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受驚嚇的正常表現

時間: 2011-10-06

從熟睡中驚醒,睜開眼睛;身體震顫或是輕微的抽搐;哭鬧;兩手臂、手掌、兩腳、腳趾都(左右對稱)向外伸張。此種現象有若受驚一般,是動物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用來應對或防禦外界的侵害。大人其實也有驚嚇反射,只是需要更大的刺激纔會激發出來。

待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對外界一般性的刺激逐漸適應之後,就不會這麼敏感,驚嚇反射即會慢慢減緩或消失,此時約是寶寶三四個月左右。

所以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收驚”對寶寶並無實際的理論基礎及效果,然而確是可安安長輩的心,而且一般的“收驚”步驟對寶寶也無直接的害處,所以父母可視個別的需要性來決定是否要帶“受驚”的寶寶去“收驚”。

新生兒受驚嚇的原因

由於新生兒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受刺激引起的興奮容易“泛化”,表現爲在打開新生兒包被或是大聲、強光、震動以及改變他的體位都會使寶寶抖動起來,出現震顫樣自發動作,或緩慢的、不規則的、抽搐樣的手足動作,有時甚至可見踝部、膝部和下頦的抖動等這些無意識、不協調的動作,這在醫學上,我們通常稱直爲“新生兒驚跳”。這是正常現象,沒有任何病理意義,家長大可不必緊張。

新生兒受驚嚇應需注意的事項

新生兒的“驚嚇”出現以下症狀父母應特別警覺:

  •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若仍有明顯的驚嚇反射,可能是大腦的神經系統有問題。
  • 驚嚇反射若非左右對稱,如一雙手臂沒有反應,可能是那雙手有問題,出生寶寶最常見者爲“臂神經叢受傷”,或是鎖骨骨折。
  • 驚嚇反射應爲暫時性的,約數秒鐘即會消失,若有持續的全身震顫不止,則非正常現象。
  • 至於大便顏色(綠色)可能也與驚嚇有關係。膽汁的顏色爲黃綠色,正常糞便即帶膽汁而呈黃色,當膽汁增加後則可使綠色加強。所謂“嚇破膽”或是因膽囊受驚收縮,使排出的膽汁突然增加而將腸道中的糞便染色了,但這只是暫時現象;輕微的驚嚇並不影響嬰兒的健康。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8-09
    病情分析:一般來說大多數的發熱都是因爲感染引起的,感染的病原體可以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等,以前兩種最爲多見。不過有些寶寶驚嚇後也會出現低燒,您的寶寶爲低燒意見建議:孩子受到驚嚇需要給予鎮驚安神的治療。可以試用佩戴硃砂的辦法來安神定驚。方法是:買硃砂一到兩克,先用一張稍薄的紙包好,然後再用塊小紅布(爲了好看,用紅色)把紙包包好,再用小紅繩串起,讓孩子戴起來,長度以到兩乳頭連線爲宜。注意事項:一定是貼着皮膚戴纔有效,不能讓孩子拿到嘴裏咬(硃砂有毒),洗澡時除下,佩戴時間不能超過一週。一週後除下放好,等需要時再佩戴一週。時間間隔至少一週。原理:讓硃砂的藥氣穿透孩子的皮膚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