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岐、吳大真腎炎、腎病常見症狀治驗

時間: 2012-05-29

    對於腎炎、腎病,首先要查清病因和病症,判斷其病位,參考西醫的診斷,重視檢驗結果,詳細瞭解治療經過和使用過的藥物,最後運用中醫理論對其進行辨證.而後選方用藥。切忌與西醫的病名簡單地“對號入座”。中、西兩法應各自發揮特長,取長補短,求同存異,在相同中找出規律,在不同中互展思路,尋找結合點,使之中、西醫兩法在治療腎炎、腎病個,摸索出更好的方法與藥物。

    中醫診病,強調辨證論治,對於任何疾病主張從症狀人手,當然現在一定要參考各種先進的檢查結果。腎炎、腎病的臨牀症狀主要是浮腫、尿血、蛋白尿、腰癰、高血壓等,總體上講,中醫認爲.浮腫與心、肺、脾、腎的關係較爲密切;尿血、蛋白尿、腰痛與腎、精、血的關係較爲密切;高血壓與心、肝、腎的關係較爲密切。所以在研究和治療腎炎、腎病時,應當以討論中醫對浮腫、尿血、蛋白尿、腰病和高血壓等幾個病症的辨證淪治爲主。最後,再強調一點,中醫認爲“炎症”不僅是“熱”、“火”,不僅要“消熱瀉火”,如辛涼發散、活血化瘓、清解溼熱、補氣血、生津液等均可“消炎”,關鍵在於‘辨清“炎證“的病因、病機、部位等,而後選擇治法,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宜與西醫的診斷大“對號入座”。

一、浮腫   浮腫在臨牀上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是氣腫,大都因氣血虛虧,特別是氣虛所致。其腫勢特點爲:晨起目胞腫,下午腿腫,活動後腫勢減輕,按之凹陷,擡手即起,小便雖利而腫不消,或見有舌體齒痕及其它氣虛此狀,如氣短、乏力、麪包尬白等。尿常規檢查各項指標籤本正常。  二是水腫,腎炎、腎病的浮腫,絕大多數屬於水腫,當然患病日久不愈導致全身陰陽失衡、血氣虧損.也會出現休虛浮腫。其特點是:以腺以下腫爲主,按之凹陷,擡手不易恢復,勞累則加重,小便利則腫勢減輕,常兼有全身乏力、腰膝酸楚等症。

尿常規檢查有病理性改變。

    在中醫文獻記載和歷代醫家的論述中,對於浮腫大都是從病名、病因、病症或是病機等不同的角度夫認識。例如,從病名上分,有風水、陽水、陰水、腎風等。從病因上分,有體虛衛外不固、風水相博、溼毒侵襲、肺氣不宣、風邪內侵、脾虛那盛、命門火衰、腎陽衰憊等。從病症上分,又有腰痛、尿血、淋症、精氣下泄、溺血等。在病機方面,有肺氣不宣,肅降失司,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所致;有脾虛不能升清降濁,運化水溼,而致水溼踞留所致;有腎虛不能行氣化水,水溼氾濫而致。三焦爲水液運行的通道,其氣貫通人體的上、中、下三焦,如果氣化失常,必然影響肺、脾、腎三髒,又可因爲氣滯而致血瘀,人體水液代謝失調,引起水腫。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浮腫一疾與帥、脾、腎三髒和氣虛、血瘀的關係最爲密切。

    《內經》中關於“浮腫”的記載主要有: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溼勝則水閉i腫。”

    《素問・平人氣象論》:“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

    《素問・脈要精微論》:“脾脈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腫若水狀也。”

    《素問・水熱穴淪》:“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爲i腫。i腫者,聚水而生病也。”“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裏,傳爲脹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

   《素問・大奇論》:“腎肝並浮爲風水。” 對於浮腫的治療,《內經》中曾提出“開鬼門,潔淨府”、“去鬱陳s”的方法,簡要的說“開鬼門”即發汗,“潔淨府”即利尿,“去鬱陳s”即行氣活血化痰瘀。也就是說治療浮腫病,有發汗、利尿、行氣活血化瘀、祛痰濁等一些土要的方法,但又不可拘泥,因爲汗、利、化、祛等法,既可傷及陽氣,又可傷及陰液,所以,一般不宜久用或重用,況且腎炎、腎病本身都有正虛的一面,所以應當隨時注意扶正。根據浮腫特點,臨牀上一般可按初、中、後三期進行辨證論治,同時根據水腫的輕重,分別選用常治法、重治法、調理法等三種方法施治。

