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與腦癱的關係.html

時間: 2011-08-08

早產兒爲胎齡<37周出生的新生兒,而出生體重<2500g的嬰兒應統稱爲低出生體重兒。按照孕周可進一步將早產兒分爲早產兒(孕周<37周)及極度早產兒(孕周<32周);按照出生體重可將早產兒分爲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2500g,LBWI)、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500g,VLBWI);按照出生體重與胎齡的相對關係可將早產兒分爲小於胎齡兒(出生體重小於該胎齡出生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SGAI)、適於胎齡兒(出生體重在該胎齡出生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與第90個百分位之間,AGAI)、大於胎齡兒(出生體重大於該胎齡出生體重的第90個百分位,LGAI);按照母親本次妊娠的胎數可將早產兒分爲單胎、雙胎、三胎;按照母親所患合併症在早產兒中又可分出"糖尿病母親所生嬰兒(IDM)"等。
  一、發生率  據國內1985~198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早產兒在活產嬰兒的發生率爲5。68%,極低出生體重兒在活產嬰兒中發生率爲1。2%。美國的早產兒發生率爲7。1%~17。9%不等,極低出生體重兒爲l%,其中黑人發生率高於白人。  1979年加拿大報道小於胎齡兒發生率爲6。7%。我國南方6省1986~1987年的發生率爲7。5%,同期廣州的發生率爲13。43%。  二、死亡率  據國內報道早產兒死亡率爲12。7%~20。8%。體重愈低死亡率愈高。尤以1000g以下者死亡率更高。國外報道,胎齡愈小,體重愈低,死亡率愈高。如1000g以下的早產兒隨胎齡增加,死亡率由94%降低到42%,1000~2500g的早產兒則由15%降低到3%。  早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爲圍產期窒息、顱內出血、畸形、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硬腫症、呼吸暫停、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各種感染等。早產兒的死亡與胎齡大小有關。胎齡大,存活率高。胎齡5個月以下者,迄今未見有存活報道。此外,護理質量對存活率影響很大。近年來,由於醫護質量的提高,早產兒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  在早產兒中,以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死亡率爲最高。國內報道死亡率在63%~74%,其中<1000g者死亡率達80%~100%。國外資料爲33%~70%不等。  極低出生體重兒死亡最常見的四大原因爲:①出生時嚴重窒息;②胎膜早破後引起的宮內感染;③呼吸窘迫綜合徵;④生活力低下。其他原因尚有腦室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動脈導管未閉導致的充血性呼吸衰竭和肺出血、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敗血症。  隨着近年來圍產醫學的發展,醫護條件的日臻完善,死亡率有所下降,存活者的後遺症發生率亦有減少;但因爲早產兒的死亡率在明顯下降,存活者後遺症的病例在顯著增加。  三、早產與腦癱的關係  早產兒與兒童腦性癱瘓的關係十分密切,早產兒的腦癱患病率爲足月兒的十幾倍,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是兒童腦癱的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這與早產兒的病因、病理生理特點、臨牀合併症、分娩前處理、新生兒期護理及治療等均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一)早產兒的病因  早產兒的病因同樣也可能是腦癱的病因。根據北醫大中國婦嬰保健中心的研究,三分之一社區的腦癱患兒的腦CT片上可見到腦畸形影像。腦畸形可能是兒童腦性癱瘓的重要病因,同時,胎兒腦及其他重要器官畸形也同樣是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原因。此外,所有造成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其他原因,如孕早期母親貧血、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胎盤功能障礙等,均可在孕早期胎兒腦組織分化、形成和發育的過程中形成腦損傷,表現爲先天腦畸形。  (二)病理生理特點  早產兒各器官均不成熟,腦組織的發育也不成熟。娩後早產兒的周圍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若護理及餵養不得當,腦組織及各主要器官就不能像宮內一樣繼續發育併成熟。腦組織發育障礙可能是兒童腦癱的又一個主要原因。  (三)臨牀合併症  圍產期腦損傷可能是兒童腦癱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經常出現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呼吸暫停、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膽紅素腦病、新生兒低糖血癥等合併症,這些合併症都可能導致胎兒和新生兒腦損傷。  (四)護理及治療  早產兒各器官功能均未成熟,需要給予細心的護理;早產兒容易發生各種合併症,需要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處理。任何的延誤或錯誤處理均可導致病情加重,以至發生腦損傷,出現後遺症。  爲了進一步瞭解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與腦癱之間的關係,本章將逐步介紹早產的病因、早產兒的臨牀特點、常見合併症及早產兒的主要護理過程。  【病因】  發生早產及低出生體重的原因仍有許多不明之處。小於胎齡兒中約有40%發生於正常妊娠,30%~40%發生於孕母有各種疾患及妊娠合併症者,10%由於多胎,10%由於胎兒問題--感染或畸形。  一、母體因素  母體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常見的如母親在孕期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嚴重貧血、營養不良及附件感染等疾病;或在妊娠後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及多胎等。糖尿病母親所生嬰兒因母親的高血糖而導致胎兒的高胰島素血癥及一系列的代謝和發育的障礙,包括成熟不良。國外尚有母親嗜毒成癮等因素。  影響早產兒發生率的因素頗多,如初產發生率明顯高於經產,經濟貧困者發生率比富裕者高70%;曾分娩過低出生體重兒者發生率顯著增加;職業婦女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高於家庭婦女等。據研究,孕母貧血、母子血型不合等均與產生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有關
。  孕母營養與新生兒出生體重的關係甚爲密切,母親蛋白質與熱卡攝入不足者,不僅影響胎兒生長髮育,且累及嬰兒出生後的智力發育。有人將兩組孕婦每日供應熱卡差異爲2508kJ(600kcal)者作比較,熱卡及蛋白質高的一組,其新生兒出生體重較另一組重250g。1929年菲律賓報道,孕母營養豐富、一般或甚差,其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分別依次爲3。2%、ll%和31%。戰爭或饑荒時期,由於孕母缺乏營養,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出生率明顯增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列寧格勒經17個月包圍後,Antonin就有這樣的報道。又如Rotterdarn地區,1938~19年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爲5。27%,但1945年的饑荒時期,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上升爲8。4%。有資料顯示,1/4的小於胎齡兒是由於孕母偏食、嚴重孕吐而少食或因居住偏僻山區缺少蔬菜所致。1980年Tatari等認爲孕期大量體力勞動且營養不足者較輕體力勞動營養不足者容易產生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  近年來對微量元素研究發現,妊娠全過程嚴重缺鋅的孕鼠,有一半流產,倖存的小鼠其出生體重僅爲正常的一半,而且90%伴有各種畸形。如果妊娠全過程給輕度低鋅食物,存活的仔鼠表現爲發育延遲,生存率降低。以上資料對人類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的發生或許有所啓發。有人類資料顯示,慢性宮內缺氧爲導致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的重要原因。如孕母28周前的陰道流血、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糖尿病孕母有血管病變者;孕母有慢性心血管、腎臟疾病者;地處高原、孕母吸菸(每日5支以上)者均可因血流灌注減少或低氧等原因導致早產兒及小於胎齡兒發生率增加。  二、子宮因素  包括子宮、胎盤、臍帶及附件組織因素,其中有雙角子宮、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臍帶過短、扭轉、打結及羊膜早破、羊水過多等。
1 2 上一頁下一頁 返回兒科首頁 我來評兩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