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如何護理?

時間: 2013-07-03

精心護理是新生兒生存和健康成長所必需的。那麼怎樣護理新生兒呢?

清理口腔: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塗擦制黴菌素藥水。

保溫: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乾,用潔淨溫暖的棉毯包裹。室溫不能低於2 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後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可改爲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於36℃或高於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

  滴眼:初生後即用0.5%新黴素或0.25%氯黴素滴眼,以防新生兒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棉球拭淨後再滴眼藥兒童.

體位:除媽媽抱起餵奶外,新生兒整日臥牀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採取側臥位,尤其餵奶後應向右側臥,平時採取左側臥。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臥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耳鼻護理:經常保持耳鼻清潔,防止奶水等流出。忌挖耳及摳鼻。

皮膚清潔:新生兒腋下、腹股溝及其它皮膚皺摺處胎脂較多,可用消毒植物油紗布輕輕揩去,以免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皮膚引起糜爛。生後第二天起,每晨餵奶前應進行淋浴沖洗。

臀部衛生:新生兒臀部皮薄肉嫩,若經常泡在尿或糞之中,則易糜爛,引起臀紅--“尿布皮炎”。每次大便後均應用溫水洗淨臀部並擦乾,在肛周及外陰塗以植物油或紫草油,或薄薄塗一層凡士林以保護皮膚。若出現尿布皮炎,應暴露局部,保持乾燥,塗紫草油或10%鞣痠軟膏治療。尿布應用柔軟吸水的棉布,經常燙洗。不要用洗衣粉洗,因洗衣粉不易衝淨,殘留在尿布上刺激嬰兒皮膚,易引起臀紅。大小便後應及時更換尿布,對尿布皮炎的防治也很重要。

臍帶護理:臍帶斷端是皮膚的暴露傷口,一旦感染,輕者可致臍炎,重者可引起敗血症,故應加強護理。初生後2小時內應注意臍部有無出血,後每日檢查更換消毒的包紮紗布一次,用75%酒精擦淨消毒。臍帶殘端的脫落時間會因結紮方法不同而異。一般在生後3~7天脫落。臍部有膿性分泌物時,可用3%雙氧水洗淨,塗以2%碘酒及75%酒精,不用紫藥水,因紫藥水塗後遮蓋臍部而不易觀察;臍部感染嚴重者,須加用抗生素治療,並應隔離,以防交叉感染。臍帶殘端有肉芽時,可用10%硝酸銀點灼(小心!不要燒着臍周皮膚)後,再用生理鹽水洗淨

  餵養:以母乳餵養最理想。新生兒初生後半小時內開始授乳。

預防接種:生後24小時即可接種卡介苗。

保護新生兒的要點:

小孩從出生後到28天以前叫新生兒。小兒出生後,從母親肚子裏來到一個新環境,要經過很大的努力,克服許多困難才能逐漸適應。

保護新生兒的要點如下:

(1)新生兒生活的房間要冷熱合適,空氣新鮮。

(2)不要讓很多人接觸新生兒。因爲新生兒從無菌的子宮來到人間,抵抗力較弱。而成人的嗓子、手指都帶菌,新生兒接觸許多人,很容易傳染上疾病。

(3)新生兒要常常洗澡,勤換尿布,注意清潔,保護皮膚。新生兒的皮膚粘膜很嬌嫩,因此,大人的動作要輕柔。不要擦洗口腔,以免損傷口腔粘膜。

(4)新生兒每天哭一哭是有益的,哭是新生兒的運動方式。每天哭一哭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肺泡充分擴張。但如果哭得很厲害、時間太長就要找找原因。有的年青父母不讓小孩哭一聲,一哭就抱起來,或給奶吃,這是不適的。

新生兒保健要點:

(1)臍帶的包紮處理必須嚴格實行無菌操作,還要注意防止滲血,保持臍部清潔。

(2)母親從分娩到產後12天內分泌的奶水叫“初乳”、應儘量讓孩子吮吸,因初乳中有較多的免疫物質,母乳能增加新生兒的抗病能力。

(3)尿布要質地細軟,勤換勤洗。

(4)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暑。兒童、

(5)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的病人,不能接觸嬰兒,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新生兒護理應注意: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內稱新生兒期。這時,孩子因剛離開母體,對周圍環境適應能力很差,抵抗能力弱,如護理不當,則很容易得病,甚至危及生命。爲了新生兒的健康,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擦口腔。胎兒出生後,舌頭表面有一層較厚的舌苔,人們常用白布包上手指,給孩子擦口腔和舌苔;因布質硬,又沒消毒,會把細嫩的口腔膜擦傷,病菌能乘虛而入,易發生口腔炎,甚至敗血症。