    1.初期

    其病機重在肺衛不固或肺氣不宣,臨牀症狀特點爲:浮腫初起,兼有明顯的外感症狀,或浮腫是內外感而發。治療以補肺固表、宣肺散邪、扶除風邪爲主,其基礎方以玉屏風散(黃花、防風、白朮)加減化裁。根據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玉屏風散具有良好的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在玉屏風散的基礎上,根據浮腫和水腫的輕重程度,還可選用人蔘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茯苓、川芎、薄荷、人蔘、甘草)、銀翹散(銀花、連翹、桔梗、竹葉、荊芥、豆鼓、牛蒡子、甘草)、越婢加術湯(麻黃、石膏、白朮、甘草、生薑、大棗)等方出入。

    在這些傳統方刑的基礎上,有一些藥物經常使用,如荊芥、防風、薄荷、絲瓜絡、牛蒡子。另外,常重用蟬衣10一20 g澤蘭20 g可儘早使用,一般不用銀花,而用忍冬藤30 g

    2中期

    其病機重在脾不建運,水溼不化。其臨牀症狀特點是:浮腫久治不愈,己無明顯外感症狀,兼有脾氣不足、脾虛的症狀,如疲乏無力、面色皓白、脈象弱、舌質淡、舌苔白、舌邊有齒痕等。治療以建脾利溼、強脾運化爲主。常用實脾飲(厚朴、白朮、木瓜、木香、草果、擯榔、附子、茯苓、乾薑、甘草)、參苓白朮散(人蔘、獲薈、白朮、扁豆、陳皮、山藥、甘草、蓮子、砂仁、惹仁、桔梗、大棗)等加減化裁。

    在健脾時應注意調理氣機和運化水溼,調理氣機要溫健脾陽而不傷陰,運化水溼要用淡滲利溼、清化水溼,而不妄用燥烈傷正之品。在這些傳統方劑的基礎上,經常考慮使用柴前枳桔湯(柴胡,前胡,枳殼,桔梗)。

    3後期

    其病機重在腎.因腎陽不足、運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其臨牀症狀特點是:全身浮腫,腎虛症狀十分明顯,如疲倦無力、腰膝痠軟痛、脈象沉、舌質談等。治療以溫腎補腎、滋陰壯陽爲主,佐以利水。常用濟生腎氣九(熟地、山英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附子、桂枝、懷牛膝、車前子)等加減化裁。

    還可根據腎陰、腎陽的偏盛偏衰,選用左歸飲(熟地、山英肉、山藥、茯苓、甘草)、左婦九(熟地、山英肉、山藥、相把子、繭絲子、牛膝、龜板膠、鹿角膠)、右歸飲(熟地、山英肉、山藥、肉桂、附子、構把子、杜仲、甘草)、右歸丸(熟地、山英肉、山藥、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肉桂、附子、杜仲、當歸)等出入。病情穩定後,也可常服中成藥無比山藥丸。

    在運用時,特別需要注意,補陽不可傷陰,滋陰不可戀溼,利溼不可傷津。

    4.常治法

    這是浮腫的主治法。主要用於以浮腫爲主的病症,以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五皮飲(茯苓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生薑皮)、豬苓湯(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等爲主加減化裁。

    臨牀上,可根據腫勢的輕重、浮腫的部位、病程的長短等,再加減藥物。如以頭面部或上半身爲主者,可酌加羌活、麻黃等;治以腰以下腫爲主者,可酌加車前子、防己等。

    5重治法

    這是浮腫病的急救法。主要用於全身水腫.腫勢劇烈,水道不通,二便不利等症,且患者體力尚不衰者,方可使用。此法不可久用、常用或多用,宜“中病即止”。以疏鑿飲子(商陸、羌活、秦艽、檳榔、大腹皮、襖菩皮、椒目、木通、澤瀉、赤小豆、生薑皮)等爲基本方加減化裁。

    6.調理法

    用於病情反覆發作、腫勢時輕時重者。本法主要用於:鞏固療效,控制復發。其總的原則是:補肺固表、健脾利溼、溫腎利水等。

常用方藥爲:生黃芪30g,西洋參10g,冬蟲夏草10g,西紅花5 g,仙靈脾10g,白茅根30g,益母草30g,生薏米30g,生山藥2()g,茯苓20g,土茯苓20g,山萸肉30g等等,臨證再加減化裁。

