕輕置於其肚臍上方。

另一隻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擠壓腹部,就像是在提起被救助者。

如果需要,總共做五次這樣的腹部擠壓。

如果喉嚨堵塞物仍然沒有去除,重複 “五加五” 循環。如果你自己發生嚥住窒息,卻只有獨自一人無人相助,你雖然不能有效地對自己背部進行敲擊。然而仍然可以模仿上述腹部擠壓法來去除喉嚨堵塞物。

在吃帶骨食物時,不慎被異物卡住咽喉,馬上停止進食。有一種方法可試,把口脣變成O型,咽喉腔拉直變圓保持不變,先深吸氣,然後以最大的爆發力,將氣流從肺部衝出口腔,如此幾次,刺入咽部粘膜較淺的異物可被排出。仍不能排出,儘快到醫院耳鼻喉科取除。

  下面介紹咽喉部異物停留時的一般知識:

  1.決不要用飯、菜等食團去強行梗下,有可能將原本刺入較淺的異物壓入更深的組織、或將異物折斷,折斷後,咽喉部刺戳感消失,只有疼痛,醫師檢查時也無法看到異物。留在組織內的異物可能造成感染、膿腫、長期對組織刺激形成新生物.

  2.不要相信什麼軟化骨頭的藥水(民間所用威靈仙,經科學驗證,只有一定的解痙止痛作用),吃醋可以化骨(醋可以軟化骨質,但不可能消融骨頭),更不能迷信什麼神水。

  3.檢查前,醫師首先要進行咽部粘膜麻醉,有兩種作用:①麻醉後病人沒有咽反射(噁心、嘔吐),檢查和取異物時容易;②麻醉後可以鑑別有無異物,人體的感覺分爲:痛覺、觸角、溫度覺,當吃魚咽部劃傷後,痛覺,刺戳感(觸角)同時存在,麻醉後痛覺消失了,若刺戳感存在,一定有異物,若刺戳感消失,一般來說,沒有異物,只是劃傷,吃1-3天消炎藥就可以了。

  4.取異物時,有的幾分鐘搞定,此爲口咽部異物,即在扁桃體上下、舌根部。有的須1-2個小時方可去除,爲下嚥部異物,即在梨狀窩(食道口)周圍。若進入食道,那隻能進行食道插管取除。

  5.有慢性咽炎的人(長期咽部幹灼、容易噁心、嘔吐)在取咽部異物時更困難,因爲麻醉效果差,不停的噁心、嘔吐中無法咬取異物,因此,凡有慢性咽炎的人應儘早治療。

在吃帶骨的食物時最好不要邊吃邊講話。

人體觸電後,通常會出現面色蒼白、瞳孔放大、脈搏和呼吸停止等症狀。發生觸電後,應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只要處理及時、正確,多數觸電者都可以獲球。觸電後採取的急救措施如下:

中風急救措施

  中風時患者的表現各不相同,輕者可見一側口角向下偏斜止並不斷流出口水;重的則可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旋即進入昏迷狀態。因中風病人多有偏癱,爲防從椅子上或牀上跌下,救助者若在跟前要立即上前將其扶住,對於清醒的患者要設法消除他的緊張情緒,以免血壓進一步升高,增加顱內出血。若病人此時坐着或躺着則無須改變其體位,原先坐着的病人由於心臟到腦的水平高度差,還可相對保證血液衝入腦內的壓力不致太高。所以,任何不必要的體位改變或搬動都會增加腦內的出血量,從而加重病情。只要病人坐得不勉強就無需使其躺下。

  如中風後病人當即失去意識或倒地,此時的搶救仍應儘可能避免將其搬動,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搖又喊,試圖喚醒病人。此時的病人不僅無法喚醒,而且反覆的搖晃只會加重腦內的出血。正確的作法是: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倒伏,可搬來椅子將其支撐住,或直接上前將其扶住。若病人已完全倒地,可將其緩緩撥正到仰臥位,同時小心地將其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入氣管產生窒息。解開病人衣領、取出口內的假牙,以使其呼吸通暢。若病人鼾聲明顯,提示其氣道被下墜的舌根堵住,此時應擡起病人下頜,使之成仰頭姿勢,同時用毛巾隨時擦去病人的嘔吐物。

  對於昏迷的病人,若醫生一時不能到來,可即從冰箱中取出冰塊裝在塑料袋內,小心地放在病人頭上。低溫可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

  中風病人無論是否清醒,在現場急救的同時,都應儘快請醫生和救護車前來救護。對於因高血壓病引起的中風不能爲了急於送往醫院而用拖拉機等顛簸劇烈的運輸工具。條件許可的話,在發病當地進行搶救效果最好。

骨折的急救措施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發生後的即時處理,包括檢查診斷和必要的臨時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處理不當會加重損傷,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殘廢影響生命。因而,及時進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可能由於沒有經驗或一時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錯誤的急救方法,比如:爲減輕疼痛,習慣用手揉捏受傷部位,並按摩傷部等;或骨折後隨意搬運、止血等不當處理,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如頸椎部位的骨折,不當急救操作可使頸部脊髓受損,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導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時,不恰當的搬運也可能損傷胸腰椎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

  那麼如果遇到骨折等重傷病人,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首先,要判斷是否是骨折。在判斷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況下,應按骨折來處理。

  骨折通常分爲閉合性和開放性兩大類。閉合性骨折指皮膚軟組織相對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連通;開放性骨折則是指骨折處有傷口,骨折端已與外界連通。全身各個部位都可發生骨折,但最常見的還是四肢骨折。

  一旦懷疑有骨折,應儘量減少患處的活動,轉送時儘量用硬板牀。下面是骨折後急救的5個原則。

  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嚴重或多發骨折及合併有其他創傷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預防,更要早發現,早處理。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鬆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封閉傷口。最好用清潔、乾淨的布片、衣物覆蓋傷口,再用布帶包紮;包紮時,不宜過緊,也不宜過鬆,以防傷口繼續被污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如將骨折端或脫位的關節復位了,應給予註明,並在送醫院時向醫生交待清楚。

  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準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爲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爲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