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哭聲的觀察與護理

時間: 2011-02-02

最近發現身邊很多人,真是不會帶孩子,仗着我的專業,小小的指導一下。 

新生兒哭聲的觀察與護理

對於剛出生不久尚無語言表達能力的新生兒來說,啼哭是他們惟。一的語言,是表達需求、痛苦和交往的主要方式。這就要家長對哭聲進行鑑別與判斷,給予不同的護理。現將新生兒啼哭原因及護理總結如下。
     1 正常新生兒啼哭的原因及護理
     1.1  飢餓
     哭聲較短,聲音不高不低,長短均勻,富有節律,同時可見寶寶頭向左右轉動,張開小嘴左右尋覓,碰到衣、物或手指即有較強的吸吮力,餵哺後哭聲自然停止。若飢餓時間過長,哭聲可由強轉弱,細長無力,也可因哭鬧時間過長、出汗過多引起虛脫或出現低血糖,應及時對症治療。  
     1.2  不適
     常在吃完奶或睡醒後,可因尿布潮溼或體位不適引起大哭,哭聲長短不一,高低不均,不甚規則,常常邊哭邊活動臀部,兩足亂踢亂動。換上乾淨尿布即停止哭鬧。
     1.3  需要安全感
     啼哭時一般情況好,面色紅潤,四肢活動自如,反射正常,哭聲長短不一,高低不均,無節奏感,常哭哭停停,睜着眼睛左顧右盼,當你走到寶寶跟前時,啼哭就會停止,雙眼盯着你,一幅着急的樣子,但仍有哼哼聲,小嘴脣翹起。大多數母親知道將嬰兒抱起放在肩上,能使他們立即安靜並睜開眼睛。開始認爲是由於位置變化的緣故,後來才明白,可能是新生兒在母體內聽慣了母親的心跳聲,而是靠在肩上又可聽到有節律的心跳而產生安全感。
     1.4  保暖過度及包紮過緊緊
      大聲哭叫,面紅耳赤,全身出汗,四肢亂噔亂伸,此時體溫升高。須立即鬆開衣被,改變體位,溫水擦身,更換內衣,尿布,適量喂糖水或母乳,哭聲即可立即停止,情緒安靜,體溫降到正常。
     1.5  不明原因的哭
     一般在入睡前,這種哭聲比較低,雙目時睜時閉,經過哄拍,哭聲斷斷續續變輕而入睡。也可在剛睡醒時,哭一會兒而逐漸進入安靜覺醒狀態,此時若輕輕拍拍嬰兒或安撫一下,嬰兒就會感到有人在身邊,這時顯得特別機敏,精神飽滿。
     1.6  吃奶時邊吃邊哭
     除了感冒時鼻塞外,常需注意是否有母乳過少或奶嘴開口過小,此時新生兒吸吮幾口才吞嚥,數分鐘後即出現啼哭,哭幾聲後再吃,反反覆覆,出現這種情況時,可在母乳後加喂牛奶或適當將奶嘴開口開大,以擠壓後奶汁流出順暢爲合適;母乳過多或奶嘴開口過大的,新生兒也會啼哭,此時新生兒每次吸吮後馬上吞嚥,偶有嗆咳,這時,媽媽可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乳頭,使乳汁流得慢些或換奶嘴。
    病理新生兒啼哭表現及護理
    2.1   哭聲高亢無回聲、起止快
    大多發生在產鉗、頭吸器助產及胎兒宮內窘迫、窒息新生兒。可出現一系列顱內出血症狀,表現爲呼吸不規則、不會吸奶、煩躁不安、睜眼凝視、肌張力增高、面部或肢體抽搐,護理應注意多項操作一次完成,動作輕柔少搬動,置患兒頭高位,並密切觀察呼吸及病情變化,並儘早到醫院處置,以減少智力損傷。
    2.2   哭聲細弱或呼吸性呻吟聲
    若伴鼻翼扇動、三凹徵、面部三角區青紫、面色蒼白、體溫不升、四肢冷、反應遲鈍等,說明有呼吸道感染,病情嚴重,多數爲肺炎或心功能不全表現。對此類患兒應及時就醫。
     2.3   哭聲不清晰
    哭時喉部有痰的呼嚕聲,伴有面色發紫,這是呼吸道不通暢表現,應立即吸痰,並給以氧氣吸入,直至哭聲清晰響亮、皮膚轉紅。
    2.4   吸奶或睡覺中突然哭叫
    哭時可伴急切嗆咳或突然中斷哭聲,面色青紫,多見於早產兒、體弱兒。這是因爲吸奶後回奶堵塞呼吸道所致,應及時採取頭低臀高位進行推背或及時吸出粘液和奶,直至面色由紫變紅哭聲響亮清晰有回聲。
    2.5   不哭不吮少動
    是一種最爲嚴重的危象,可發生於出生時的蒼白窒息或Apgar評分較低的新生兒,也發生於出生數日病情突變的新生兒或巨大兒,臨牀表現爲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反應差、肌張力低。發現此種情況應及時就醫。
    2.6 
    不論白天或夜間突然出現劇烈哭鬧不安,餵奶也不會讓他安靜,多提示腸痙攣或腸套疊,如伴有不規則腹痛出冷汗面色蒼白等,應立即就醫,給予相應處理。
    3 低體重兒的啼哭及護理
     低出生體重兒哭聲細小,若伴有呻吟聲及陣發性青紫,要注意嬰兒呼吸時有無三凹徵及呼吸困難綜合症的發生,若有上述情況要及時給予頭罩吸氧,適當升高氧濃度。
     低體重兒隨着日齡增加及奶量增加,體重上升,哭聲由弱變強、由小變大,如發現哭聲變小、 食量減少、體溫不升或發熱,表明病情有變化,應引起高度重視。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做好保暖工作,室溫維持在24~26℃,溼度保持在55‰~65‰,每隔4小時測體溫1次,必要時可間歇吸氧。
    4  體會
     新生兒不會說話,只能以笑與哭、吃與不吃來表達心理活動及病態反應,臨牀工作中除注意新生兒啼哭表現外,必須輔以相應的護理。
    4.1   早吸吮
    實行母嬰同室,生後1小時就可給予餵奶,最晚不超過生後6~8小時按需不定時哺乳,既增強抗病能力,還能滿足生理需求。
    4.2   餵奶前換尿布
    既能保持臀部乾燥舒適,又能預防紅臀及尿布症的發生。
    4.3   多方位的睡眠姿勢
    大多數人習慣讓新生兒仰臥睡眠,甚至清醒時也取仰臥位,這種姿勢不但使他們視野範圍狹小,而且也影響他們自動轉頭、翻身運動。護理中應定期給新生兒翻身,使體位舒適。
    4.4   改進傳統打包法
    我國傳統是用小包被將新生兒嚴密地包紮,甚至把手腳都直直地給捆起來,新生兒運動受到很大限制。我們認爲要利用母嬰同室的空調設施(一般溫度爲24~26℃),新生兒穿手腳可自由活動的"田雞衣",給他們充分的活動餘地。
    4.5   充分的母愛和懷抱
    母親的懷抱和哺乳會傾注深厚的愛,而新生兒聽到母親的心聲及皮膚觸到母親的撫摸感覺,心情就會平靜、安穩,可以安靜入睡。新生兒娩出臍帶結紮處理後,就放在母親身旁,這樣可使新生兒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對今後的身心發育也有極大益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