二、尿血

    中醫認爲“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意思是說,心主血液的運行,肝主血液的儲存,脾主血液的生成與統攝。這說明心、肝、脾三髒與血的關係最爲密切。中醫義說“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這說明了氣與血的關係。肺又主氣,故肺與血也有關。腎主骨藏梢土髓,有造血功能。綜上所述,血在人體內十分重要,與五臟均有關。

    中醫認爲血的習性與特性右:“血得熱則行,遇寒則凝”、“血疚久則化熱,熱迫血可妄行”、“祛瘀可以生新”、“止血切勿留瘀”、“活血不能太燥,補血不能太膩”等等,臨近時,要把這些理論反覆揣摩,通全達變.以其取得良好的效果。

    尿血是指小便出血,一種是肉眼血尿.一種是肉眼無血,但檢時有紅細胞。

    (一)肉眼血尿

    一般發生在腎炎、腎病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發作時,此時病情較重、較急,治療應“急則治具標”,以止血爲主,但不可止血留瘀。常用方藥爲:白茅根30g,益母草30 g,銀花炭10g,焦梔子川g,旱蓮草20 g,大小薊各15g,生地10g,丹皮10g蒲黃10g,仙鶴草30 g,三七3g(沖服),琥珀3g(沖服)等,臨證時再加減。

   (二)尿檢血尿

   是腎炎腎病中較常見、比較頑固的一個症狀。病程長,病情復雜,且反覆發作。患者應定期檢查,根據病情的變化,而改變治療方案。治療大法是:調理氣血,滋補肝腎,佐以止血。常用方藥爲:

生黃芪30 g,丹蔘20 8,當歸10 g生熟地各10g,山萸肉15g,魚螵膠20 g.阿膠10 g,早蓮草20 g,西紅花58等,臨證再加減如杜仲炭、藕節炭、烏梅炭、燈心炭等。

    三、蛋白尿

    蛋白尿是腎炎、腎病中最頑固、最常見、最難醫治的症狀之一。中醫沒有蛋白尿的提法,但芳見尿液混濁、尿儉有蛋白,則辨證爲溼濁下注、脾不統攝、腎不藏精、正氣虛損、精氣下泄所致。治療常用清利溼熱、分清降濁、補腎固攝法等。臨證辨清溼、痰、虛等的孰輕孰重,用藥把握清利、化瘀、補澀等的孰輕孰重(包括劑量比例),這是療效好否的關鍵。一般在疾病初期,或在急性發作時,要考慮溼濁,此時不可一味補澀,以免“閉門留寇”,常把《丹溪心法》與《醫學心悟》的萆Z分清飲加減化裁處方:萆Z、益智仁、石葛蒲、茯苓、炒黃柏、白朮、蓮子心、丹蔘、車前子、紫蘇、蟬蛻等。補腎固攝時,一般以六味地黃丸(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與五子衍宗九(菟絲子、枸杞子、五味了、車前子、覆盆子)加減化裁。常用經驗方藥是:生黃芪30 g,冬蟲夏草10 g, 山萸肉15 g,覆盆子15g蓮子須15g,萆Z20,益母草20g,土茯苓15g,白蒺藜10g,西紅花3g等。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黃芪、冬蟲夏草、蓮子須、小葉石韋、玉米鬚、黑大豆、烏梅、山楂、山海棠、地龍、益母草、桑螵蛸、谷精草、蛇莓、馬鞭草、庇御草、蠶繭、鬼箭羽、蟬花等對蛋白尿有特殊的治療作用。

    四、腰痛

    中醫早有“腰爲腎之府”之說,因此,腰痛一般都與腎有關。且腎炎腎病的腰痛,主要由腎虛及瘀滯所致。其臨牀特點是;腰痛乏力,雖不劇烈,但疼痛隱隱綿綿,久治難愈,並且伴有精神萎靡、體乏無力、性慾減退、頭暈目眩、遺精、陽萎、早泄、脈象沉而無力等全身虛弱的症狀。治療以補腎爲主,兼顧瘀滯,根據臨牀症狀,分清腎之陰陽虛損孰輕孰重。或滋陰補腎,用左歸飲加減;或扶陽補腎,用右歸飲加減。臨牀常用方藥爲:生黃芪20 g,杜仲10g懷牛膝10g桑寄生10 g,威靈仙10g,熟地(砂仁拌)20g  萆Z20 g,木瓜10g,山藥60g,雞血藤10 g,虎杖10g等。