2.不要挑馬牙。新生兒牙齦或上齶凸起一些白色小點,俗稱“馬牙子。”這是粘膜上皮細胞堆積成珠所致,可自行消退,無需處理,更不要用未消毒的針去挑馬牙,以免引起口腔炎或牙齦炎。有人認爲不挑馬牙會妨礙以後出牙,這種看法毫無科學道理。

3.不要擠乳頭。初生的嬰兒乳房暫有些腫脹,這是正常現象,不需要治療,更不必用手擠乳頭。一般2至3周即可自行消腫,擠乳頭有時可導致乳腺炎。

4.防止臍感染。孩子出生後,在24小時內應注意臍帶有無出血;每天要檢查臍帶,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如有分泌物,可先用2%碘酒,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消毒即可,不用包紮。然後塗1%的紫藥水;若發現有腐臭味的分泌物或臍周紅腫,則是臍部感染的徵象,應儘快清醫生治療。

促進孩子智力發育:

吮奶、眨眼、轉頭、抓握、覓食等本是孩子天生的本能。但若發育不成熟或有產傷,孩子便不會這些本領。因此孩子出生一星期後,父母應根據寶寶的情況每天進行10分鐘教育,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具體訓練要求是:

  一、視覺訓練:寶寶喜看鮮豔的顏色,可用一個紅球吊在他(她)眼前,引他(她)兩眼注視,並可緩慢移動紅球,使寶寶兩眼隨紅球方向轉動。

二、聽覺訓練:用鈴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孩子聽到鈴聲頭可轉向鈴響方向。如孩子正在哭,會立即停止哭鬧。還可經常放些抒情音樂,既訓練了聽覺,又可陶冶孩子的性格。

三、觸覺訓練:當乳頭觸到寶寶的嘴邊,他(她)便會作吸吮的動會;如果碰到鼻子,寶寶會把頭避開;撫摸他(她)的皮膚,他(她)會露出舒適的微笑

四、發音訓練:要經常和孩子講話,雖然孩子聽不懂,但聽到父母的講話聲、笑聲,孩子會感到舒暢、愉快、逐漸會分辨出父母和生人。

五、抓握訓練: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孩子手中,讓孩子練習抓握。兒童5家教5幼兒5教育六、動作訓練:洗澡後,室內保持27℃,給寶寶做做體操,使手腳運動約兩分鐘,有時亦可訓練孩子俯臥,但時間只能幾秒鐘。

以上訓練,均以每次不超過兩分鐘爲宜,勿使孩子疲勞。

孩子出生後應注意的問題:

孩子出生以後,雖然已經脫離母體,但由於發育尚未成熟,生理功能也不健全,所以應該特別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1.體溫。剛出生的小孩,由於中樞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體溫調節能力差,所以要隨時注意體溫的變化,並隨氣溫的變化來增減衣服。

2.皮膚顏色變化。出生後3~4天的孩子全身皮膚開始變黃,這是生理性黃疸,一般維持8~10天,如果維持時間過長,應及時找醫生處理。另外,如果面部及其它部位的皮膚出現蒼白、青紫也屬異常現象,應給予處理。

 3.臍帶脫落。臍帶一般5~7天脫落。臍帶脫落後傷口要保持乾淨,包紮不宜太緊,並注意不讓大小便污染。如果臍帶脫落後,局部出現紅腫、滲出,或滲出物有氣味等,都應及時找醫生治療。

  4.精神狀態。嬰兒如出現煩躁、抽風、癱瘓、呻吟、哭鬧不休、雙目緊閉等現象,屬於一種病理表現,應及時治療。

  5.注意大小便變化。嬰兒出生後開始排出黑色的胎糞,3~5天轉黃,如果出生後1天內無大小便排出或3天后仍有黑便,說明不正常,需請醫生治療。

怎樣觀察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新生兒不會說話,也不會用其他方法表示身體的病痛,所以,只能通過觀察睡眠、哭聲及大便等。來了解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1)睡眠:新生兒除吃奶外,一天幾乎都在睡眠。如果吃奶或換尿布時也不醒,或煩躁不入睡,則可能是有冷暖不當、飢餓、尿布溼了等情況存在,或是得了什麼病,需及時糾正或診治

(2)啼哭:新生兒哭聲宏亮,有節奏感,這是正常的;如果哭聲短促無力,或啼哭不停,或根本不啼哭,都是不正常的。

  (3)大便:出生後的最初1~2天內,大便是黑色或墨綠色,這是正常的胎便。餵奶之後,每天有4~6次大便,顏色逐漸變成黃色。有時在黃色大便中混有白色的小塊,也屬正常現象。如大便有性狀、顏色、次數等方面的變化,可能是餵養不當造成的,也可能是消化系統或有其他疾病所致。

