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的中醫外治法(圖)

時間: 2011-10-04

­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導管和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增生性改變,情志內傷、衝任失調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臨牀表現見乳房有腫塊,疼痛以經前加重、經後減輕爲主要特徵,多見於30~50歲婦女。漢代的《中藏經》、宋代竇漢卿的《瘡瘍經驗全書》稱其爲“乳癖”,清代顧世澄《瘍醫大全》名爲“乳痞”。中醫藥治療乳腺增生病有獨特療效,內治以疏肝解鬱、行氣化痰、調理衝任爲主要治法,臨牀常用小金片、逍遙丸和乳癖消片等冶療。外治法在治療本病時也有一定優勢,現介紹幾則外治方法。
  一、藥物乳罩
  1.藥用公丁香、鬱金、地龍、絲瓜絡各15g,赤芍20g,共研細末,裝入6cm×5cm白棉布袋中,一面加一層軟塑料膜。將藥袋置於乳罩夾層內,非塑料膜一面緊貼乳房並完全覆蓋患處,每週換藥袋1次,4周爲1療程。
  2.柴胡、青皮、陳皮各3g,川芎、赤芍、生白芥子、廣鬱金、制香附各5g,砂仁、冰片各3g。上藥共研細末,用汗衫布一層,做成10cm×l0cm口袋裝入上藥,鋪平後固定在患側乳罩內,1周換藥1次,15日爲1療程。或用聚乙烯醇20g,加蒸餾水200m1,加熱至糊狀,加入40g甘油、10g吐溫―80攪勻,再加入以上藥末(過7號篩)攪拌均勻後塗版。版面平鋪一層紗布,55℃乾燥,脫膜,剪取直徑爲15cm圓形藥膜,製成雙側或單側有藥膜的乳罩佩戴。
  二、敷臍療法 蒲公英、木香、當歸、白芷、薄荷、梔子、紫花地丁、栝樓、黃芪、鬱金各18g,麝香4g。上藥研細末,每次取0.4g,填入臍窩,隨即用幹棉球輕壓,並按摩片刻,然後用4cm×4cm膠布貼牢,3天換藥1次,8次爲1療程,一般需治療3個療程。
  三、中藥熱敷
  1.藥用柴胡、白朮、橘核、浙貝母各10g,白芍、全栝樓、夏枯草各15g。先將上藥煎汁內服,再將藥渣裝入布袋放醋中煮沸,趁熱熨敷患處。藥袋冷即更換,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爲1療程。一般用藥2個療程可有明顯效果。
  2.栝樓、連翹、川芎、紅花、澤蘭、桑寄生、大黃、芒硝、絲瓜絡、雞血藤各30g,分裝兩袋交替使用。用時將藥袋蒸熱,灑酒精或燒酒少許,外敷乳房部,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1小時。藥袋可反覆使用10次左右。
  四、中藥外敷
  1.香附餅外敷:香附子120g,陳醋、酒各適量。香附子研末,陳醋、酒酌量以拌溼爲度,搗爛後製成餅蒸熱,外敷患處。藥餅乾燥後,可加酒、醋復蒸,每貼藥可用5日。
  2.蒙藥八味狼毒散外敷:取瑞香狼毒、酸模、多葉棘豆、黃精、天冬、菖蒲各15g,薑黃、生草烏各100g,共研細末,備用。每用蛋清或陳醋將20g藥末調成糊狀,均勻塗於紗布上,厚0.5cm,外敷患處,每日1次,9次爲1療程。
  五、鍼灸療法 主穴:乳根(向上平刺2寸,乳房有酸脹感)、少澤(淺刺0.1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或艾灸10分鐘)、天宗(向外上方斜刺1.5寸)。肝氣鬱結配膻中(向下平刺1寸)、肝俞、太沖、膈俞;肝火上炎配行間、陽陵泉;肝腎陰虛配肝俞、腎俞、太溪;氣血虧虛配脾俞、腎俞、足三裏;月經不調配三陰交、合谷。均採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10日爲1療程,月經期停用。據報道,經治5個療程,總有效率可達98.3%。
  耳針可取神門、內分泌、卵巢、乳腺等穴,用王不留行貼壓。艾灸療法治乳腺增生病亦有良效,取穴以腫塊四周及中央爲5個主要灸點,配穴選陽陵泉、足三裏、肝俞、太沖。
  六、中藥離子導入 用柴胡、當歸、紅花各20g,黃藥子5g,昆布15g,丹蔘30g,煎熬成湯劑,藥墊浸泡後,置於乳腺增生部位,再取中藥離子導入,每次20分鐘,每週3次,12次爲1療程。
  此外,尚有報道用穴位注射法、鍼灸治療儀、射頻電熱針和藥物導入儀等方法治療乳腺增生病,取得了一定療效。 (王維恆)

超級推薦閱讀,點擊進去即可直接閱讀,對您的健康一定大有幫助

一:

二:

三:

四:

五: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