    五、高血壓

    腎炎或腎病的高血壓屬於繼發性高血壓。中醫認爲此時的高血壓是內腎虛肝陽亢盛及氣滯血被所致。治療以補腎陰、平肝陽、活血化瘀爲主,一般以杞菊地黃九(枸杞子、菊花、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爲主出入化裁。常用方藥爲:丹蔘30 g,生白芍30 g,山英肉158,生山藥20g,益母草308,菊花20 g,珍珠母30 g,草決明10 g等等。

六、單味藥的應用

    在多年的臨牀實踐個,在專病專藥的理淪指導下,運用一些單昧中藥爲主,治療腎炎或腎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一)蟬衣

    中醫認爲,蟬衣有疏風散熱、透疹、退翳明目、熄風止痙等功效。臨牀中主要用於外感風熱的感冒,或溫病初起;或麻疹初期,疹透不暢;或風疹騷癢;或日赤多淚,目翳;或小兒夜啼;破傷風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蟬衣能明顯減輕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臟的重量,降低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並且能穩定肥大細胞膜,阻滯過敏性介質的釋放,降低毛紉血管的通透性,有抑制免疫變態反應作用,這一作用是慢性腎小球腎炎免疫病理過程中所需要的。

作用與用法:蟬衣能提高腎炎腎病蛋白尿的轉陰中.既可以單味藥使用,也可加入到方劑內使用,一般用量爲3―10g,水煎服用;或焙乾,研末沖服。

 (二)冬蟲夏草

    中醫認爲,冬蟲夏草有益腎補肺、止咳平喘、補腎益精建筋壯骨的功效。在臨牀上常用於腎虛或肺旨兩虛之證,主治久咳久喘、陽萎早泄、腰膝痠軟、全身乏力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冬蟲夏草含有粗蛋白、氨基酸、D-甘露醇、蟲草菌素、半乳糖甘露醇等,近幾年來又分離出多種成分,並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有提高和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功效,有抗缺氧、降低膽固醇、抗炎、抗菸鹼等作用。對於失眠、平喘、降壓以及防治腫瘤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近來對冬蟲夏草的藥理研究不斷加深,使用越來越廣泛。

    作用與用法:根據以上的藥理研究,現在治療腎炎也常使用冬

蟲夏草。一般用量爲10g左右,既可配伍其它藥物組方使用,也可單獨使用。我們的經驗是:①冬蟲夏草10 g,與烏雞或排骨煲湯服⑦冬蟲夏草3g,水煎服或研未沖服.

    (三)菟絲子

    中醫認爲,菟絲子有補腎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的作用。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菟絲子能“久服明目輕身延年,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補五勞七傷.治尿血……,臨牀上常用於腎虛精虧、夢遺滑泄、腎虛腰痛、陽萎精虧、小便不禁、目暗不明及脾虛泄瀉、婦女胎動不安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菟絲子具有類似性激素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力,抗衰老,還有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及脂類過氧化作用,這些作用可使沉積的IgA得以逆轉消除,可保持腎小球毛細血管系膜的完整,促進腎臟功能復原,並且能增加心臟血流量治療心肌缺血,減慢心率,降低血壓,還能促進抗體生成,增強巨噬細胞功能,增強免疫力及機體抵抗力。

    作用與用法:對於腎炎腎病既有治療作用,又有增強抵抗力、預防復發的作用,並且對子蛋白尿的轉陰率也有很大作用。一般用量爲10―20g,配在方劑中使用;或取菟絲子30 g,涼水500ml,浸泡10分鐘後,水煎至300mI,去治,每BaR 2次,每次150ml,連服3個月。

    (四)水蛭

    中醫認爲,水蛭具有很強的破血逐瘀的功能,臨牀上主要用於破血祛瘀、跌撲傷損、骨傷筋斷的疼痛、婦女經閉Y瘕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元的作用,可以抗凝血,能改善高血粘稠狀態,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強腎組織的血流量,保護腎臟功能。

    作用與用法:對於腎炎腎病有瘀滯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有助於腎臟功能的恢復。一殷用量爲3―10 g,可以加入複方,也可單獨焙乾研末沖服。

    (五)地龍

    中醫認爲,地龍有清熱熄風、平喘、通絡、利尿等功用。臨牀上主要治療熱病抽搐、肺熱痰鳴喘息、關節痛疼、中風後半身不遂、熱結旁流、小便不利或尿閉不通,並能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等。