怎樣爲新生兒提供適宜的刺激:

1.注意了在孩子哺育、護理活動中爲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刺激。例如,餵奶時用輕鬆的姿勢抱着孩子,手輕拍和撫摸孩子,給孩子以愉快、愛撫的感覺。在這一本能行爲中,母親臉和手的晃動、嘴裏哼的小曲等,爲孩子提供視覺和聽覺刺激,抱的姿勢的變換爲孩子提供運動覺刺激;撫摸、輕拍、母子身體的接觸提供觸覺刺激;母體的氣味,乳汁的氣味,乳汁的甜、鹹等爲孩子提供嗅味覺刺激等等。

  2.繼續給予音樂刺激。在孩子睡醒的時侯播放一些歡快的樂曲;睡眠時也常播放一些“背景音樂”,因爲新生兒差不多有一半時間處在淺睡眠狀態,音樂刺激仍是有效的。

3.讓孩子適度啼哭和運動。細心觀察孩子的不同啼哭,對孩子不餓、不冷、無病的一般啼哭常不予理睬。一般啼哭不僅有利於肺的發育和呼吸功能鍛鍊,也爲孩子提供了刺激;此外,也爲孩子安排一些簡單的運動,如肢體的輕度運動和頭頸運動等。

  4.適當增加各種感覺器官的刺激內容。例如,光線的強弱彎化、顏色的變換、畫面的變更、物體(玩具)的變化等,提供豐富視覺刺激;朗讀聲、說話聲、哭笑聲、敲擊聲等各種聲響提供聽力刺激;時常變換體位提供平衡覺刺激;改變食物味道,提供酸、甜、苦、鹹等味覺刺激;提供香的氣味的嗅覺刺激;提供內容更爲豐富的觸覺、溫度覺、痛覺和各種精細感覺的刺激,以促進孩子感官和大腦的發育。

  5.增加嬰兒與成人之間的身體接觸和心理聯繫。孩子與成人身體的接觸不僅能提供觸覺刺激,還有皮膚營養及其他作用。

怎樣觀察新生兒的大便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排出胎糞,胎糞是由胃腸分泌物、膽汁、上皮細胞、胎毛胎脂以及嚥進的羊水等組成的,顏色黑綠粘稠,沒有臭味。隨後2~3天排棕褐色的過渡便。以後就轉爲正常大便了。由於餵養條件不同,正常大便也有差異。人奶餵養兒的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軟膏樣,味酸不臭;牛奶餵養兒的大便,色淡黃,均勻較硬,有臭味。一般吃母奶的新生兒,比牛奶餵養的大便次數要多,每天4~6次。如果母親乳頭有裂傷出血,大便可能象柏油一樣,這都屬於正常大便。母親乳頭正常而新生兒大便是柏油便,就不是正常大便了。大便帶鮮血,要看新生兒有沒有尿布疹、假月經、外傷、肛門裂。如果大便稀水樣、蛋花湯樣、綠色發酸,可能因餵養不當、飢餓所致。大便灰白可能有膽道閉鎖。

  新生兒往往在生產過程中排第1次小便,生後的第一天,可能沒有尿或者排尿4~5次以後根據入量逐漸增加,一晝夜可達20次。如果生後48小時仍無尿,則要考慮有無泌尿系統畸形,可先喂糖水並注意觀察。有人認爲無尿與新生兒尿中有較多尿酸鹽結晶將腎小管堵塞有關。有時有微量蛋白及尿酸鹽結晶可排紅色尿,多喂水即可糾正。如果多喂水後仍不排尿,就應請醫生診治.

怎樣幫新生兒度過夏天:

夏天炎熱潮溼,新生兒適應能力很低,要使孩子平安度過炎熱的夏天,需要做到:①室溫適宜:由於新生嬰兒體溫調節功能尚不完善,因此要注意外界溫度對他的影響。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2~24℃,通風要良好,只要不直接受過堂風吹,決不會受涼。室溫太高時,可用電扇降溫,也可往地板上灑些涼水,要改變過去那種產婦住房密不通風的習慣。②衣被不宜太厚:要給新生兒穿鬆軟、肥大、易於散熱的衣被,密不透氣衣服不適於夏季穿,不要用毛毯等包新生兒,只要蓋一布單或用布包着下半身,早晚根據室溫加一薄夾被或小毛毯即可。③注意皮膚的護理:每天用溫水洗澡1~2次,擦乾後在頸、腋、大腿根部撲一些痱子粉。④注意喂水:尤其喝牛奶的孩子,要勤喂糖水,中午、下午氣溫較高時,要及時補充水分。另外,不要讓孩子過分哭鬧,免得長痱子。如果頭髮里長滿了痱子,可以剃去頭髮,並勤洗,洗後撲一些痱子粉。如孩子發燒,不要越發燒越捂着,要解開衣服,如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嬰兒度夏應注意:

夏天出生的嬰兒要多加保護,讓他們安度夏天。要注意以下幾點:兒童0家教0幼兒0教育

  1.夏天以母乳餵養最爲有利,這是因爲母乳營養好、易消化,而且母乳中還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各種抗體和能溶解微生物的溶菌酶。如果母乳不夠或母親患傳染病而不能餵奶,必須人工餵養時,所吃的牛奶和奶瓶、奶嘴等用具要煮沸消毒。過夜牛奶一定要重新燒開再吃。奶粉應現配、現燒、現吃。夏天氣溫高,兩次餵奶之間一定要多喂水。

2.新生兒皮膚柔嫩,防禦功能差,要注意護理。夏天孩子出汗多,皮膚上一些代謝物聚積得多,容易堵塞汗腺和皮脂腺的開口而生痱子,所以每天要用溫水洗澡1~2次,洗後用幹軟毛巾擦乾皮膚,在皺褶處,如頸周、腋下、大腿內側等處,撲些爽身粉及嬰兒痱子粉。尿布要勤洗勤換。大便後用溫水洗淨,再塗些鞣酸油膏或爽身粉,以免發生臀紅。

  3.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善。夏天室溫高,孩子容易發熱,要注意通風,但要避免涼風直吹孩子身上。衣服宜單薄,不要包“蠟燭包”。如果睡席子,席子上最好鋪上一層薄墊子,以免擦破皮膚,席子和墊子要經常洗換。

新生兒何時開始洗澡:

胎兒在宮腔裏就有習水性的特點,所以胎兒出生後在適當的時侯就可以開始洗澡。洗澡不但能清潔皮膚,而且還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生長髮育。但什麼時間洗澡合適呢?首先應根據新生兒的生活能力及臍帶是否脫落而定。如果新生兒生活能力良好,當體溫恢復到36℃以上時就可以洗澡。在臍帶沒有脫落前不宜採取盆浴,可用幹法,即在出生後用軟紗布蘸溫開水將頭皮、耳後、面部、頸部、腋下及其他皮褶處血跡輕輕拭去。尿布區及其他皮褶處可塗無菌植物油或不經皮膚吸收的含抗菌藥油膏,其他處的胎脂能自行吸收,具有保護皮膚的作用,故一般不主張將其從全身洗掉。如果用水洗時,注意陰部及臂部外不要用水洗。因爲用水洗容易使水流到臍部,使其受到污染而形成臍炎。待臍帶脫落及胎脂消失後,可用盆洗澡,每天洗澡次數應根據季節而定,天冷時可少洗幾次,夏天時可以多洗幾次,但每天至少一次。洗澡時應用無刺激性的肥皂,浴後用柔軟毛巾吸乾包好,洗澡時室溫最好在23~24℃以上,水溫一般以37~40℃爲宜,過高過低均不好。也可用成人肘腕試水,感到不冷不熱爲宜。要注意保暖,以防受涼,冬季尤爲重要,以防發生硬腫症。浴後臀部及皮褶處宜撒少許滑石粉或松花粉,但若撒粉過多,受潮時易結成硬塊而擦傷皮膚。在頸部不宜直接從容器撒粉,而應撒在手上塗抹,以避免嬰兒吸入。如果新生兒生活能力差,或早產兒或雙胎兒,根據情況可酌情推遲洗澡時間。

新生兒每天喂多少水

水是人體不可少的重要物質,其重要程度僅次於空氣。嬰兒體內水分比成人多,在新生兒約佔體重的80%,而成人只佔60%。水在人體內能夠協助調節人體體溫,促進各系統新陳代謝的化學反應,嬰兒新陳代謝旺盛,熱量需要較多,腎臟濃縮功能又差,因而所需水分相對來說較成人多。

  嬰兒每天需水每公斤體重約爲30毫升,如果加上奶,每天每公斤體重爲100~150毫升。如果嬰兒一日水總量少於每公斤體重60毫升,就會發生脫水。所以,人工餵養的新生兒在每次餵奶之間,需加喂溫開水一次。一方面滿足嬰兒生理代謝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潔口腔,避免殘奶留在口腔內,引起口腔疾病。天氣炎熱時應相應增加喂水量。當然,喂水也並非多多益善,因爲喂水過量會增加新生兒心臟和腎臟的負擔。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