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帶掉後,肚臍幾天能長好

時間: 2013-05-19
臍帶結紮剪斷後3—7日,就可乾燥脫落,血管閉死變成韌帶,外部傷口癒合向內凹陷。此凹陷就是俗稱的:“肚臍眼”,醫學上稱之爲臍部。 臍部是新生兒感染經常發生的部位。時間長了經常有些淡黃色的液體滲出;如果長出肉芽組織,分泌物還會更多。由於臍帶殘端血管與新生兒的血管相連,如果護理不好,就會被細菌感染,引起臍炎而出現膿性分沁物,嚴重時細菌可由局部進入人體內引起敗血症,甚至危急生命。因此,新生兒的肚臍是個大傷口,要精心護理,避免感染。 如何保護好新生兒的肚臍呢? 新生兒臍部的護理主要是保持局部的乾燥和清潔,不要將溼衣服或尿布捂在肚臍上,也不要用髒手或髒布去擦肚臍。如果發現有分泌物,可用消毒過的棉籤蘸75%酒精擦拭臍窩,以進行消毒。擦時從臍窩將臍帶殘瑞提起並以螺旋樣動作向四周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窩。臍帶脫落後,在臍窩有一層痂皮,自然脫落後,局部會有些潮溼或米湯樣液體滲出。可用消毒棉籤蘸75%酒精擦淨或先用2%碘酒,再用75%酒精塗在臍窩及其周圍皮膚上。不要用龍膽紫或臍帶粉塗臍,以免影響觀查臍部有無感染。如在臍窩發現有肉芽組織,膿性分泌物,紅腫或臭味,說明有感染存在,應請醫生及早處理,防止發生敗血症。 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餵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乾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爲有病。 寶寶大便呈綠色的可能的原因 一般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綠色,有時會混雜一些白色顆粒。 奶粉餵養兒若排出綠色大便,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症,爲腹瀉的一種象徵。有些家長認爲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這是錯誤的。 另外,爲了寶寶的健康,須攝取足量的鐵質,吃含有鐵質奶粉的寶寶,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鐵質,則大便呈黃綠色,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且較容易有臭味。 平時給孩子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媽咪愛與合生元都是有益菌,是調理胃腸道系統的,拉稀的調到不稀,便祕的調到不幹。媽咪愛價格適中,合生元價格偏貴。 大便幹,一定要多喝水,白開水。
人工餵養及添加了輔食的嬰兒每天都需要喂水,每次喂水量約爲每頓奶量的一半:出生第一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個月後50~60毫升;3個月時60~75毫升;4個月時70~80毫升;6個月時80~100毫升;8~12個月時100~120毫升。夏天應適當增加水量。感冒、發燒及嘔吐或腹瀉脫水時更應頻繁飲水。 記住,白開水就是白開水,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