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的症狀都有哪些?

時間: 2015-08-10

  痔瘡發病原因頗多,久坐、久站、勞累等使人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固定體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而引起痔瘡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運動不足,腸蠕動減慢,糞便下行遲緩或因習慣性便祕,從而壓迫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導致痔瘡發病率增高。據臨牀觀察及統計普查結果分析,不同職業患者中的患病率有顯著差異,臨牀上機關幹部、汽車司機、售貨員、教師的患病率明顯較高。

  痔核位於肛門裏面黏膜的稱爲「內痔」,位於肛門口內側附近稱爲「外痔」,二者都有的稱爲「混合痔」。痔瘡的症狀是患處作痛、便血、嚴重時,痔塊會凸出肛門外(脫垂),排便後才縮回。

 內痔,外痔,混合痔的區別

  內痔發生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內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脫出爲主要症狀,嚴重時會噴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還有大便困難、便後擦不乾淨、有墜脹感等。根據內痔病變程度和臨牀表現又可分爲三期:一期內痔排便時帶血,無脫垂,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二期內痔便時帶血、滴血或射血、痔核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三期內痔排便時或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均發生內痔脫出,並需用手還納。

內痔的主要症狀爲便血,較大的內痔伴有脫垂,由於病程的長短不同,可以分爲下列各期。

初 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常因 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一線如箭,或點滴不已,無疼痛,不脫出,以便血爲特徵。

中 期:痔核較大隆起,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便時痔核脫出肛外,便畢自行回納,便後出血或多或少。

後 期:痔核更大,質地較硬,表面微帶灰白色(即纖維型內痔),便時痔核脫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臥、熱敷後才能回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合併症:中後期者可有肛門墜脹、瘙癢。如痔核急性血栓性嵌頓時,可致腫痛、糜爛、壞死,甚至化膿,繼發肛漏等證。長期的便血,可引起貧血。

外痔發生於肛管齒線以下,是痔外靜脈叢擴大麴張或反覆發炎而成,其表面被皮膚覆蓋,不易出血,其形狀大小不規則。

外痔主要症狀爲墜脹、疼痛、有異物感。根據其發展過程,可分爲贅皮外痔、靜脈出張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

贅皮外痔:肛門邊緣處贅生皮瓣,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無疼痛,不出血,僅覺肛門有異物感,偶爾染毒而腫脹充血時,才覺疼痛,俟腫脹消失後,贅皮依然存在。

靜脈出張性外痔:多因中後期內痔反覆脫出,或因經產婦妊娠時腹壓增高等,而致淺部靜脈及皮下淋巴迴流受阻,引起肛管齒線以下痔外靜脈叢擴大和曲張而成。它的臨牀表現: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平時不明顯,在排便或下蹲增加腹壓時,腫物體積增大呈暗紫色,按之較硬,便後或經按摩後腫物體積可縮小變軟。一般僅有墜脹感無疼痛,如便後腫物不縮小,引起周圍組織水腫時則有疼痛。有靜脈出張性外痔的患者,多伴有內痔。

血栓性外痔:因便祕而在排便時用力過猛,或劇烈運動後,致痔外靜脈破裂、血快凝結而形成血栓。它的臨牀表現:肛門部突然劇烈疼痛,並出現一腫物,這腫物十分敏感,稍觸碰即引起疼痛,因此排便、坐下、走路,甚至咳嗽等動作時均可加重疼痛。

混合痔:它是內、外痔靜脈叢曲張,相互溝通吻合,括約肌間溝消失,使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體者爲混合痔。具備內痔、外痔的共同特點。

混合痔兼有內外痔雙重特徵,臨牀以直腸粘膜及皮膚脫出、墜脹、疼痛、反覆感染爲主要症狀。

1. 在家庭治療,適宜於病情較輕、痔核較小、出血量少的患者。

2. 若發現肛門內腫物較硬、大便困難、進行性消瘦的病人,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防癌變。痔核大出現梗阻或反覆出血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3. 患病後應食易於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戒菸酒。多食蔬菜、水果,使大便通暢。

4. 跑步對本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各型患者均適宜。
具體方法:跑步時兩肘半曲,用足的前半部着地,足跟不着地,根據自己的體力,逐漸加大距離。

5. 出血較多致貧血時,參考貧血治療。

肛腸科痔瘡提示:如果您有以上症狀的發生,請立即到專業肛腸科進行檢查,並採取相應的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相關文章
評論