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後病人標準護理計劃

時間: 2011-01-12

  剖宮產指經腹切開子宮娩出胎兒的手術。多數應用硬膜外麻醉,亦可用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依產婦具體情況而定。術後病人主要表現爲:雙下肢暫無知覺、傷口疼痛、腹脹等。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自理能力缺陷;②疼痛;③舒適的改變;腹脹;④母乳餵養無效。

  自理能力缺陷

  相關因素

  1、剖宮產手術、麻醉的影響。

  2、術後輸液、留置導尿管、疼痛的影響。

  主要表現

  1.不能自行翻身或側臥,需由護士協助。

  2.生活不能自理,如漱口、洗臉、洗腳及更換會陰墊紙等。

  護理目標

  1、病人基本生活需要能得滿足。

  2、病人能恢復自理的能力 。

  護理措施

  1、協助病人進食、洗漱和穿着,及時更換會陰墊紙,保持牀單整潔、舒適。

  2、將呼叫器及生活用品放在伸手可及之處。

  3、密切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及陰道流血情況,保持輸液管及導尿管的通暢。

  4、待病人雙下肢恢復知覺後,協助翻身或側臥。

  5、協助母乳餵養,做好嬰兒護理。

  6、全麻病人清醒前應有專人看守。

  7、鼓勵早下牀活動,扶行入廁。

  8、遵醫囑測量血壓、脈搏、呼吸等。

  9、重點評價 產婦自理能力恢復情況。

  疼痛

  相關因素

  1、剖宮產術後麻醉作用消失。

  2、子宮收縮。

  主要表現

  1、呻吟不止,產婦拒絕按壓宮底。

  2、病人呈現舒適感。

  3、病人主訴疼痛減輕或緩解。

  護理措施

  1、採取舒適臥位,職硬膜外麻醉時去枕平臥6小時後可取半臥位。

  2、及時系腹帶,減輕傷口張力。

  3、遵醫囑給予止痛劑。

  4、護理操作應輕柔、集中,減少移動病人。

  5、教會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時輕按傷口。

  6、採取各種措施,轉移病人對疼痛的注意力。

  重點評價

  1、病人術後疼痛緩解程度。

  2、減輕疼痛措施的效果。

  3、疼痛對術後活的影響程度。

  舒適的改變:腹脹

  相關因素

  1、剖宮產手術、麻醉致腸蠕動減弱。

  2、剖宮產術後翻身、活動減少。

  主要表現 病人自覺不適,腹部隆起,叩診呈鼓音,聽診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肛門未排氣。

  護理目標

  1、病人主訴腹脹減輕或緩解。

  2、病人肛門排氣、排便。

  護理措施

  1、少量多餐的半流質能促進腸蠕動,禁食糖類及牛奶等產氣食物。

  2、鼓勵病人勤翻身、早下牀活動,以促進腸蠕動。

  3、腹部給予松節油熱敷,輕輕按摩腹部促進排氣。

  4、遵醫囑給予新斯的明肌內注射或穴位封閉。

  5、必要時肛管排氣,或用開塞露、緩瀉劑。

  重點評價

  1、病人腹脹減輕的程度。

  2、減輕病人腹脹措施的效果。

  母乳餵養無效

  相關因素

  1、母親疲勞、疼痛。

  2、缺乏母乳餵養的信心和知識。

  3、嬰兒含接姿勢不正確,或母親乳頭凹陷,扁平等,未實現有效的吸吮。

  4、早產兒,母親營養、水分攝不足,哺乳受干擾(母親/嬰兒生病)。

  主要表現

  1、母親乳房不充盈或乳汁少。

  2、母親乳房脹痛,但嬰兒吸吮少或吸吮無力。

  3、每次哺乳後,嬰兒總吃不飽,吵鬧不止。

  護理目標

  1、母親基本掌握母乳餵養知識和哺乳技巧,對母乳餵養有信心。

  2、嬰兒生長髮育正常,表現爲大小便正常,不發熱,不出現低血糖,體重有所增加等。

  護理措施

  1、剖宮產術後回病房30分鐘內,進行母嬰部分皮膚接觸及早吸吮30分鐘。

  2、宣教母乳餵養知識,糾正產婦及家屬對母乳餵養的錯誤觀點,可提供資料閱讀。

  3、指導母親餵養技巧,尤其第一次哺乳應給予協助。

  4、讓母親放鬆,採取舒適的體位,哺乳姿勢可以選擇躺式、環抱式或坐式。

  5、示範及解釋嬰兒覓食反射,利用其幫助嬰兒含接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形成有效吸吮。

  6、母親一手託抱嬰兒,另一手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呈C字式托住乳房協助吸吮。

  7、指導母親按需哺乳,兩側乳房均做到有效吸吮。

  8、對於乳頭凹陷或扁平的母親,每次哺乳前先做乳頭操或使用撥奶器吸出乳頭。

  9、母親保證足夠的睡眠,每天8-9小時,並保持心情愉快,勿過度疲勞,保證足夠的液體入量,如多飲雞湯、魚湯,保證乳汁分泌。

  10、對於乳頭疼痛或皸裂的母親,在哺乳後擠少量乳汁塗於乳頭上並保持乾燥。

  11、奶脹時,教會其人工擠奶的方法。

  12、因疾病暫時不能哺乳的母親,應教會其人工排空乳房的技術,以保證病癒後母乳的正常供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