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時間: 2011-04-13

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隨着ROP治療技術的進步,早期得到治療的患兒預後大爲改善,合理地儘早進行眼底檢查,成爲診斷及治療該病的關鍵,依據本病的發展過程,臨牀上將其分爲急性活動期,退行期和瘢痕期。

1.急性活動期 根據ROP的國際分類法(ICROP),本病活動期分期有3個基本概念:按區域定位,按時鐘鐘點記錄病變範圍,按疾病輕重分爲Ⅰ~Ⅴ期。

(1)分區:將視網膜分爲3區,Ⅰ區:以視盤爲中心,以視盤到黃斑中心凹距離的2倍爲半徑的圓內區域,ROP發生在該區者最嚴重,Ⅱ區:以視盤爲中心,以視盤至鼻側鋸齒緣距離爲半徑,Ⅰ區以外的圓內區域,Ⅲ區:Ⅱ區以外的顳側半月形區域,是ROP最高發的區域。

(2)分期:分5期,Ⅰ期,血管改變階段:爲本病病程早期所見,動靜脈均有迂曲擴張,靜脈管徑有時比正常的管徑大於3~4倍,視網膜周邊部血管末梢可見如毛刷狀的毛細血管,視網膜後極部有血管區與周邊無血管區之間出現一條白色平坦的細分界線,Ⅱ期,視網膜病變階段:病變進一步發展,玻璃體出現混濁,眼底較前朦朧,視網膜新生血管增多,大多位於赤道部附近,也可見於赤道部之前或後極部,該區域視網膜明顯隆起,其表面有血管爬行,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視網膜出血,白色分界線進一步變寬且增高,形成高於視網膜表面的嵴形隆起,Ⅲ期,早期增生階段:上述侷限性視網膜隆起處出現增生的血管條索,並向玻璃體內發展,引起眼底周邊部(大多數)或後極部(少數)視網膜小範圍脫離,嵴形隆起愈加顯著,並呈粉紅色,說明新生血管不僅長入嵴內且發展到嵴上,此期伴纖維增生,並進入玻璃體,Ⅳ期,中度增生階段:脫離範圍擴大至視網膜一半以上,部分視網膜脫離,又分爲A與B 2級,ⅣA爲周邊視網膜脫離未累及黃斑,ⅣB爲視網膜脫離累及黃斑,視網膜脫離多屬牽引性,但亦有滲出性,Ⅴ期,極度增生階段:視網膜全脫離,有時還可見到玻璃腔內大量積血,視網膜全脫離,常呈漏斗型,可分爲寬漏斗,窄漏斗,前寬後窄,前窄後寬4種,此期有廣泛結締組織增生和機化膜形成,導致RLF。

(3)特殊病變:

①附加病變(plus):後極部視網膜血管出現怒張,扭曲,或前部虹膜血管高度擴張,附加病變是ROP活動期指徵,一旦出現常意味預後不良。

②閾值病變(threshold ROP):ROP Ⅲ期,處於Ⅰ區或Ⅱ區,新生血管連續佔據5個時鐘範圍;或病變雖不連續,但累計達8個時鐘範圍,同時伴plus,此期是早期治療的關鍵時期。

③閾值前病變(prethreshold ROP):包括2種情況,若病變侷限於Ⅰ區,ROP可爲Ⅰ,Ⅱ,Ⅲ期;若病變位於Ⅱ區,則有3種情況:Ⅱ期ROP伴plus;Ⅲ期ROP不伴plus;Ⅲ期ROP伴plus,但新生血管佔據不到連續5個時鐘範圍或不連續累計8個時鐘範圍。

④Rush病變:ROP侷限於Ⅰ區,新生血管行徑平直,Rush病變發展迅速,醫務人員一旦發現應提高警惕。

2.退行期 大多數患兒隨年齡增長ROP自然停止,進入退行期,此期特徵是嵴上血管往前面無血管區繼續生長爲正常視網膜毛細血管,嵴逐漸消退,周邊視網膜逐漸透明,不留後遺症,但仍有20%~25%的患兒病情進展而進入瘢痕期。

3.瘢痕期 因本病從活動期能很快移行至瘢痕期,活動期和瘢痕期病變常同時存在於同一病例,故一般把活動性病變消失時殘留的不可逆性變化的時期稱爲瘢痕期,一般把瘢痕期分爲5度:

1度:眼底後極部無明顯改變,周邊部有輕度瘢痕性變化(色素沉着,脈絡膜萎縮),大部分視力正常,視網膜血管細窄,視網膜周邊部灰白混濁,雜有小塊形狀不規則色素斑,附近玻璃體亦有小塊混濁,常伴有近視。

2度:視網膜血管向顳側牽引,黃斑偏向顳側,色素沉着,周邊可見不透明的白色組織塊,若黃斑部健全,則視力良好;若病變累及黃斑,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視網膜周邊部有機化團塊,視盤及視網膜血管被此牽引而移向一方,對側視盤邊緣有色素弧,視盤褪色。

3度:視網膜皺襞形成,與病變玻璃體膜癒合並被血管包裹,向周邊部延伸與白色組織塊相聯繫,視力在0.1以下,纖維機化膜牽拉視網膜形成一個或數個皺褶,每個皺褶均與視網膜周邊部膜樣機化團塊相連接,皺褶905位於顳側,105位於鼻側,位於顳上顳下側者甚爲少見,視網膜血管不沿此皺褶分佈,與先天性視網膜皺襞(congenital retinal fold)不同。

4度:晶狀體後部之玻璃體內,可見灰白色混濁物佔據部分瞳孔領,晶體後可見纖維膜或脫離了機化的視網膜一部分,瞳孔領被遮蔽,自未遮住起檢眼鏡檢查可見眼底紅光反射。

5度:晶狀體後纖維組織增殖,形成角膜混濁,併發白內障,常有眼球萎縮,視力喪失,晶體後整個被纖維膜或脫離了的機化的視網膜所覆蓋,散瞳檢查,在瞳孔周邊部可見呈鋸齒狀伸長的睫狀突,前房甚淺,常有虹膜前後粘連,亦可因繼發性青光眼或廣泛虹膜前粘連而致角膜混濁,眼球較正常者小,內陷。

4.眼底檢查

(1)第1次檢查時間:有效的篩查既要及時檢測出早期ROP,又要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次數,目前國內外大部分學者主張對胎齡<32周,出生體重<1500g的早產兒,在生後4周開始進行眼底檢查。

(2)隨訪檢查:根據第1次檢查結果而定,如雙眼無病變或僅有Ⅰ期病變,可隔週複查1次,直到ROP退行,視網膜血管長到鋸齒緣爲止,如有Ⅱ期病變或閾值前病變或Rush病變,應每週複查1次,隨訪過程中若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檢查1次,直至病變完全退行,若出現Ⅲ期病變,應每週複查2~3次,如達到閾值水平,應在診斷後72h內進行冷凝或激光治療。

(3)檢查方法:檢查前半小時用美多麗眼水充分散大瞳孔,檢查時用倍諾喜眼水行眼球表面麻醉,然後用開瞼器將眼瞼分開,用間接眼底鏡和屈光度20~30D的透鏡進行眼底檢查,檢查過程最好在護理人員,新生兒醫生,眼科醫生的共同協作下完成,應同時監測生命體徵,以防止發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動過緩,爲減少乳汁吸入,檢查後30min~2h方可進食,體重越小者禁食期越長,但要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本病絕大多數發生於早產兒,有溫箱內過度吸氧史,據此可以診斷。

下一篇:兒科護理常規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9-11
不放心的話還是去做個視力篩查吧,視網膜病變發現越早治癒效果越好。  【臨牀表現】  常見於出生後3~6周,臨牀上分成活動期及纖維膜形成期(Reese,1953)。  1.活動期 分爲五個階段  ⑴血管改變階段:爲本病病程早期所見。動靜脈均有迂曲擴張。靜脈管徑有時比正常的管徑大於3~4倍。視網膜周邊部血管末梢可見如毛刷狀的毛細血管。  ⑵視網膜病變階段:病變進一步發展,玻璃體出現混濁,眼底較前朦朧。視網膜新生血管增多,大多位於赤道部附近,也可見於赤道部之前或後極部,該區域視網膜明顯隆起,其表面有血管爬行,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視網膜出血。  ⑶早期增生階段:上述侷限性視網膜隆起處出現增生的血管條索,並...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9-11
建議您帶孩子到醫院五官科門診看看!考慮:有炎症?!需要確診後治療!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9-11
這種情況我覺得我們說的沒有用,建議你去找專家問/問,你可以去聯*系*專~家開頭⒖⒈中間⒐⒋⒈⒊還最後是⒋⒐⒉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