    現代約理研究證明,地龍含有蚯蚓解熱鹼,有很好的退熱作用,所合的琥珀酸具有解痙、利尿作用,更值一提的是,在地龍中含有―種蚯蚓素,有很好的溶血作用,能抗凝、抗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促纖溶作用,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作用與用法:地龍對於腎炎腎病有瘀濁者具有很好的保護和恢復腎功能的作用。一般用旦爲5―15g,可以加入複方,也可單獨應用;可以曬乾用,也可鮮用,以幹研粉裝膠囊吞服爲好。

    (六)全蠍

    中醫認爲,全蠍有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中風面癱、破傷風等痙攣抽搐之症,還用於治療頑固性偏正頭痛及諸瘡腫毒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全蠍對腎組織循環障礙、外周循環障礙均有化瘀通絡的作用,可修復腎組織。

  作用與用法:全蠍用於腎炎腎病有瘀濁者3g左右爲宜,吞服lg左右爲宜。

  (七)山萸肉

  中醫認爲,山萸肉有補益肝腎、收斂因澀的功能.臨牀上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虧的腰痠腿軟、頭目眩暈、遺精滑精、小便失禁、虛汗不止等,還可用於婦女女崩漏或月經過多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山萸肉對許多細菌和真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有抗過敏、抗變態反應的作用,能增強自身免疫力,對於因化學或放射性因素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較好的升高作用。

    作用與用法:山萸肉對於腎炎腎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力,既有治療作用,又有利於防止復發,是一種理想的藥物,並且對於尿蛋白的轉陰率也有很好的功效。一般服用量爲10一30g,煎湯或人丸、散。

    (八)黃芪

    中醫認爲,黃芪只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瘡生肌及利水消腫的功能,臨牀上使用廣泛,經常用於脾氣虛弱、運化失健而致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納少便溏,或氣虛不能攝血而吐血、便血、皮下出血、婦女崩漏,或由中氣下陷而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出、臟器下垂等;還可用於氣虛體表不因而易感冒或自汗,以及瘡瘍日久不潰.或潰後不斂,或氣虛血虧、血行不暢的肢體麻木等。更需提出的是其補氣利水的功能,對於氣虛浮腫尿少者更是必用之品。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增加病毒誘中干擾素的能力,促進抗體合成,對免疫反放有雙向調節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機體代謝,增加血清總蛋白、白蛋白、白細胞總數及多核白細腦數;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和延壽作用;能對正常心臟有加強其收縮作用,特別是對於中毒或疲勞過度而心力衰竭的人,有很好的強心作用,對血管特別是心、血管有擴張作用,所以有很好的降壓和保護腎功能功效。由於黃芪含有多糖,有廣泛的生物活性,通過增強免疫功能.故具有抗癌作用。更值一提的是,黃芪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及氯化物的排泄,在治療腎病個重用黃芪是十分必要的。由於黃芪富含微量元素曬,血硒具有保護機體免受氧化損害的功能,同時能加強非酶類自由基清除劑的抗氧化作用,能提高機體防禦功能,對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屏障均有保護作用,因此,可控制腎性蛋白尿。

    作用與用法:治療腎炎腎病使用黃芪,對於降低蛋白尿和轉陰率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黃芪對於大部分腎病,無論是腎病初期,還是腎病後期,以及腎病恢復期都是必不可少的。―般用量爲10一60 g,配方使用,或單獨使用,或煲湯均可。

    (九)車前草

    在《本草思辨錄》中有“車前利水竅,即補腎之謂”之說。

    具體用法:取新鮮車前革100 g,以涼水1500 m1,浸泡15分鍾後,微火煎30分鐘,去渣取汁、而後代茶飲,每日1劑,10天爲一療程。

    (十)蛇牀子

    在《本草用法研究》中說蛇牀子“感天地之燥氣而生…補腎散寒,強陽益陰”。

    具體用法:取蛇牀子10 g,加涼水500m1搗拌後,浸泡10分鐘,微火水煎15分鐘,去渣後代茶飲,一般15天爲一療程。

    (十一)大蒜梗

    來源:民間驗方。

    具體用法:將大蒜梗葉洗淨曬乾,每日用250 g,加水1000 m1,煎煮20分鐘,去泣取汁,分3次服完,1個月爲一療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